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09:30
作者丨歐雪
編輯丨袁斯來
硬氪獲悉,元相科技近日完成數千萬元人民幣融資,本輪由Brizan領投,投后估值達億級。資金將主要用於團隊擴建、產品研發、生產設備購置及前期市場拓展。據悉,本輪融資交割已於8月21日完成,下一輪融資預計將在首款產品眾籌結束后啟動。
元相科技是一家專注於相變金屬材料(SMA)研發與應用的創新企業,聚焦製冷與制熱技術的商業化落地。該材料在相變過程中可實現熱能與機械能的高效轉換,其製冷性能係數(COP)理論值接近卡諾循環極限(實驗室數據)。
公司由深圳市一晤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孵化,為其獨立運營的子公司,依託母公司在電機電控與智能硬件領域的技術積累與產業鏈資源,元相科技正將相變金屬材料從實驗室推向商業化應用。公司創始人白睿曾任大疆創新電機控制團隊負責人。
在接受硬氪採訪時,白睿表示,公司切入相變金屬材料領域,源於對製冷與制熱行業痛點的洞察。「傳統壓縮機技術長期主導市場,但我們發現它在小型化、靜音化和環保方面仍有改進空間。」白睿指出,尤其在户外、個人穿戴、車載熱管理等場景,用户對高效、便攜、低噪音的製冷制熱方案存在明確需求,而現有技術難以滿足。
據白睿介紹,元相科技的相變金屬材料在製冷方案中具備高能效、低噪音、便攜和環保等優勢,既能達到傳統壓縮機的高效率,又可以突破其在體積和噪音方面的限制。「在實驗驗證中,材料可在分鍾級時間內將常温水降至約5℃,並可在電池供電條件下高效運行,顯示出在便攜式設備及户外場景中的潛在應用價值。」白睿稱。
白睿透露,元相科技目前處於產品研發階段。公司首款終端產品將聚焦「快速液體制冷」應用場景,計劃於2026年推向市場,初步定價在100美元左右,面向海外户外消費市場。
相變金屬材料最初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商業化程度極低。白睿坦言,元相科技的核心挑戰在於將實驗室技術轉化為可落地的產品。「材料本身的研究已基本結束,目前我們需要做的,是根據材料特性定義產品形態,並解決材料到產品轉化中的傳熱、流體力學、結構設計等一系列工程問題。」
技術壁壘不僅體現在材料製備上,更在於應用場景的開拓。白睿強調,團隊在選品時格外謹慎:「我們優先切入消費級產品,主要是想驗證商業化可行性。之后,我們會再考慮逐步拓展至車載熱管理、服務器液冷等工業場景。」
「工業場景領域對材料可靠性要求極高,我們需要通過消費級產品積累數據、優化性能,為進入更高要求的場景做準備。」白睿稱。
目前,元相科技已與中南大學材料學院達成合作,依託其在冶金與金屬材料領域的科研實力,完成材料自主生產工藝開發。團隊核心成員來自大疆、哈工大、清華等科研院校與產業團隊,覆蓋建模、算法、系統架構、批量製造等環節,形成從材料研發到產品實現的完整技術鏈條。
在商業模式上,元相科技現階段考慮以自有品牌終端產品來驗證市場,未來計劃以材料的模塊化方案賦能更多行業應用。「我們不一定涉足所有制冷制熱領域,但會通過模塊化輸出的方式,支持更多行業夥伴。」白睿補充道。
投資方觀點:
Brizan表示:我們看中核心團隊的專業背景、創新研發能力及執行力,並對該項目初期定位和商業模式表示看好,認為公司在戰略規劃上具有清晰思路和可落地的執行方案。我們認為該項目面向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提供的是目前市場上尚未出現的創新解決方案,填補了現有市場的空白。除了在消費市場擁有巨大潛力之外,該項目的核心技術具備很強的可擴展性,使其能夠快速適應並落地於多個其他場景和行業,形成跨領域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