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銀保協同護航企業揚帆出海

2025-10-20 08:17

(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轉自:中國銀行保險報網

□李月

當下,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外貿形勢變化時刻牽動着各方神經,隨着9月全球貿易規則的新一輪調整,國內新政相繼出臺,對相關產業發展產生積極影響。9月,三部門聯合印發《輕工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指出要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規模和覆蓋面,優化承保和理賠服務。當月,九部門聯合下發《關於促進服務出口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勵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和其他保險機構加大對服務出口的支持力度,鼓勵銀行拓展保單融資增信功能,優化業務辦理流程。

一直以來,出口信用保險在防風險、促融資、穩貿易、穩就業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中國信保是我國最主要的出口信用保險承保公司,此外平安產險、太保產險、大地保險、人保財險等商業保險機構也可開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險業務。作為我國出口信用保險行業的制度性安排和行業支柱,2024年中國信保承保金額首破1萬億美元,佔出口總額比重28.6%,服務穩外貿大局更加有力。在貿易強國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的當下,銀行與出口信用保險機構通過優勢互補、雙向賦能、戰略協同,共同為中國產品、品牌、資本和規則「出海」保駕護航。

夯實基礎:保單融資持續發力

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是指銀行對已向保險機構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出口貿易,在出口商有融資需求時,憑藉其提供的單據、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的有關憑證、賠償轉讓協議等,向出口商提供的資金融通服務,是助力企業貿易資金周轉、開闢高風險地區外貿業務的重要金融手段。

在政策指引下,保單融資合作將更加註重外貿企業的分層培育和精準滴灌,開展多元化的創新實踐。一是持續深化普惠金融。針對小微企業的融資正全面向數字化、線上化轉型,目前多家商業銀行對接出口信用保險機構、跨境金融服務平臺等,推出「微貿貸」(微眾銀行)、「鑫保貸」(南京銀行)、「出口便利貸」(中信銀行)等貸款產品。未來,藉助「單一窗口」、區塊鏈等平臺,傳統的抵押擔保融資將轉變為基於貿易數據「抵押」和保單信用的線上融資,進一步激活小微企業的「數據信用」。二是全周期保障共建「一帶一路」項目建設。在專項政策支持下,銀行保險機構為我國海外項目設計高度靈活的金融結構,全力支持基礎設施長周期項目,精準支持單體金額不大但對當地民生和綠色發展有顯著影響的「小而美」項目,打造我國國際開發合作亮點和名片。2024年12月,建設銀行與中國信保合作開展再融資產品建設期融資創新模式,為安哥拉某銅礦項目成功解決建設期資金難題。三是加快發展產業內外貿融合。鼓勵具備內貿險承保資質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加強與企業在國內貿易信用保險方面的合作,利用保險背書為外貿企業拓展國內市場提供資金來源,幫助外貿企業適應國內交易模式,引導內貿企業借鑑國際信用管理經驗,支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2025年6月,國內保險業成立國內貿易信用保險共同體,探索建立國內企業信用評估標準。四是積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為投保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的海外項目提供出口買方信貸,在境外直接創造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和債務關係,將境外人民幣的應用從貿易結算延伸到長期跨境信貸和資本形成領域,有力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2025年7月,中國銀行與中國信保合作出口買方信貸業務,為北汽南非汽車有限公司提供人民幣融資,打造了中南經貿合作與人民幣國際化的創新範例。

拓寬合作:資信共享、資產經營、風險聯防

資信共享:以中國信保為代表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具備獨有的海外買方資信評估和國別風險評估能力,已初步搭建覆蓋全球的動態風險數據庫。通過與保險機構平臺對接和數據互聯,銀行可開展更為全面的貸款風險判斷、簡化放款流程,形成「數據驅動、智能審批」的高效服務體系;銀行客户也可實現對海外市場資訊的實時查詢,破除信息繭房,輔助海外市場拓展決策。

資產經營:2025年2月,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關於開展保險資金投資黃金業務試點的通知》,確定中國信保、人保財險、太保產險和平安產險在內的10家保險機構試點開展投資黃金業務。銀行可配合提供開户登記、委託交易、資金清算、貴金屬交割等服務,保障交易達成,進一步推動保險機構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優化保險資產配置結構,提升投資端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助力負債端保險業務經營。

風險聯防:2024年12月,金融監管總局出臺《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首次對中國信保提出明確監管要求。出口信用保險機構作為保單融資業務的主要債務承擔者,納入銀行整體授信框架,《辦法》出臺為商業銀行多維評估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經營能力、優化授信模型提供政策依據,進一步提升雙方風險兜底和融資支持效能。

銀行與出口信用保險機構的協同合作作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一環,正從傳統的「保單+融資」模式,向覆蓋資信共享、資產經營、風險聯防的全鏈條、生態化合作升級。這不僅是對國家穩外貿政策的精準響應,還是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生動實踐。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