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08:06
智通財經APP獲悉,受中美貿易關係影響,美國股市經歷連續五日波動后,即將步入政府關門第三周。截至上周五收盤,標普500指數、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及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均實現上漲,為動盪的一周畫上句號。期間各大股指每日呈現波動態勢,市場情緒持續受多空因素交織影響。
未來一周,投資者將通過關鍵經濟數據研判經濟形勢。原定於10月15日發佈的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作為最受關注的通脹指標,因政府關門推迟至本周五(10月24日)發佈,成為美聯儲10月28-29日貨幣政策會議前最后一份重要經濟數據。
市場普遍預期該報告將顯示物價延續上漲趨勢,但漲幅較8月有所收窄。數據表現將直接影響美聯儲降息決策——官員此前已表示關注焦點轉向勞動力市場疲軟態勢,但若通脹超預期回升,可能迫使政策路徑調整。
受政府關門持續影響,多項經濟數據發佈面臨不確定性,包括進口價格、零售額及失業救濟申請等指標或從日程中消失。儘管新屋銷售數據可能延迟,市場仍關注全美房地產經紀人協會將於周四公佈的9月現房銷售數據,期待從中捕捉樓市復甦信號。此外,本周還將發佈10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及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最新數據,進一步勾勒經濟全景。
美國企業財報季本周進入密集披露期。繼華爾街銀行板塊率先披露強勁的超預期業績之后,「科技巨頭財報披露季」可謂在本周重磅拉開帷幕,美股「科技七巨頭之一」的特斯拉(TSLA.US)、美國老牌芯片巨頭英特爾(INTC.US)、流媒體龍頭奈飛(NFLX.US)及消費標杆可口可樂(KO.US)等知名企業將相繼發佈三季度財報。
其中,特斯拉定於周三披露業績,此前其交付量因電動汽車税收抵免政策臨期刺激表現強勁。福特(F.US)與通用汽車(GM.US)同周發佈財報,或同樣受益於政策紅利,儘管兩家車企已縮減電動車計劃。馬斯克或藉此機會透露特斯拉在自動駕駛出租車、擎天柱機器人及自動駕駛技術擴展等領域的進展細節。
英特爾將於周四發佈財報,此前其通過美國政府入股及與英偉達合作完成系列交易,推動股價大幅攀升。奈飛在近期提價並上調營收預期后,其財報將驗證市場反應。可口可樂與寶潔(PG.US)的業績或揭示消費支出趨勢,HCA醫療(HCA.US)財報則可能反映醫院行業動態。黃金礦商紐曼礦業(NEM.US)將在周四發佈財報,而當前正值黃金價格連續創下歷史新高之際。
此外,國防承包商諾斯羅普·格魯曼(NOC.US)、洛克希德·馬丁(LMT.US)及電信運營商T-Mobile(TMUS.US)、AT&T(T.US)等也將於本周公佈最新業績,為投資者提供多元行業視角。
特朗普政策反覆,市場避險情緒高漲
在中國出臺新一輪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含微量稀有金屬產品出口后,美國總統特朗普於「Truth Social」平臺威脅對所有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税,隨后撤回該表態。受此係列舉措影響,稀土板塊雖在近兩周成為市場最大贏家之一,卻因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出現波動,本周部分回吐漲幅。
數日后,特朗普再次在「Truth Social」發文,指責中國停止採購美國大豆的行為構成「經濟敵對」,並威脅美國可能停止購買中國食用油。在迴應貿易戰提問時,特朗普更直言美中「已處於貿易戰狀態」。但上周五,特朗普又表示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税的威脅「不可持續」,政策信號頻繁轉向令投資者應對難度加劇。
供應鏈複雜性進一步加劇的是,白宮上周五正式批准特朗普10月6日在「Truth Social」宣佈的中型及重型卡車關税計劃——自2025年11月1日起,所有進口至美國的中型和重型卡車將面臨25%關税,包括帕卡(PCAR.US)等卡車製造商強烈反對的汽車零部件關税例外條款。
新關税將於11月1日生效,覆蓋從廂式貨車到最大卡車的所有海外製造車輛,最高税率25%;同時,外國製造客車也將被徵收10%關税。
市場避險情緒持續升溫,黃金價格已連續第九周上漲,每金衡盎司交易價約4240美元,且短期內漲勢未見放緩跡象。摩根大通分析師在最新報告中指出,若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資產中有0.5%轉向黃金,金價可能飆升至6000美元,凸顯硬資產在貿易摩擦中的避險價值。
全球原油供應過剩預期升溫
10月10日,麥格理銀行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石油市場「仍處於區間波動狀態,呈現結構性現貨溢價特徵,而原油價格尚未充分反映市場普遍預期的大規模供應過剩」。然而,僅僅一周多后,這一狀況已開始出現轉變跡象,因此市場將密切關注將於近期披露業績的埃克森美孚、雪佛龍以及EQT、哈里伯頓等能源巨頭們業績數據。
截至上周五,原油價格連續第三周下行,全球基準布倫特原油期貨下跌約2.3%,美國WTI原油期貨跌幅達2.8%。
此輪油價下跌由多重因素驅動。其中最核心的因素在於以沙特阿拉伯為首的歐佩克+組織持續上調產量目標——本月初該組織同意11月將日產量提高13.7萬桶,成員國尤其是沙特正試圖通過增產重奪市場份額。與此同時,海上油輪監測數據顯示,當前儲存在油輪上的石油裝載量已超過10億桶,創下2020年疫情導致石油滯留海上以來的最高水平,進一步加劇了供應過剩預期。
中東地緣局勢緩和亦對油價形成壓制。特朗普政府斡旋促成的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哈馬斯臨時和平協議已生效,協議包含交換囚犯條款。若地區局勢維持穩定,伊朗可能重啟增產計劃,導致市場供應進一步增加。
國際能源署(IEA)上周二發佈的最新預測顯示,2026年全球石油過剩量將擴大至400萬桶/日,較此前330萬桶/日的預測值顯著上調,這一增量相當於全球總需求的近4%,成為壓低油價的又一重擊。
關於油價為何未出現更大幅度下跌的問題,分析師解釋稱,中國全年累積的超額庫存量遠超國內需求,此前對油價形成有力支撐,但近期北京原油採購節奏已明顯放緩。從期貨市場結構看,兩周前美國WTI原油期貨合約已出現正價差現象——近月合約價格低於2026年全年合約價格,這表明交易員已開始預期未來供應過剩。
上周三公佈的美國原油庫存數據進一步印證了這一趨勢:截至10月10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350萬桶/日,雖略低於前一周370萬桶/日的增量,但仍處於高位。
美國能源信息署(EIA)最新預測顯示,2026年WTI原油平均價格將降至每桶52美元,遠低於石油行業普遍認可的60-62美元健康盈虧平衡區間。
美國銀行分析師在報告中強調:「近一年來,市場參與者始終擔憂原油供應過剩問題。如今,長期預測的供應過剩終於開始在價格層面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