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20 04:28
(來源:經濟參考報)
走進「禪茶第一村」——杭州市余杭區徑山村,綠葉葱蘢,清氣撲鼻。在這里,綠色發展不僅是理念,更是看得見的「財富」。「十四五」以來,經濟總收入實現超億元跨越;茶品牌價值突破35億元;入選全球「中國零碳村鎮」首批試點……徑山村的變遷正是中國踐行綠色發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
徑山村以茶聞名,森林覆蓋率高達96%,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不要小瞧這些綠竹茶園,它們可是村子的綠色‘家底’!」徑山村黨委書記俞榮華告訴記者,「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石礦廢墟,現在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富碳村’了!」
就在二十多年前,徑山村還靠開山賣石為生,村民回憶那時稻田中「很少見到麻雀」。2000年,當地下定決心關停所有石礦,同時啟動全域封山育林,轉變由此開始。在「兩山」理念指引下,徑山村全域封山育林,守護這片「綠葉子」。此后,徑山村推行徑山茶分級保護和發展,逐步推廣種植徑山1號、徑山2號等徑山茶專用品種,嚴格實施「六統一」管理,標準化生產覆蓋率達95%。全部茶園通過有機和綠色認證。
如今,這片「綠葉子」已成為驅動山村發展的「綠色引擎」。千畝茶園、萬畝竹林,猶如一塊巨大的「吸碳海綿」,每年「吸」掉超1.2萬噸碳排放量,年負碳量達7000多噸。
生態變好了,村民的腰包也更鼓了。俞榮華向記者展示了一本「綠賬本」:自2020年以來,徑山村經濟總收入實現超億元跨越式發展,物質財富積累取得顯著成效。從2020年村集體可分配收入321萬元增長至2024年的887萬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43510元增長至61737元。如今,徑山茶品牌價值已達到40.13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55億元,先后獲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億元村等80余項榮譽稱號。
「正是‘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下一步,我們要力爭實現村集體經濟、村民收入分別增長10%以上的增速。」俞榮華説。
回望「十四五」,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從徑山村出發,更多「徑山村」正加快涌現,將「含綠量」變成「含金量」:在中國最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新疆和田人民為沙漠繫上「綠色圍脖」,既阻沙化,又生效益;在天津,海河流域治理不僅改善了水質,更帶動了漕運文化、碼頭文化復興,讓綠水青山成為滋養文化的沃土……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十四五」前四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源消耗累計降低11.6%,相當於減少了11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歐盟2024年碳排放總量的50%。截至2024年,全國旅遊景點年接待遊客67.6億人次,總收入4814.2億元;綠色、有機、名特優新、地理標誌農產品總數達到7.8萬個,推出鄉村旅遊重點村鎮1597個,其中浙江余村、安徽西遞村、重慶荊竹村等15個村莊入選聯合國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村」,數量位列世界第一。
從「採石場」到「綠濕地」的生態蝶變,為徑山村打開了綠色發展之門;挖掘低碳價值、建設零碳村莊,則為當地架起了一座通向可持續未來的堅實橋樑。
「五年來,我們以茶文化為核心,以零碳村建設為目標,持續探索綠色路徑。村里不僅建了光伏公交站、智能引路牌,還引導全村100余家農家樂、民宿經營户充分利用清潔光源。與此同時,我們還持續推出創新措施,首創徑山茶‘碳標籤’‘茶多分’碳積分體系等。」俞榮華説。
就在今年4月,農業農村部公佈全球環境基金「中國零碳村鎮促進項目」首批試點名單,徑山村與全國28個村鎮一同入選,正式踏上「零碳」賽道,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的踐行寫下生動註腳。
徑山村之變,是一扇窗口,照見「兩山」理念帶來的綠色蜕變。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如今,這個朴素的道理已經深深植根在人們心中——在「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其中一位;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其中一項;在三大攻堅戰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戰……五年來,關於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不斷深化,實現了從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
業內專家表示,「十四五」期間,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增綠、治污、用能、循環四大領域協同發力,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這既是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挑戰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指出,近年來,我國對統籌保護與發展的認識持續深化,法律法規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建設成效顯著,生態「含金量」顯著提升,發展「含綠量」明顯增加;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以「綠色、低碳」為核心的「第四產業」對世界綠色經濟復甦的貢獻逐步提升。
「如今,村子越來越美,環境越來越好,鄉親們的生活也越過越紅火。落實綠色低碳理念,不是‘成本項’,而是‘戰略投資’。」説起未來,俞榮華滿是期待,「時間可以證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條路在徑山村走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