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9 21:43
奔馳13.42億元入股、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站臺、申請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近一個月來,千里科技(601777.SH)這一連串的大動作讓這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強勢闖入大眾視野。
從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被司法重整的「ST力帆」,到引入吉利后的「力帆科技」,再到曠視科技創始人印奇加入后搖身一變成為「千里科技」,近5年間的601777無疑在資本市場完成了一場「蜕變」。在印奇加入后的一年時間內,在智駕、「AI+車」等概念加持下的千里科技市值漲了近2倍。
截至今年上半年,千里科技主營業務仍是汽車和摩托車,所謂的智駕、智艙和Robotaxi業務仍未對其貢獻任何收入。而且在當下的智駕行業,市場格局正在不斷收斂,第一梯隊「地大華魔」(華為、Momenta、地平線、大疆)已經佔據了相當大的市場聲量。雖然深度綁定了吉利,但是千里科技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闖出來還是未知數,能否兑現現在的超800倍市盈率也需打個問號。
10月16日,千里科技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了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申請,並於同日在香港聯交所網站刊登了本次發行上市的申請資料。近700頁的上市申請資料,還揭示了這家突然「冒」出來的智駕新玩家的更多挑戰。
客户/供應商重度依賴吉利
在赴港上市的招股説明書中,千里科技方面表示,吉利及其聯屬人士是其最大供應商及最大客户。具體而言,千里科技主要從吉利系採購整車、整車成套件及汽車零部件,並向吉利的若干聯營企業銷售車輛。此外,千里科技預期將向吉利集團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今年上半年,千里科技有33.2%的收入來自吉利系,從吉利系採購的金額佔比也達到了29.7%。
早在吉利入主后的「力帆科技」期間,千里科技就與吉利汽車成立了睿藍汽車,分別持股55%和45%。目前千里科技的汽車業務即為睿藍汽車,主銷車型為微型電動車藍氣球以及A0級燃油SUV睿藍X3 PRO,這兩款車最高價均不到6萬元,今年上半年,汽車板塊收入佔總收入的62.71%,是千里科技的主營業務,第二大業務是摩托車,收入佔比超30%。
招股説明書顯示,千里科技汽車及摩托車的製造及銷售,佔各年度期間總收入85%以上。而截至今年上半年,市場給予其高估值的因素、千里科技轉型的智駕、智艙和Robotaxi業務,尚未產生收入。
千里科技的轉型緣起於印奇在2024年7月通過其控股的公司受讓了原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同年10月,印奇正式出任公司董事長,欲將其在AI領域的經驗與汽車融合,打造「AI+車」的理念;爲了體現這種轉變,今年2月,企業還更名為「千里科技」,擺脫「力帆」所帶來的傳統制造業的市場印象。
而印奇入主力帆科技,其實背后也是吉利的一大布局。今年9月底,千里科技舉辦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品牌發佈會,並請來了李書福站臺。也是在此,李書福首次談起了和印奇的相識,他表示:「我當時在全國尋找聰明人,偶然有一次見到印奇,一見如故、相見恨晚、一拍即合。」
李書福毫不吝嗇對印奇的讚美,甚至對印奇喊出了「這是屬於你的時代」的話語。
李書福對印奇的看重,並不只是停留在語言上。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吉利系智駕業務全部整合至千里智駕這家公司。招股説明書顯示,千里智駕正是千里科技的附屬公司。這意味着李書福將整個吉利系的智駕業務發展「豪賭」到了印奇身上。
捆綁吉利既是稟賦也是桎梏
印奇,此前在汽車圈並不知名,但縱觀其過往履歷,確實擔得起李書福「聰明人」的稱讚,是一個頂級「學霸」,清華大學「姚班」首批學生之一,現年僅37歲。在創業經歷上,印奇只有一段。2011年,印奇與唐文斌、楊沐聯合創辦了曠視科技,該公司曾被譽為「AI四小龍」,但長期處於虧損泥潭,並曾先后折戟於港股和科創板上市,近年來市場份額更是受到商湯、騰訊等企業的擠壓,正好汽車正處於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時期,轉到汽車似乎成爲了印奇另一條出路。
但在智駕行業,其實並不缺「頂級學霸」。在當下智駕拼「落地」的階段,一位智駕企業高管曾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企業其實更青睞有豐富落地經驗的高管。
而且在市場競爭格局上,智駕行業在快速收斂。地平線副總裁、戰略部&智駕產品規劃與市場部負責人呂鵬在接受採訪時稱,智駕是一個高度標準化、高門檻、高投入的產品,它不帶來情緒價值。現在大家之所以重視,是因為做得都不好,所以還有較大差異性,但是到了終局,這就是一個標準功能。而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跟電話一樣,沒人能接受通話質量不行的手機。智駕產業從以前百家爭鳴,到現在存活的企業越來越少,決賽圈還得再淘汰幾家。
在這樣的背景下,千里科技作為智駕行業的「新玩家」需要回答三個關鍵問題,首先,雖然吸收了吉利系多個智駕團隊,但智駕一直是吉利被用户「吐槽」的點,千里科技如何利用原本在AI行業的經驗在這場智駕淘汰賽中突圍?
其次,吉利汽車200萬~300萬輛的年銷量無疑是千里科技智駕的基盤,但如果千里科技不能拿出能夠媲美第一梯隊的智駕方案,吉利系是否會爲了確保其市場地位,拋棄千里科技?
最后,深度綁定吉利,既是千里科技的稟賦,也是其桎梏。千里智駕雖然宣稱是一家獨立的公司,提供的解決方案並非專供吉利系,而是將會面向全行業。但是作為一家第三方企業的華為車BU,尚難以打消車企「靈魂論」的顧慮,背靠吉利的千里智駕在開拓吉利系之外的客户時,難度幾何?
千里科技在招股説明書可能面臨的風險中寫道:「我們的合作伙伴,例如汽車OEM及出行平臺,可能會選擇不與我們合作,可能推出競爭解決方案,或可能試圖以阻礙我們增長的方式保護其現有商業模式。」
可預見的財務壓力增長
智駕、Robotaxi均是高研發投入且回報周期較長的行業,這無疑會給千里科技帶來較大的財務壓力。
招股説明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千里科技研發費用逐年增長,分別為0.9億元、2.1億元、4.1億元。2024年上半年和今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分別是1.8億元和2.9億元。
千里科技方面表示,隨着公司持續推進解決方案及技術,公司研發費用預期將維持在較高水平。然而,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可能無法產生預期回報。公司需要在創造收益前投入大量的研究、工程及財務資源,這可能增加其營運預測的不確定性,並使其面臨更高的業務風險。
千里科技新業務對其帶來的財務壓力已經體現在最新的財報中。2025年上半年,千里科技營業總收入為41.84億元,同比增長40%;歸母淨利潤為0.31億元,同比增長19%;扣非歸母淨利潤為-1.34億元,同比下降903.91%。
財報顯示,千里科技上半年利潤總額比上年同期增長,主要系本期收到政府補助增加;而扣非淨利潤暴跌,主要系新增智能汽車座艙操作系統研發,研發投入增加,對資產計提減值損失增加以及遞延所得税費用增加。
另據招股説明書,今年6月剛成立的千里智駕已成為千里科技的附屬公司,其財務業績自2025年10月15日起將於千里科技賬目中合併入賬。在智駕業務導入吉利繫有時間差的前提下,千里智駕的合併入賬預計將給千里科技四季度帶來一定程度的盈利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