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大廠扎堆短劇:狂歡之下,誰能笑到最后?丨唐探

2025-10-19 21:28

川觀新聞記者 唐澤文

你可能沒想到,小米也開始入局短劇了。

近日,小米在旗下應用商城正式上線獨立短劇APP「圍觀短劇」,以「無廣告海量短劇免費看」為差異化賣點,目前下載量已達數萬人次。

你可能更沒想到的是,其實,華為、京東、拼多多等互聯網大廠,都入局了這個賽道。

為什麼要「不務正業」玩短劇?

先看數據:根據《2024年中國微短劇產業研究報告》,2024年,短劇市場,規模以505億元首次超越電影票房;2027年這一數據預計將達到856.5億元。短劇已不是小眾賽道的「小打小鬧」,而是新的「流量高地」。

其實,從去年5月小米就開始高薪招聘短劇編劇,並在今年7月推出REDMI定製短劇《時空合夥人》(植入K80至尊版手機),如今更上線圍觀短劇APP,其路徑很明確:從內容製作到分發渠道,搭建「製作—分發」閉環。尤其是圍觀短劇的無廣告免費模式,在當下的短劇市場中形成差異化,既能快速拉新,又能補強小米的內容生態——未來若將短劇與手機等相關產品綁定,説不定能成為提升用户活躍度的「新紐帶」。

從某種角度看,大廠的入局潮,是一場關於生態、內容與商業模式的博弈。

這場博弈中,不同身份的玩家有不同的佈局邏輯。

華為的打法聚焦「定製化營銷」。去年其上線短劇大全APP測試付費功能,還聯合騰訊視頻為nova 14系列打造職場輕喜劇《真渡假渡》,把品牌植入融入劇情。對華為而言,短劇不是獨立業務,而是服務於硬件產品的工具,用趣味內容降低用户對廣告的抵觸,實現品牌與用户的軟性溝通。

京東的短劇佈局帶着強烈的「電商基因」。從與快手合作《伍折天重生之女帝當「總裁」》(劇情植入京東產品、彈出促銷小框),到今年7月開出高年薪招聘短劇內容運營,其目標很直接:用短劇吸引流量,再將流量導回電商主業。高薪挖人背后,是京東在這個賽道中的新需求:專業人才搭建短劇IP體系、分析用户路徑,讓「看劇」與「購物」形成閉環,破解電商平臺的流量增長瓶頸。

拼多多則走「平臺化」路線,通過「2025年短劇共創計劃」提升吸引力——不僅提高播放量激勵,還與製作方對投50%成本。對拼多多而言,短劇是「多多視頻」的內容補充,用降低製作風險的方式吸引優質創作者,既能豐富平臺內容池,又能靠短劇留住用户,最終為電商業務鋪墊流量基礎。

不過,大廠的入局,讓短劇賽道看起來一片火熱,但熱鬧之下,仍然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是內容的同質化。打開當下的短劇APP,「霸總愛上我」「庶女逆襲」「重生復仇」的劇情反覆出現,用户「三集看透、一鍵棄坑」成了常態。

這種套路化創作,本質是「賺快錢」思維的產物,大廠們如若只是跟風複製爆款模板,只會加速用户審美疲勞,最終陷入「流量來得快、去得更快」的困境。

此外,當前短劇行業的收入主要靠用户付費和廣告兩大塊盈利。但內容同質化下,用户付費意願持續下降;而廣告又容易破壞觀看體驗。這種單一的盈利模式,容易讓短劇項目「看起來熱鬧,實則不賺錢」——大廠們若不能探索出新的商業路徑,短劇業務可能只是「賠本賺吆喝」。

短劇賽道的競爭,早已不是「誰先入局誰贏」的階段,而是進入「誰能沉下心做價值誰贏」的下半場。

短劇的核心是內容,不是套路。內容方面,廠商需要做到進一步差異化、精品化:跳出「爽文套路」,做有記憶點的故事。《家里家外》的火熱,就印證了市場對精品短劇的認可。

模式方面,如何既能避免單純依賴付費或廣告,又能讓短劇與大廠核心業務形成聯動,實現「1+1>2」的效果,是接下來大廠們需要思考的重點。

個人認為,在短劇賽道,長期競爭力仍取決於內容、生態與商業模式的深度結合。下半場里,短劇已不是「快錢生意」,而是需要精耕細作的「長期賽道」。

那些能跳出流量狂歡、沉下心做價值的大廠,才能在千億市場中真正笑到最后。

於用户而言,大廠的競爭或許能帶來更優質、更多元的短劇體驗。這,或許纔是賽道長期繁榮的真正意義。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聯繫電話028-86968276】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