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9 12:28
楊振寧逝世
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名譽院長楊振寧先生,因病於2025年10月18日12時0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3歲。
點評:楊振寧先生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為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他與米爾斯提出的「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奠定了后來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基礎,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基石之一,是與麥克斯韋方程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礎物理理論之一。他與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的革命性思想,並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共同成為最早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庫克年內第二次訪華
蘋果CEO庫克10月13日現身蘋果抖音直播間,宣佈蘋果iPhone Air國行版將於10月22日正式開售。作為蘋果首款僅支持eSIM的機型,iPhone Air在中國大陸依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提供eSIM服務。蘋果也在推動蘋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進入中國。庫克還現身上海蔘加LABUBU巡展,在北京與開發者逛了將府公園。
點評:庫克訪華在中國停留近一周,聚焦兩大重點,一是與三大運營商合作發佈首款僅支持eSIM的iPhone機型,二是推動蘋果智能在中國的落地。
蘋果iPhone Air開啟預購
蘋果官網顯示,蘋果「最薄iPhone」iPhone Air 10月17日開啟預購,10月22日發售。開啟預購當天,電商平臺的iPhone Air較為緊俏。上午9點,蘋果官網開啟iPhone Air預售后,五分鍾內即售罄。京東頁面信息顯示,截至17日中午,已有33.2萬人在Apple產品京東自營旗艦店預約iPhone Air,已售「1萬+」件,多地區iPhone Air全款式缺貨。線下零售店也顯示「無貨」。
點評:此前市場研究機構預測iPhone Air將不會是iPhone新系列的主力機型。Omdia預估,iPhone Air首年出貨約1000萬台。TrendForce集邦諮詢則認為,Pro系列仍將是市場的銷售主力。不過,從目前數據看,消費者對該機型還是抱有較大興趣。iPhone Air是國內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機,記者在中國聯通網站看到,截至17日下午1點,聯通eSIM在線預約人數已達19.5萬人。
新凱來子公司發佈新一代國產示波器
10月15日,2025灣區半導體產業生態博覽會在深圳開幕。新凱來的兩家子公司啟雲方和萬里眼都發布了最新的產品,包括兩款國產電子工程EDA(原理圖和PCB)設計軟件、帶寬突破90 GHz的新一代超高速實時示波器。啟雲方此次推出的EDA產品性能較業界標杆提升了30%,萬里眼的超高速實時示波器則將國產示波器性能提升了500%,實現了多代產品的跨越。
點評:這兩家公司帶來的「驚喜」在於國產技術在高端領域的突破。此前歐美廠商EDA軟件長期壟斷我國的EDA市場,啟雲方此次推出的新品則填補了國產高端電子設計工業軟件的技術空白。示波器則是電子信息、半導體集成電路等技術密集型行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此前中國廠家只能提供中低端示波器產品,新產品實現了高端突破。
訊飛AI同傳大模型升級
10月14日下午,科大訊飛在上海世界會客廳同步聯動迪拜Gitex Global科技盛會,發佈AI同傳技術的重大升級,通過訊飛AI翻譯耳機,現場演示了跨語種實時低延迟對話,展現在複雜網絡環境下的技術穩定性,以及端到端同傳大模型的強大算力。
點評:在全球化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時代背景下,科大訊飛向全球展示中國AI翻譯技術的最新突破,讓中國AI技術架起連接世界的橋樑。在全球科技盛會Gitex Globe上發佈,也加速了中國技術的出海。
京東方與OPPO及一加發布超高刷OLED手機屏
10月14日,京東方與OPPO及一加手機共同發佈了雙方聯合打造的165Hz超高刷新率OLED手機屏,它還可以實現1尼特的超低亮度,並搭載京東方LTPO2.0自適應刷新技術。這款超高刷OLED手機屏將正式搭載於一加15旗艦手機上。
點評:手機屏幕正在進入超高刷時代。今年面板企業與手機廠家緊密合作,接連推出多款高刷手機屏,高刷新率正成為手機面板及手機行業的競爭焦點。高刷新率可讓手機用户在玩遊戲、看視頻時有更流暢的體驗,結合自適應刷新技術可以節省手機能耗。羣智諮詢預計,2025年國內手機廠商的高刷新率(120Hz、144Hz、165Hz等)手機的出貨量約3.1億台,同比增長約3.9%,其中144Hz及以上超高刷新率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同比增長約82%。
中國管理全球論壇聚焦「AI+管理」
10月17日,以「AI+管理」為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管理・全球論壇在青島舉行。作為承辦方代表,金蝶董事長徐少春認為,AI推動企業管理轉型,管理者需轉向精神激勵與情緒價值提供;海信集團董事長賈少謙認為,中國AI應用場景豐富,企業需加強相關管理人才培養。由海信、金蝶等企業發起成立的「中國管理人才發展研究院」在論壇上正式揭牌。
點評:上海創智組織管理數字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管理模式50人+論壇發起人之一陳春花提出,企業領導者要做AI時代的架構師,推動組織自驅與人機協同。論壇同期發佈的首屆「中國企業管理最佳實踐榜」中,海信「歐洲破局之路」、義烏雙童「自主創業裂變機制」、酷開科技AIOS數智化管理系統等案例,提供了可借鑑的管理樣本。
索尼在華佈局線下娛樂實景
10月15日,索尼線下實景項目探夢科技新館開業,包括引入虛擬形象捕捉、AI輔助創作系統、機器人、機器狗等技術應用及索尼娛樂IP。館長範宏軍介紹,這是他在索尼工作多年來,跨部門合作中最複雜、也最突破傳統思維的項目,結合了包括索尼中國設計中心、索尼半導體部門、索尼中國軟件中心、索尼中國研究院索尼、日本總部等參與。
點評:索尼探夢新館作為索尼集團在華線下實景娛樂(LBE)的核心試點之一,是索尼實現「創意娛樂願景」願景的舉措。人們對索尼的傳統印象可能是 「耳機、彩電、相機」,現在要傳遞的是 「覆蓋影視、音樂、動畫、遊戲的創意娛樂公司」,索尼希望藉助實景體驗,打破用户對索尼的 「單一認知」。據第三方機構數據,2026年沉浸式產業(包含線下實景娛樂)市場規模預計將突破2500億元。
微博活躍用户向31-40歲的中青年遷移
10月18日,微博運營高級副總裁曹增輝在2025微博V影響力大會透露,截至2025年6月,微博平臺月活躍用户(MAU)達到5.88億,日活躍用户(DAU)2.61億,全平臺日均發博量1.05億、日均評論量0.63億、點贊數1.97億。
點評:公佈月活用户的同時,微博平臺用户結構正悄然變化,活躍用户逐步向31-40歲的中青年遷移,該年齡段月活躍用户佔比22.9%。此外,活躍用户中30歲以下人羣佔比70.7%,四線及以下人羣佔比持續提升,達到31.5%,同比提升1.5個百分點,顯示出下沉市場的潛力。
2025年上半年全球獨角獸新增42家
近日,創業邦旗下數據分析平臺睿獸分析發佈《2025H1全球獨角獸企業觀察報告》顯示:上半年,全球新增42家獨角獸企業,同比下降12.50%,環比下降6.67%。人工智能、企業服務等賽道持續火熱,新晉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企業服務、醫療健康、大數據等行業。其中,中國有8家廣義獨角獸(含成立超10年的獨角獸)IPO,有6家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
點評:全球獨角獸增量放緩,資本更趨理性。AI、企業服務賽道持續吸金,技術落地與商業化能力成估值核心。
閲文宣佈多項業務升級
10月16日,閲文CEO兼總裁侯曉楠宣佈多項業務升級,涵蓋短劇、潮玩、AI應用能力升級等,圍繞「IP+AI+消費」融合發力,構建IP價值的第二增長曲線。侯曉楠表示,閲文看到了四個關鍵趨勢:內容爆炸時代,好故事是定海神針;AIGC時代,原創力是作品靈魂;新消費時代,IP是超級槓桿;全球共創時代,中國故事是世界語言。下一個十年,將是中國超級IP的黃金時代。
點評:短劇與漫劇正成為IP視覺化的重要引擎,不僅能提升從文字到視覺的轉化效率,為大量IP帶來開發機會,也將為相關作家開闢全新的轉型路徑。閲文希望將短劇的成熟模式複用到漫劇這一高速增長的新賽道。
神州控股承建漳州AI政務項目上線
近日,神州控股(00861.HK)承建的漳州AI政務項目上線,福建首名AI智能助手「候喜」率先實現智能諮詢、邊問邊辦、輔助審批功能全覆蓋,成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政務服務人工智能體。
點評:基於神州控股「燕雲Infinity」智能化軟件平臺,「候喜」AI可對不同政府部門的各類數據源進行實時匯總分析,通過深度學習15萬份漳州政務服務政策文件與超400萬字本土知識庫,構建起具備關聯分析能力的「政務大腦」。
一星機器人陷入解散風波
10月16日,關於具身智能創業公司一星機器人(OneStar)解散的傳聞逐漸發酵。隨后,多個獨立信源向第一財經記者確認,該公司確實處於解散階段。一星機器人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東、吉利集團創始人之子李星星在今年5月發起創立。一星機器人在今年8月宣佈完成「親友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曹操出行、晶能微電子等吉利相關產業的過往投資者參與。就在上個月,一星機器人還官宣完成數億元種子輪融資。BV百度風投、同創偉業、銀河通用、藍黛科技等參與投資。
點評:一星機器人的突然解散再次提醒行業:具身智能賽道雖火,但門檻極高、資金消耗巨大。資本加持與明星創始人光環並不能替代技術積累和落地路徑。短短數月從高調融資到黯然退場,反映出創業熱潮下的浮躁與焦慮。真正能走遠的企業,終究要靠長期的工程能力與清晰的商業邏輯支撐。
第二代星艦落幕
北京時間10月14日清晨,SpaceX的星艦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發射。這是星艦的第十一次發射,也是第二代星艦的最后一場收官表演。飛行的核心看點為超重助推器首秀懸停技能。本次SpaceX採用的助推器曾經參與過星艦的第八次試飛。
點評:第二代星艦的謝幕,標誌着SpaceX在可複用重型航天器的工程探索中又完成了一個階段性閉環。SpaceX或許已經把星艦從「夢想項目」推向穩定試驗平臺,下一階段或將轉向商業化與太空任務的深水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