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300%!小米汽車突然爆火

2025-10-18 21:28

來源:投資家

作者 | 楓葉

質量是車企稱霸市場的底氣,安全是造車的基石,更是對車主最大的誠意。

小米汽車成都事故后,雷軍最新發聲稱:小米汽車交付量已達40萬台。

不知不覺間,小米宣佈造車已經四年半了,小米SU7上市也有一年半時間了,對於一家「造車新貴」而言,這無疑是個「好成績」。

不過,在百年大勢面前,考驗纔剛剛開始。

十年間,國產新能源車銷量迸發,增長160倍;十年間,國產新能源車品牌間的競爭格局已截然不同,有人持續「領跑」,有人不進則退,也有人勉強維持。

價格、服務、技術,車企爲了銷量極盡努力,如今終於明白「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

業內一直流傳着「2025年是車企進入決賽圈」的重要時刻。

生死競速下,造車新勢力也都拿出了各自的「殺手鐗」,「你追我趕」越過「銷量生死線」,去爭奪那最后幾張「入場券」。

理想、賽力斯雖談不上已經入圈,但已經年度盈利的它們,在「淘汰賽」上明顯已先人一步,而小鵬、零跑、蔚來、小米都摩拳擦掌想成為下一家年度盈利的新勢力品牌。

你更看好哪家呢?

01

小米集團創始人兼CEO雷軍在小米汽車成都事故后,在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首次公開露面演講。

雷軍表示,小米汽車產品上市一年半的時間,截至目前交付大約40萬輛。小米在組合輔助駕駛方面堅持投入,第一期總投入57.9億元,智能駕駛團隊規模超過1800人。小米的核心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汽車是重要節點。

電動化后,下半場智能化大家要把精力集中到科技創新和技術研發上,共建共享智能網聯汽車的新生態,共同推進行業發展。

2021年,當小米宣佈造車時,不止一位業內人士評價稱「小米造車晚了」,難以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市場立足。

然而,市場表現證明了后發優勢的價值。

20243月,首款車型SU7上市24小時大定破8萬輛,全年交付超13萬輛;今年6月,第二款車型YU7更是創下1小時大定28萬輛的行業紀錄。如今,小米汽車累計交付約40萬輛。

40萬,要知道賽力斯去年銷量不過才40多萬輛,造車新勢力的「老大哥」理想汽車年銷量也纔剛突破50萬輛,這兩家都是有着10年行業沉澱的巨頭,更是造車新勢力里唯二實現了年度盈利的「玩家」。

百年大變局潮汐下,汽車賽道前所未有的擁擠,傳統自主品牌殫精竭力發展變革的同時,一眾造車新勢力強勢殺入,百花爭艷后難免大浪淘沙,盈利就成了一把懸在造車新勢力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決賽圈」將近,今年或許會多出來至少一家年度盈利的新勢力車企,而蔚來、小鵬、小米等車企都紛紛將目標押注於「今年第四季度轉正」上。

02

路人皆知「蔚小理」,半路殺出「靚」小米。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造車的邏輯和特斯拉有着不少異曲同工之處。

兩者背后都有「大品牌+IP」的雙重加持。在進入整車領域之前,兩家公司都已具備龐大的消費羣體和強大的品牌基礎。

雷軍準備了1000億,將小米汽車稱之為人生最后一次創業,為小米汽車而戰的雷軍幾乎是賭上了所有聲譽。

作為「年輕人的第一臺車」,小米汽車上市即是「現象級」,萬衆期待的小米SU7上市預定就進入了「爆單模式」:4分鍾訂單量破10000台;7分鍾訂單量破20000台;27分鍾,訂單量破50000台(大定);創始版更是開售即售罄。

與此同時,小米汽車的門店也是人頭攢動,邀約和試駕基本都已經排滿。

2024年,小米SU7全年交付超13萬輛。這輛被雷軍押上全部聲譽「豪賭」的小米SU7,確實不負眾望。

20256月,小米稱其為「一臺為先進時代精英打造的先進SUV」——小米YU7,上市3分鍾大定突破20萬輛,1小時大定突破28.9萬輛‌,18小時內鎖單量達到24萬台,截至20259月底,小米YU7累計交付量已突破4萬台。

可以説,小米汽車的崛起,頗有當年特斯拉的氣勢。正應了雷軍那句話,「晚有晚的好處,有后發優勢。」

當小米SU7YU7用月銷量不斷突破新高的紀錄轟炸車圈后,市場愈發期待,小米接下來會用什麼車型延續造車神話呢?

03

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小米下一款車是YU9基本已形成行業共識,但關於它的一切現在還都是謎,宛如美女揭開面紗的那種期待感。

前不久,雷軍和小米集團核心高管共同現身新疆,直言爲了測試小米YU7的高原續航、充電、防曬等,還帶了20多位工程師。

與此同時,車圈開始流傳「疑似小米第三款車型在新疆測試的諜照近日在網上曝光」,網友紛紛猜測認為,雷軍可能是在親自測試小米的第三款車,新車研發可能已經步入后期階段,上市指日可待。

從產品矩陣來看,小米前兩款車型覆蓋了20-30萬級中大型轎車/SUV市場,而大型SUV這塊「肥肉」還沒啃。

縱觀之下,理想L9、問界M940萬級市場賣得火熱,小米沒理由放着這塊增量市場不管。

從品牌向上的角度看,大型SUV是絕佳的「梯子」,問界、極氪等品牌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小米用YU9對標理想L9、問界M9,既能借助競品已經教育好的市場快速起量,又能進一步提升品牌溢價能力,百利而無一害。

財報顯示,小米2024年智能電動汽車分部營收為328億元,淨虧損62億元。

小米汽車已經越過「銷量生死線」,現在攔在面前的是「年度盈利大山」。

特別是在新能源車內卷嚴重的今天,汽車市場的每一個細分賽道都擠滿了新勢力的身影。

04

2025年已過去三分之二,新能源車戰場硝煙瀰漫,成敗之勢已初露端倪。

零跑汽車9月交付再創歷史新高,達66657輛,同比增長97%,連續七個月位居新勢力銷量第一;

鴻蒙智行9月新車交付52916輛,同比增長38%,其中問界交付40619輛,貢獻了77%的銷量;

小鵬汽車9月共交付新車41581台,同比增長95%

小米汽車9月創歷史新高,交付新車超4萬輛,同比增長300%

蔚來汽車9月交付新車34749輛,同比增長64%

理想汽車9月交付新車33951輛,同比減少37%

「金九銀十」誠不欺我,各家銷量創新高之際,小米汽車更是迎來大爆發,超4萬台的交付量讓它首次躋身前四,將理想和蔚來甩在身后,33%的環比增長説明產能終於跟上了節奏。

車企銷量月榜是市場最看重的晴雨表,也為消費者購車提供了參考,但造車新勢力不到最后一刻,都不知道哪幾家能出。

雖説,執着於講故事的車企早已泯然大眾,造車新勢力們更加務實,但是當今造車新勢力依舊面臨着最大考驗——安全問題。

特別是在小米汽車成都事故后,外觀時尚、性能卓越、配置豐富……這些令人眼花繚亂的宣傳詞,在安全面前變得不值一提。

技術安全問題又成了橫在所有新能源車企面前的一座大山,只有徹底征服它,纔有可能屹立車企之巔。

產業技術的每一次變革,都改變着這個時代。

AI技術快速迭代與賦能的背景下,高階智駕體驗拐點已然來臨,未來安全和智能化將是車企爭霸市場的不二法則!

正如大家説的那樣:「安全才是最大的豪華,纔是對車主最大的誠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