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8 19:28
①較二季度末,趙詣旗下「獨門基」泉果旭源三年合併規模增加近61億元;②據三季報,泉果旭源三年過去一年的收益率超44%,超過基準20%;③天賜材料、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成為趙詣新晉十大重倉股,新泉股份、振芯科技、美團-W退出該行列。
財聯社10月18日訊(記者 封其娟)趕在首個贖回開放日來臨前一日,趙詣旗下「獨門基」泉果旭源三年披露了三季報。
截至三季度末,泉果旭源三年合併規模為191.69億元,較二季度末130.81億元,增加60.88億元,增幅為46.54%。該產品A、C份額的規模分別為163.29億元、27.39億元,較上期分別增加45.78%、45.76%。
據三季報,泉果旭源三年A、C過去一年的收益率分別是44.70%、44.12%,較業績比較基準依次實現28.23%、27.65%的超額收益。但自產品成立以來,泉果旭源三年A、C的收益率分別是11.72%、10.41%,分別跑輸基準14.71%、16.02%。
季報中,趙詣感謝持有人三年來的風雨同舟,共同經歷了沒有任何歷史經驗可參考的經濟變局和市場周期。他也坦言,受此影響,產品表現一度令人頗不滿意。
三季度,趙詣調整了泉果旭源三年的十大重倉股,天賜材料、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成為新晉十大重倉股,汽車零部件股新泉股份、軍工電子股振芯科技以及美團-W退出該行列。
他總結,該產品目前整體上呈現「兩端配置」的框架:一端聚焦科技AI;一端聚焦困境反轉(新能源、軍工)。
阿里、中芯國際成三季度重倉股
截至三季度末,泉果旭源三年前十大重倉股依次為:寧德時代、騰訊控股、恩捷股份、科達利、天賜材料、立訊精密、阿里巴巴-W、應流股份、快手-W、中芯國際,持倉合計67.53%。較上季度末,天賜材料、阿里巴巴-W、中芯國際新進十大重倉股,美團-W、新泉股份、振芯科技則退出該行列。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3年一季度起,泉果旭源三年已連續10個季度重倉美團-W。新泉股份也被該產品連續重倉9個季度。
泉果旭源三年仍高配權益資產,股票、債券的配置比例分別為85.5%、0.35%,債券也只買入了應流轉債。
據三季報,泉果旭源三年的行業配置高度集中於兩大領域:製造業投資佔基金資產淨值比為54.62%,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佔比為3.52%。
該產品本投向港股的公允價值為52.35億元,佔基金資產淨值比為27.45%。其中,通信服務、可選消費、信息技術行業的配置比例分別為13.39%、8.78%、5.29%。
趙詣指出,受益於市場流動性邊際改善,前期堅守並看好的部分公司股價持續迴歸,同時也佈局了未來有潛力的方向。判斷市場底部是相對困難的事情,但是當優質的公司出現快速調整並進入有性價比的階段,將通過提升組合的持倉集中度把握機會。
「兩端配置」框架:一端AI、一端困境反轉
趙詣表示,始終堅持以公司基本面和行業競爭格局為核心選股要素,深耕高端製造和科技,選擇具備全球競爭力的優秀公司,並伴隨其一起成長。
目前,泉果旭源三年的組合持倉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電子、機械、軍工等高端製造行業,以及港股互聯網企業。整體上呈現「兩端配置」的框架:一端聚焦科技AI;一端聚焦困境反轉(新能源、軍工)。
在AI相關佈局中,團隊圍繞三條線索進行配置:第一是效率提升型互聯網龍頭,海外以Meta 為例,AI投入顯著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比如更有效的廣告投放以及更優的成本結構;第二是新應用場景驅動型公司,海外以Palantir等為代表,AI帶來新增收入場景;第三是算力及雲服務公司,海外以微軟為例,通過AI工具的整合拉動雲業務高增。
在新能源方面,重點關注鋰電產業鏈。自 2023 年一季度起,鋰電材料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 速持續下行,而需求增速維持在較高水平,供需結構呈市場化去化特徵。
趙詣團隊在7月底至8月中旬密集走訪了鋰電中游材料、電池等環節的企業,龍頭企業普遍已經滿產,在行業需求持續高增的情 況下,明年供給開始趨緊甚至供不應求,出海公司的海外基地也在關税税率明確后開始批量交付,因此三季度加倉中游鋰電材料公司,為組合提供了較大的正收益。結構上,重點關注六氟、隔膜等明年相對明確供需偏緊、未來擴產周期長的環節。
他判斷,雖然本輪鋰電材料價格彈性或不及上一輪陡峭,但量價齊升周期會更健康、更持久。
在軍工方面,自 2024 年三季度起,合同負債改善表明行業訂單進入上行期;同時疊加海外地緣衝突帶動的軍貿出口需求抬升,將形成國內需求恢復與海外需求上行雙輪驅動的局面。而隨着裝備 經歷機械化到信息化,再到如今的智能化,整體的供應格局也將發生變化,因此精選具備競爭壁壘 的個股的重要性更加凸顯。
當下,中國權益市場長期穩健向好的態勢日漸明朗,美國「對等關税」政策明確緩和,美元流動性 也有望迎來拐點,這將對中國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帶來更大的提升。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始終保持平 穩和有韌性的發展,海外資金對中國權益市場的看法也逐漸變得更為積極,團隊對於中國經濟以高 質量發展爲引領、保持長期向好態勢始終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