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某航,欲購買4架A380!

2025-10-18 18:56

來源:民航之翼

A380客機作為有史以來最大的商用客機,一直吸引大家的目光。

A380飛機2005年首航,2007年開始商業飛行,憑藉空間寬敞、通風更好、娛樂設施多等優點廣受乘客好評。

但A380在市場運營中遭遇了諸多挑戰,如成本、機場不易適應等,關鍵是不能為航空公司帶來利潤,沒有航空公司訂單,最終空客不得不停產。

2019年,空客宣佈生產A380。

可以説,A380飛機叫好不叫座。

令眾多航空愛好人士失望的是,在2022年底,南航退出了全部A380,從此國內民航市場上再也看不到A380的影蹤。

但也不是説,A380飛機一無是處,就不能賺錢,就沒有航空公司用它。

事實上,全球最土豪的航空公司阿聯酋航空擁有非常多的A380飛機。

截至2025年3月底,阿聯酋航空共運營260架飛機,其中:

116架A380

130架B777

就是這麼多A380的情況下,阿聯酋航空持續創造了絕好的經營效益。

2024-2025財年,阿聯酋航空集團:

營業收入:1454億迪拉姆,合28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9%,創歷史新高。

稅后淨利:205億迪拉姆,合4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7%。

淨利率高達13.6%。

也就是説,阿聯酋航空嚐到了A380的甜頭。

在這種情況下,阿聯酋航空還想要更多的A380飛機。

可惜的是,空客停產了,所以阿聯酋航空向市場向尋找存量的A380飛機。

近日,全球飛機租賃巨頭多立克以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7億元)的總價,向阿聯酋航空出售四架空客A380客機(註冊號MSN132、MSN133、MSN134和MSN136)。

這一交易距離摩納哥飛機投資公司Stratos宣佈2027年租約到期后向阿聯酋航空出售一架A380(MSN190)僅隔數日。

此次多立克出售的四架A380均為2013年交付的早期機型,根據交易條款,阿聯酋航空支付的總價包含2500萬美元產權購買費及2000萬美元買斷迴歸條件,單架均價約4500萬美元。

這一價格較空客2018年停產前4.456億美元的目錄價大幅縮水,體現了阿聯酋航空對機隊規模控制的戰略考量。

一、阿聯酋航空的「A380執念」:樞紐戰略的基石

這一策略背后,是阿聯酋航空獨特的「樞紐輻射」商業模式:

迪拜國際機場作為全球最繁忙樞紐之一,A380的單架次運力(超500座)可高效承接中轉客流,降低單位成本。

隨着早期A380機齡突破10年,自有產權飛機可避免租賃商漲價,同時通過拆解退役飛機獲取備件,年維修成本可降低15%-20%。

A380的豪華配置(如頭等艙空中官邸、淋浴間)已成為阿聯酋航空高端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單架A380的年收入貢獻較波音777高出30%。

阿聯酋航空總裁蒂姆·克拉克曾直言:「只要市場需求存在,我們將運營A380至2040年。」

這一表態與法航、漢莎航空等運營商的淘汰計劃形成鮮明對比,凸顯了中東市場對超大型客機的獨特需求。

二、行業視角:A380的「冰火兩重天」

儘管阿聯酋航空持續加碼,但全球A380市場仍呈現結構性分化:

除阿聯酋航空外,僅葡萄牙Hi-Fly航空等少數包機商接手退役A380,多數飛機因高油耗、起降費昂貴被拆解。德國彼得斯集團曾以每架8000萬美元拆解兩架A380,零部件收益僅覆蓋成本的40%。

空客曾計劃開發A380F貨機,但因市場需求不足放棄,導致退役客機缺乏轉型路徑。

英國Global Airlines等初創企業嘗試用二手A380開闢跨大西洋航線,但需承擔單架年運營成本超1億美元的高風險。

三、A380的未來與行業啟示

對於航空公司來説,A380的適用場景高度依賴樞紐地位與高客座率,航司需謹慎評估投入產出比。

A380的命運折射出民航業「規模經濟」與「靈活效率」的永恆博弈。

當全球航空業向雙發窄體機轉型時,阿聯酋航空用1.8億美元的交易證明:

在特定市場,巨無霸飛機依然擁有不可替代的價值。

這場關於「大即是美」的辯論,或許纔剛剛開始。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