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8 18:09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北京代表處承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大會以「攜手應對挑戰:全球行動、創新與可持續增長」為核心主題,匯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全球可持續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國動能」。
本屆可持續大會在以往四屆「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嘉賓陣容強大,可持續大會組委會邀請約500位中外重磅嘉賓,其中約100位為海外嘉賓,不僅有政要、前政要、國際組織的代表,還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全球500強企業負責人等國際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軍代表。
上海定勢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長錢勝利參加《圓桌論壇——共繪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新圖景》並發表演講。錢勝利表示,中國企業在全球碳中和與碳減排進程中正發揮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們已建立起強大的供應鏈體系與製造能力,能夠提供具有顯著成本優勢的光伏產品、風力發電機等關鍵設備。中國新能源產業已從早期的「大而不強」邁入「又大又強」的新階段,這一完善的產業體系無疑為全球能源綠色轉型與減排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但他進一步強調,中國的全球價值遠不止於硬件製造。在領先的產品與技術之外,我們同樣擁有實力雄厚的現代服務業、前沿的技術服務能力和強大的資本投資能力。中國企業完全有能力將產品、技術、服務與投資進行一體化整合,以「打包出海」的模式,為全球市場提供綜合性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
他特別列舉了國內在能源軟技術方面的全球領先優勢:我們不僅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風電功率預測與電力現貨價格預測體系,更在人工智能算法與數據模型技術上位居世界前列。這些核心能力在園區能源管理系統(EMS)的自平衡調度、跨省/跨區電力交易,乃至跨國電力市場中具有通用的應用價值。
基於對海外中資園區的實地瞭解,錢勝利指出,許多項目的度電成本居高不下,它們迫切需要先進的調節能力和自平衡算法來優化運營。然而,當前出海的支持體系仍以提供低價的光伏板、發電機等硬件產品為主,與之配套的先進軟技術並未同步輸出。
為此,他呼籲設備出口商應實現從「產品出海」到「技術出海」與「服務出海」的升級。例如,在出口儲能系統時,可以內置已適配目標市場當地電力交易規則與電價預測模型的EMS系統,實現「開機即用」。他以其專業領域舉例説明:用於風電、光伏預測和電力市場分析的數值天氣預報模型,其底層邏輯是全球性的,技術本身沒有國界。這意味着,我們既然能服務好全球最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也完全有能力將這些技術服務推廣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精準應對各地風光波動與電價波動帶來的挑戰。
最后,錢勝利希望中國設備商能將先進的軟硬件技術與服務整體帶入海外市場,從而真正賦能全球的碳中和與碳減排進程。
以下為發言全文:
李婷(主持人):我覺得赫伯特森先生的分享很全面,而且很到位,尤其是比如説我問到未來哪個衍生品是對於合成氨前景比較看好的?我們團隊也是研究氫的,如果問我,我跟他的回答也是非常一致。我很感謝您對歐洲情況的觀察,包括現在的一些阻礙,尤其是對中國政策支持的認可。還有一點其實我覺得尤其是在綠色氫能發展方面,我本人非常看好中國和歐洲的合作,也是期待跟您有更多的交流,再次感謝您。
錢董事長有一個問題問到您,關於綠色電力的,因為我理解定勢能源是比較專注電力和能源的相關的領域。其實怎麼樣降低電力消費的碳足跡,在ESG大的框架下,降低碳的消費可能是可持續發展當中特別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我國電力市場改革已經深耕多年,持續推進,企業目前來看,尤其是近兩年、近三年有了非常多元化的綠電或者是綠證的採購渠道。您對我們的各類企業在未來進一步怎麼能夠降低電力消費領域的碳足跡,有什麼好的觀察或者是建議跟大家分享?
錢勝利:首先感謝主辦方的邀請。其實這個問題我想從三個方面來説。對企業來講,通過綠電綠證降低碳排放的足跡,第一點是通過電力市場化交易擴大綠證、綠電的消納規模。咱們國家從2015年電力市場化改革9號文發佈之后到現在進行了10年的電力體制改革,這大方向就是電力市場化這個方向。在大多數省份可以通過一系列市場化交易的方式來增加自己對綠電的消納。這其中像已經開展現貨的省份,可以通過電力現貨交易,見縫插針地提高自己的綠電消納比例。當然同時也要擴大中長期交易合約的交易規模。目前國家政策是鼓勵新能源發電企業跟用能企業籤3年甚至5年的直購電市場化合約,目前這里面潛力很大,大部分只是籤年度合約。另外就是跨省交易,目前主力還是發電對一個外省的國網公司,真正跨省的點對點交易沒有打開。企業要擴大自己的綠電消納規模,不斷地在交易方式上、交易規模上還有很多文章可做。這個不是企業單方面努力就行,這里面依賴於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政策,交易規則的逐漸放開。我們看每年各省的電力市場運行報告,其中大家可能都還秉持着改革開放以來漸進式改革的思路。
對電力市場來説,起碼我個人覺得市場信號還不夠強烈。很多省份都還把市場化改革之后電價的穩定作為考覈市場化改革是否成功的一個指標。我想這個其實是延迟了電力價格信號去引導電力消費和生產的傳導的路徑。
這樣價格信號不夠強烈,相當於市場化正確的行為獎勵沒有獎勵到實施正確行為的人身上,錯誤的行為,或者是給整個電力市場造成負擔的成本被大家平均分攤了。一個平穩的電價並不代表成本的下降,並不代表效率的提升,核心是看電力市場價格有沒有引導消費行為。這個可能對企業來講是還需要等待過程,也期待我們政策制定者。因為從2015年到現在10年了,我們還有很多省份的電力現貨沒有開展,整個市場規則不夠清晰。
對企業來説,增加自己的綠電綠證的消納還有很重要的就是建立自己的調節能力,或者是建立生產的柔性。咱們整個電力系統早就不是電量稀缺的時代了,咱們缺的不是總量,缺的是時空適配度。所以對用電企業來説,把自己的生產工藝當中本身的可中斷負荷、可調節負荷充分發掘出來、調動出來,這樣對企業來説消納新能源的能力、消納綠電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
這里面也包括新建柔性。比如説現在隨着新能源車的發展,整個電池的產業鏈規模是非常大的,技術的成熟度已經非常高了,可以自建柔性,建設企業內部的儲能資源,這樣也是增加企業調節能力的。這些調節能力建立起來可以實現一個正向的循環,就是越調節綠電的消納比重越高,越調節越綠色,越綠色經濟性越好,就實現這樣正向的循環。
第三點還是要實現電到碳的整個的價值實現的路徑。目前還有很多的行業、很多企業並不清楚電碳轉換的標準是什麼樣的,降碳的環境效益變現方式是什麼。這個是主辦方通過這個會議想去向大家宣傳的。這些路徑還有這些標準的建設才能夠真正的讓企業獲得經濟上的效益,有了經濟上的效益才能夠牽引企業有這樣持續的動力去增加綠電的消納,去降低整個產業生產過程的碳足跡。
李婷(主持人):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國際合作,地緣政治的影響,你看到各種各樣的可能不是那麼合理的一些沒有必要的限制,但是對資本技術的流動產生了一些限制。我特別欣賞赫伯特森剛剛講的,我也特別期待企業家需要商業智慧怎麼樣能夠來應對這樣那樣的一些限制,然后能夠促進合作,因為你必須要合作,而不是單打獨鬥,非常感謝。
錢勝利:中國企業對全球的碳中和、碳減排的貢獻,我們強大的供應鏈體系、製造業、更低成本的光伏產品、風力發電機,從原來説描述自己的大而不強,現在又大又強。這樣的一些強大的供應體系,這個肯定是對全球的能源的綠色化減排貢獻是巨大的。但是我想從另外一個角度,其實我們不僅僅有這個,其實我們還有強大的現代服務業、技術服務能力、投資能力。其實中國企業也是可以隨着我們的產品打包一起面向海外,一起提供全球化服務的。
其實現在國內有全球最大規模的風電的功率預測、電力市場現貨價格的預測能力,我們也有相當強,可以説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人工智能的算法技術,我們的數據模型。這些在未來的園區能源自平衡EMS的調度,甚至是國內跨省跨區,在海外是跨國的電力交易上都是有共性能力的。
我瞭解過一些中資企業在海外,度電成本都在2塊,他們的很多園區迫切需要一些調節能力,一些自平衡的算法。目前國內給他們的支持就是特別便宜的光伏板,特別便宜的發電機,但是其實這里面很多的技術沒有伴隨這些出海。我們優秀的軟件能力、EMS系統,比如說出口儲能系統的時候,同時針對儲能系統所銷售的對應地區,在EMS里面集成當地的電力交易友好型的系統,一開機就適配當地的交易規則、當地的電價預測。因為我是做數值天氣預報,我們做風電和光伏的預測、電力市場預測的時候,模型一定是全球的,一定考慮上游的風、上游的天氣系統怎麼影響到本地的。從技術層面這個模型是沒有國界的,我們能服務國內最大規模的市場,我們也能服務海外地球的每一個角落,風光的波動,電價的波動。我希望設備出口商把這些技術服務代入到海外,賦能全球的碳中和碳減排。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江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