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文|DHL艾若馨:供應鏈應從「成本優先」轉向「敏捷優先」,綠色轉型已具備技術基礎

2025-10-18 16:25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北京代表處承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大會以「攜手應對挑戰:全球行動、創新與可持續增長」為核心主題,匯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全球可持續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國動能」。  

  本屆可持續大會在以往四屆「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嘉賓陣容強大,可持續大會組委會邀請約500位中外重磅嘉賓,其中約100位為海外嘉賓,不僅有政要、前政要、國際組織的代表,還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全球500強企業負責人等國際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軍代表。本屆大會將圍繞近50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議題涵蓋能源與「雙碳」、綠色金融、可持續消費、科技與公益等細分領域。

  DHL全球貨運大中華區CEO艾若馨出席並參與「構建智慧、綠色、負責任的供應鏈生態」主題對話。艾若馨指出,面對全球供應鏈格局的重構,企業應將戰略重心從單一的成本控制,轉向構建具備快速響應與調整能力的敏捷網絡。她同時強調,推動供應鏈綠色轉型的技術條件已經成熟,關鍵在於系統整合與跨領域合作。

  供應鏈核心從「降本」轉向「敏捷」

  艾若馨觀察到,過去兩年間,全球供應鏈正經歷深刻重構。中國企業正將業務重心從傳統歐美市場擴展至非洲、東南亞等新興區域,採購策略也由單一依賴轉向多元化佈局。她指出,在此背景下,企業不應再僅將成本控制作為供應鏈管理的核心目標。

  「如果給出相關建議,那就是靈活性、敏捷性是非常重要的,」艾若馨強調,「企業需在整個網絡中建立敏捷響應機制,使其在區域或環境變化時能迅速調整。」她認為,這種快速響應能力比單純追求成本節約更具戰略意義。

  綠色供應鏈建設已無技術壁壘,重在系統整合

  在推動供應鏈綠色轉型方面,艾若馨表示並不存在技術壁壘。「我們有技術工具和數字化方法實現脱碳,我們在不同的國家都有使用這些技術。」她指出,當前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將這些技術有效整合,構建跨監管環境、跨國互通的協作平臺。

  作為行業領導者,DHL正積極踐行綠色承諾。艾若馨介紹到,公司致力於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並通過多路徑推進:加速車隊電動化轉型,目前已投入44,000輛電動車用於物流運輸;推廣可持續航空燃料應用,並與中國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清潔能源解決方案。DHL以一系列切實行動,積極履行減少碳排放的歷史使命,切實承擔起推動行業綠色轉型的環境責任。

  以敏捷性構建韌性,以技術創新驅動綠色轉型。在全球化格局重塑的當下,DHL的這一核心思路,為打造更具競爭力、更富可持續性的未來供應鏈體系,提供了明確指引。

  以下是發言全文:

  艾若馨:每個機構都是有關注綠色和可持續發展,我不覺得技術壁壘,我們是有技術工具還有數字化的方法實現脱碳。這些技術是存在的,我們在不同的國家都有使用這些技術,同時我們也是要將這些東西集合在一起,讓我們更好的為消費者的需求做努力,從技術的角度講,我們其實是非常可以的,還有是可持續發展其實是每個機構都會有的概念,很多的中國機構也是有這個可持續發展概念,政府關注的是綠色能源,所以很多公司也是想要融入這種能源還有綠色能源還有可持續發展的供應鏈。

  尤其是這樣可以抵住通脹的壓力,監管環境的變化,同時可以獲得很多的效率,真正需要的對我們而言是有一個思路的變化,不要被動的應對供應鏈,而是我們怎麼通過投資進行合作式的生態系統,這意味着我們要改變思路,這樣就有一個共享平臺,能實現一個跨監管環境的跨國的互通的平臺。

  艾若馨:在過去的2年,其實是有非常多的一些變化,我覺得這兩年非常的漫長,我看到整個的世界是對我們的供應鏈進行重新的定義,進行重新的整合,那現在我們需要去給到一些什麼樣的反饋能夠儘量的減少風險?那在傳統的供應鏈當中,可能我們會比較關注的是一個成本,但是現在我們要看到有更多的一些多元的,或者是多方面的採購的渠道。

  如果説我們只是拿中國為例,中國公司他們的重心已經有了變化,以前更加關注的是一些傳統的西方的國家,那現在可能他們會有一些新的合作伙伴,比如説像非洲,東南亞等等,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業務的重心其實已經有了非常大的變化,我們也可以看到合作伙伴的關係,包括數字化其實都會讓我們中國的企業重心產生非常大的變化和影響。

  公司也想採用的是多元的多方面的解決方式,中國的企業想要應對像關税或者是地緣政治這一類的風險,那這些風險在以前都沒有這麼的明顯,所以我們現在產量怎麼樣去應對現在重心的變化?包括我們的採取的方式,以前相對來説比較單邊,現在要更加多元,我們要怎麼做,如果給出相關的建議,那就是靈活性,敏捷性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們整個網絡當中如果能夠去將敏捷性做好這是非常好的一點,不要僅僅只是關注於怎麼樣節省成本,而是説在我們的區域或者是環境發生變化的時候,你有沒有能力能夠去做快速敏捷的調整和變化。

  艾若馨:作為DHL是一個非常大的物流公司,對於我們來説是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在綠色物流方面做一些創新的實踐,我們還想影響其他的相關方,因為這個是我們全球組織都要面對的問題,我們其實是第一個物流的公司到2050年實現零碳的目標,在之前我們有很多人提到2030年要實現的目標,比如説我們想要去使用更多的可持續性的一些航空燃料等等,而且在最近我們也想快速地去實現電動化等等,現在我們大概是已經有了44000輛電動車執行相關的物流運輸,從去年來看我們已經引入到了相關的一些具體的措施,尤其是在綠色的物流方方面面提供了非常多。

  我們也會和一些合作伙伴有更多的探索,我們也希望消費者能夠受益,他們的受益也會幫助我們的組織去考慮我們自己內部怎麼樣減少碳排放?因為減少碳排放一直是我們想要完成的一些使命,我們也會向相關的一些相關方提供不同的選擇,我們還會去做相關的分析的平臺,去提供跟碳減排相關的信息。

  當我們的客户想要做跟供應鏈相關的信息的時候,他們其實可以去選擇不同的模式,有一些模式是非常具有智能化的,比如説這個智能化是跟我們未來總體的可持續性的目標有關係,很多的一些合作伙伴,尤其是中國的合作伙伴他們其實在可持續性的綠色轉型的路途上幫助了我們很多,尤其是使用更多可持續性的航空燃料方面。

  艾若馨:我是最后一個發言的,我要跟大家説一點不一樣的,我覺得自動化是非常重要的,對我們的行業來説綠色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問責、責任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可持續性跟以前相比有了更多的監管,而且已經成爲了很多公司一定要執行的使命。

  像碳透明也會成為非常重要的因素,使得我們的碳透明方面做的更好,當然還需要有一些監管的機構,他們會要求我們這個企業去提出切實可行的衡量的指標,給出相應的一些切實可行的具體的一些結果,這個也會對我們的社會帶來非常多的影響。

  我們必須要快速地採取行動,尤其是在責任問責方面。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宋雅芳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