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主任劉軼芳:國際ESG標準需為中國市場特質做調整,而非簡單套用

2025-10-18 16:13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北京代表處承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大會以「攜手應對挑戰:全球行動、創新與可持續增長」為核心主題,匯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全球可持續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國動能」。

  本屆可持續大會在以往四屆「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嘉賓陣容強大,可持續大會組委會邀請約500位中外重磅嘉賓,其中約100位為海外嘉賓,不僅有政要、前政要、國際組織的代表,還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全球500強企業負責人等國際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軍代表。

  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可持續發展評價專業委員會主任劉軼芳參加《 圓桌論壇——ESG評價標準的落地與應用》並發表演講。

  針對國際主流ESG體系評價國內企業時出現的「水土不服」現象,劉軼芳指出,這源於中國被評價主體所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特徵與國際企業存在顯著不同。她舉例説明,在中國,企業投身於鄉村建設等社會貢獻活動,雖從財務角度看可能是高成本、低迴報,卻能帶來政策支持與市場認可。這類在國際評級中不佔優勢的行為,在中國本土市場反而能創造巨大價值。

  劉軼芳認為,若評價方法旨在評估身處中國環境的市場主體,就必須進行相應調整以適應本土國情。她強調,構建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並非要全盤否定國際經驗,而是要實現一種平衡:在借鑑國際優秀實踐的同時,精準迴應中國特有的政策導向和市場期望,使評價結果真正反映企業在本土環境下的可持續表現。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江鈺涵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