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文|中國ESG評級陷「方向雷同結果各異」困局,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主任劉軼芳呼籲提升區分度

2025-10-18 16:09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北京代表處承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大會以「攜手應對挑戰:全球行動、創新與可持續增長」為核心主題,匯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全球可持續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國動能」。

  本屆可持續大會在以往四屆「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嘉賓陣容強大,可持續大會組委會邀請約500位中外重磅嘉賓,其中約100位為海外嘉賓,不僅有政要、前政要、國際組織的代表,還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全球500強企業負責人等國際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軍代表。

  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主任、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可持續發展評價專業委員會主任劉軼芳參加《 圓桌論壇——ESG評價標準的落地與應用》並發表演講。

  在分析中國本土ESG評級現狀時,中央財經大學劉軼芳主任直指其核心挑戰:當前主流的評價方法多是面向宏觀、綜合性的組織層面整體評價,導致評價目標區分度不高。

  劉軼芳解釋道,當市場看到不同評級機構基於相似的評價方向卻得出不一致的結論時,會感到極大的困惑與困擾。這種混亂無疑削弱了ESG評級的市場公信力和實用價值。

  為解決這一問題,她提出破局之道在於學習國際經驗,實現評價目標的差異化。她以國際評級機構為例:MSCI和標普的評價體系是面向投資者的綜合性評估,而CDP則專注於信息披露的完整度。每種方法都有明確的服務對象和評價初衷。因此,中國的ESG評級在構建自身體系時,首先必須向市場清晰闡明其評價目的究竟是什麼,是為投資者決策服務,還是衡量管理績效,或是評估信息披露水平?明確這一定位,是提升中國ESG評級質量與有效性的關鍵一步。

  以下為發言全文:

  李蜚(主持人):我們看今天討論的主題,在ESG領域里面是沒有辦法避開的話題,就是關於ESG的評價標準。在討論評價標準時,我們國內經常探討的一個核心議題是國際和本土標準之間的差異,我們怎麼樣去進一步彌合?在面臨這樣差異的過程當中會面臨什麼樣的挑戰?在第一輪問題當中不妨聚焦這樣的領域展開相應的話題,也希望各位回答我問題的時候首先介紹一下您的機構,您工作的領域,以便於今天在場和線上的觀眾朋友們對你們有了解。

  第一個問題提問給劉軼芳主任,我們先從標準的國際化和本土之間的差異角度開始入手,因為我們可能發現國際主流的ESG評價體系,尤其是在評價國內企業表現的時候,有時會出現一些水土不服的情況。我們在構建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您覺得我們如何在借鑑國際優秀經驗的同時,做好本土結合,如何取得二者之間的平衡?

  劉軼芳:感謝主持人,給我一個拋磚引玉的機會。按照主持人的要求我首先介紹一下我所在的機構。我的第一個身份是來自於中央財經大學可持續準則研究中心,我們中心是由財政部會計司作為指導單位,在其指導下成立的。這個中心主要定位是服務財政部制定《國家可持續披露準則》,作為唯一的外部智庫支持機構,負責與ISSB國際準則的對接、銜接和傳播推廣工作。我們昨天看到IFRS基金會將ISSB修訂的文件掛到網上,ISSB準則的文件都是我們做的本土化翻譯。這是首次將翻譯團隊的名單列在相應的翻譯材料里面,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第二個身份是不久之前在中國認證認可協會下成立了可持續發展評價專業委員會,這個身份更契合今天討論的主題。這個專委會成立的初衷是探討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的評價的科學性理論基礎,同時也在對比和嘗試將認證認可相關的行業引入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評價和可持續發展鑑證工作的合作機制中來。

  回答主持人剛剛提出來的問題,其實我們通常看到所謂的「水土不服」往往是打引號的,我認為也是這樣。特別是國內評級方法中都已經有非常明確的評價目的,基於所設置的評價初衷和評價目標,當我們發現這些評價方法在中國使用時,由於中國被評價主體所處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特徵與國際上的企業存在一定不同,就會出現適應性問題。

  舉個例子,在中國的很多企業非常關注鄉村建設和社會貢獻,這些從企業財務影響上講可能是高成本低收入的活動,但反而會給企業帶來更多的政策機會以及市場認可。這樣就會導致在國際評級中並不加分的行為,在中國市場卻能獲得更好的市場認可度和更大的市場機會。

  當這些評價方法想要評價身處中國環境和市場主體的實際情況時,確實需要為此做出調整纔會更適用。如果只是為國際投資人服務,或者評價的國內主體主要參與國際市場時,我並不認為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那麼回到第二個小問題上,中國的評價現在也確實存在相應的問題。我們看到現在主流的中國評價方法和評級結果,存在一個比較大的問題是它們都是面向宏觀的綜合性ESG組織層面的整體性評價。從評價目標來講區分度不太高,所以大家看起來是同一個評價目的,或者是同一個評價方向和結論,但得出來不一樣的評價結果,這就會給市場造成很大的困惑和困擾。

  在我們制定評價體系的時候,第一個建議是要更加有區別化地設計評價方法,明確到底想評價什麼結論,得出什麼樣的結論給利益相關者進行參考。

  像MSCI、標普的評價體系是相對比較綜合化的面向投資人的,CDP的評價則是專門針對信息披露完整度的評價。我看國際的評級方法和評級結論都有明確的評價目標和出發點,在評級結果解讀時各具特色、各具信息價值。這是中國的評級體系特別需要學習和參考的——在設定自己的評級體系時,要向使用者説明你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基於這樣的一些差異化特徵,我認為這是未來中國ESG評級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江鈺涵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