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8 14:44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北京代表處承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大會以「攜手應對挑戰:全球行動、創新與可持續增長」為核心主題,匯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全球可持續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國動能」。
本屆可持續大會在以往四屆「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嘉賓陣容強大,可持續大會組委會邀請約500位中外重磅嘉賓,其中約100位為海外嘉賓,不僅有政要、前政要、國際組織的代表,還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全球500強企業負責人等國際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軍代表。
CDP亞太區董事總經理何塞·奧多涅斯(Jose Ordonez)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何塞·奧多涅斯表示,我們正面臨一個根本性的轉變。當前的關鍵問題不再是「為何」要可持續發展,而是我們的轉型要「多快」。根據數據,到2025年,氣候不作為可能導致全球GDP減少18%。在當今全球動盪時期,駕馭不確定性的能力將定義下一代的領導者。
何塞·奧多涅斯指出,環境風險就是金融風險。這種風險具體體現在供應鏈中斷、資源稀缺和市場波動中。因此,採取行動的公司已不僅僅是在做公益事業,他們正在為下一個更具韌性、更具競爭力的經濟奠定基礎。可持續發展正在從企業社會責任的邊緣,走向業務和財務業績的核心。
何塞·奧多涅斯表示,供應鏈是企業環境風險最高的環節。超過70%的排放存在於自身運營之外,這意味着絕大多數風險是隱藏的。披露的作用,就是打開這個「隱藏風險」的窗口,使得公司能夠在最關鍵的環節採取行動。
然而,目前非常多的公司仍在沒有完整價值鏈可視性的情況下運營,面臨供應商數據不一致、中小企業缺乏資源等挑戰。對此,大型採購方的角色必須從單純的「要求」轉變為積極的「賦能」。他們需要通過能力建設和資源共享,讓供應商真正參與進來。沒有一致的數據和完整的價值鏈可視性,任何轉型計劃都是不完整的,資本的流動也會被誤導。
通過結構化的披露與供應商合作,企業不僅能夠提升業績,更能增強整體韌性。這種協作應致力於推動創新,加速向低碳和循環解決方案的轉型。中國製造業的規模與創新能力,使其完全有能力引領下一波可持續價值鏈的轉型。將披露納入貿易和金融體系,這些努力將最終轉化為長期的韌性和增長。
何塞·奧多涅斯強調,可持續商業的未來將由清晰度、勇氣和協作定義:數據帶來的清晰度,採取行動的勇氣,跨越供應鏈、市場和政府的協作。最聰明的公司不是在等着強制的要求,他們正在通過透明度引領潮流。環境行動不是成本,而應被更好地理解為一種更具韌性、對地球更有益的經濟學。
以下為發言全文: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主辦方的邀請。我來自CDP亞太區,非常榮幸來到這里與大家進行交流。我現在是CDP亞太區首席董事總經理。我們是一家非營利組織,運營着全球性的環境披露系統。我們的使命非常簡單,就是讓環境數據對於決策有用,使公司、投資者以及政府能夠更好地調整策略,並釋放可持續的增長。
企業未來的困難將取決於我們如何管理環境與經濟壓力的匯聚。現在我們面臨的關鍵問題不再是「為何要可持續發展」,而是「我們的轉型要有多快」。到2025年,氣候不作為可能會導致全球GDP減少18%。在全球動盪的時期,駕馭不確定性的能力將定義下一代的領導者。在所有市場中,數據都很明確:環境風險就是金融風險,主要體現在供應鏈的中斷、資源的稀缺以及市場的波動當中。採取行動的公司不僅僅是做公益事業,他們正在為下一個有韌性、有競爭力的經濟奠定基礎。可持續發展正在從企業社會責任的邊緣,走向業務和財務業績的核心。
環境透明度正在成為一種商業期望,一致可比的數據現在是可信度的基準。在2024年,超過24,800家公司通過CDP披露了環境數據,這些公司代表了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值,其中30%來自亞太地區,中國的披露者數量在全球排名第二。
披露現在是市場信任和問責的通用語言。未來10年,領導地位將取決於誰能獲取最具決策價值的數據。如果沒有一致可比的數據,企業就是在黑暗當中運營;有了它,企業就能看清哪些風險是最重要的、關聯在哪里,以及新的機遇在哪里涌現。CDP數據顯示,中國企業在實體氣候風險上每投資一美金,有望獲得7倍的回報,我們稱之為「披露紅利」。
有了正確的數據,可持續發展就成為效率、創新和長期價值創造的催化劑。
供應鏈是風險最高的環節,超過70%的排放存在於運營之外。披露使得隱藏的風險窗口被大家所見——從氣候到水、到森林——使公司能在關鍵的地方採取行動。目前,非常多公司仍然在沒有完整價值鏈可視性的情況下運營,供應商數據不一致,中小企業缺乏衡量和報告的資源。
大型採購方必須賦能,而不僅僅是要求供應商參與,需要通過能力建設和資源共享讓供應商融入。沒有一致的數據和完整的價值鏈可視性,轉型計劃就不完整,資本的流動也會被誤導。
應對風險的成本遠低於不作為的財務影響。潛在的財務影響是6.5萬億美元,而應對已識別風險的成本是1.4萬億美元。
然而,氣候適應資金仍然不足,目前僅籌集到2030年所需資金的六分之一。「綠洗」、數據不一致以及標準碎片化仍在削弱大家的信心。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信任,而信任需要透明度,並且需要以統一可比的環境數據作為支撐。披露仍然是可信度與問責制之間的橋樑,它可以確保環境聲明有證據支持。將披露數據融入戰略的公司,就能識別哪些風險是最重要的,以及應該在哪里有效配置資本。
在中國,披露企業報告稱,每花費140萬美元的成本實現機遇,就能獲得980萬美元的收益,回報率達到7倍。正如我剛剛提到的,這些收益並不僅僅是理論上的,它們來自於企業積極管理風險、提高效率以及進入新市場的舉措。韌性也不是一個防禦性的策略,而是這個時代最具活力的增長機遇。供應商協作應當推動創新,並加速向低碳及循環解決方案的轉型。
通過結構化披露與供應商合作的企業,既能提升業績,也能增強韌性。透明度驅動創新——如果可以被衡量,就能被管理;能被管理,就能得到改善。中國製造業的規模與創新能力,使其有能力引領下一波可持續價值鏈的轉型。
通過將披露納入貿易和金融體系當中,這些收益就可以轉化為長期的韌性與增長。將財務業績與環境成果相結合的企業,明顯表現優於同行。我這里説的不是慈善,這是明智的經濟學和健全的風險管理。在未來10年,這樣的實踐將使那些「利用對地球有益的數據推動對地球有益決策」的人脫穎而出。
可持續商業的未來將由清晰度、勇氣和協作定義:數據帶來的清晰度,採取行動的勇氣,跨越供應鏈、市場和政府的協作。最聰明的公司不是在等着強制的要求,他們正在通過透明度引領潮流。環境行動不是成本,而應被更好地理解為一種更具韌性、對地球更有益的經濟學。
非常感謝!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江鈺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