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8 11:05
「中國已進入史無前例的財富傳承窗口期。」
閩商家族企業正經歷一場傳承革命。
10月16日晚,79歲的福建「玻璃大王」曹德旺正式辭去福耀玻璃(600660.SH)董事長一職。
對於退休一事,曹德旺十分坦然:「我(快)八十歲了,(該)退休了。」
這場交接,一定程度上標誌着福建老牌四大家族企業全部完成代際傳承。與福耀玻璃幾乎同時代的恆安集團、聖農集團和萬利達,也已陸續將企業權杖移交給了下一代。
過去幾十年,閩系企業家們憑藉「愛拼敢贏」的閩商精神,推動一批企業在時代浪潮中迅速崛起,成為中國商業世界的重要力量。
老一代創業者功成身退,標誌着閩商以個人魄力驅動企業發展的時代漸近尾聲。伴隨以安踏、361度等為代表的新一代閩商走至傳承,他們開始不再侷限傳統的家族權杖交接,而是投身家族信託的懷抱,掀起了一場的制度化轉型。
然而,在家族觀念與現代企業制度的交織與碰撞下,大多閩系企業的治理模式仍有較強的「家族掌控」印記,傳承模式的更迭仍處於漸進式探索階段。
「扶上馬,送一程」,閩系老牌家族的漸進式交班
從1987年的一家鄉鎮小廠,到如今佔據全球近34%市場份額的汽車玻璃巨頭,福耀玻璃的崛起之路,深深烙印着其創始人曹德旺的印記。
「交棒是個好消息。」10月16日晚,曹德旺對時代財經迴應稱。
根據安排,長子曹暉接任曹德旺成為福耀玻璃董事長,標誌着這家全球汽車玻璃巨頭正式進入「二代」掌門時代。於福耀玻璃與企業創始人曹德旺而言,與其説這是一次人事變動,不如説是一場醖釀已久的家族傳承計劃。
2017年時,坊間就傳言曹德旺的接班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是讓女婿葉舒擔任福耀玻璃總經理,第二步是長子曹暉接班擔任董事長,第三步是自己逐步離開公司實際管理層以實現交班。
「就是這樣計劃的。」正式交班的曹德旺對時代財經默認了這一安排。曹德旺也表示,會看着兒子繼續做好福耀玻璃。
這樣的代際交替也並非孤例,在家族傳代意識濃厚的福建,以福耀、恆安、聖農、萬利達為代表的老牌家族企業,均已先后完成了核心領導權的代際更迭。
這些一代閩商創辦的企業大多起步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浪潮成長,數十年間經歷了從草根作坊到行業巨頭的財富傳奇,也不可避免走到交班與傳承的十字路口。
半年前的4月18日,恆安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官網公告稱,公司創始人許連捷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4月17日16時50分逝世,享年73歲。
從賣雞蛋到打造百億國內生活用紙龍頭,許連捷創業故事頗具傳奇色彩。1985年,許連捷創立恆安集團,發現彼時國內衞生巾這一空白市場,打造出「心相印」、「七度空間」等行業品牌。2024年,恆安國際實現營收226.69億元。
恆安集團的接班並非一帆風順。早在2021年,許連捷就辭任公司行政總裁,由長子許清流獲委任行政總裁,開始正式意義上的接班。許清流則在接班之后對外直言,自己更傾向於用「職業經理人」形容自己,而非「創二代」。
然而,在接班的十年前,許連捷曾公開表示,三個兒子無意接班,自己也不強求,「他們想投資銀行與金融,想在香港等地做事業」。
好在,最終這場家族傳承的計劃被成功推行。許連捷的三兒子許清池也逐步進入恆安國際的核心管理層,擔任副總裁;次子許清水則主攻房地產投資,旗下掌舵安騰集團等不動產運營公司。
總體而言,閩系家族的接班大多不是一蹴而就,均是「扶上馬,送一程」的漸進式交班。二代先進入企業從基層做起,逐步晉升到核心管理層,在創始人的指導和庇護下逐步接管。
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十年甚至更久。1970年出生的曹暉,在1989年高中畢業后便已投身家族事業,歷經基層車間工人、福耀香港分公司總經理等多個崗位的錘鍊。
而在接班初期,創始人並非完全放手。曹德旺辭任后,就仍保留福耀玻璃的部分職務,這種「退而不休」的模式,確保了公司在新舊交替時期能夠平穩過渡。
從安踏到361度,家族信託的崛起
「中國已進入史無前例的財富傳承窗口期。」
民商法專家、全球信託與遺產規劃全權會員(TEP)楊祥對時代財經指出,隨着改革開放東風致富的創一代多數已經到了「知天命」與「耳順」之年,傳承需求迫切。「在過去十幾年大量曝光的婚姻財產紛爭、遺囑繼承糾紛、子女紈絝敗家等失敗案例的教育下,越來越多的創一代逐漸接受傳承需要頂層規劃的理念,開始嘗試用制度來對抗人性。」
在商業發達的「中國鞋都」晉江一帶,以安踏、361度、特步為代表的企業就更熱衷於家族信託的傳承模式。
今年4月25日,361度發佈公告,宣佈公司六位股東丁伍號、丁輝煌、丁輝榮、王加碧、丁建通及王加琛分別設立家族信託,通過離岸架構將合計約65.60%的公司股權轉入信託計劃。
這六位股東的關係網絡均圍繞創始人85歲的丁建通展開,丁輝煌、丁輝榮是其子,丁伍號是其女婿,而王加碧則是丁建通早期關係緊密的創業夥伴,王加琛則為王加碧的胞弟。
事實上,自2010年起,丁建通家族的管理權逐步向第二代的過渡,其中,丁輝煌和丁輝榮分別出任主席和副總裁,女婿丁伍號擔任集團總裁,公司核心經營權、所有權牢牢掌握在家族成員手中。此次設立家族信託,則在家族成員控股公司之間增加了離岸家族信託。
簡而言之,361度的六位股東分別設立了六個獨立的離岸家族信託。他們將個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贈與各自的信託受託人;隨后,這些股份被統一注入一個由信託全資持有的新BVI公司。最終,通過這一結構,受託人代表信託集體持有並管理這65.60%的股權。
安踏、特步設立家族信託的時間更早。最早在2007年,丁世忠家族便通過設立多個家族信託計劃實現對安踏體育的控股。特步則是在2015年上市后着手設立信託,丁水波、丁美清、丁明忠兄妹三人分別通過三個信託,間接控制上市公司60.05%的股權。
一般來説,這些家族信託受託人可能是匯豐信託、瑞銀信託等離岸持牌機構。家族成員則不直接持股,而是作為信託受益人的身份享受經營紅利。
楊祥指出,在傳統的繼承模式中,通常採取遺囑、法定繼承或贈與等方式將企業的股權直接過户到子女名下,甚至會採取「諸子平分」的方式,導致家族企業在代際交接過程中會出現控制權的分散,家族企業的股權也容易因各種風險外流,如子女離婚導致股權被分割。尤其是在多子女或者有複雜婚姻關係的情況下,這樣的安排極有可能爆發劇烈的家族內鬥紛爭。
「未來運用家族信託來管理與傳承家庭財產將是一個重要趨勢。」楊祥稱。
在家族企業的傳承規劃過程中,家族信託的核心意義在於搭建了家族財產的共有、共享與共治機制,用制度對抗人性的不確定性,形成信託+共治的升級模式。這代表着中國家族企業傳承理念的一種進化,徹底改變了傳統子承父業的股權傳承模式。
在楊祥所接觸的閩系客户中,二代成長背景與一代差異顯著,創一代普遍擔憂二代對傳統家族親情的認同感較弱、親情紐帶淡漠,因此更需要一套機制防範二代紛爭。
不過,即便在信託架構下,不少閩系家族的核心管理層仍是清一色的家族成員,所謂的核心控制權牢牢掌握在家族手中,尚未完全逃離家族框架。
楊祥就指出,在閩系企業家構建的家族信託中,通常會設置類似「保護人」角色或在SPV層面構建家族決策組織,一般由家族核心成員擔任,一定程度上主導着信託的決策方向。同時,核心成員也仍會在上市公司擔任管理職能,確保對家族企業的實際控制權不因股權轉移而旁落。
從曹德旺為代表的老牌四大家族按部就班交出接力棒,到361度、安踏等嘗試新的傳承方式,閩系家族的傳承故事不僅是權力的過渡,更是一場從「家族企業」向「企業家族」的深刻變革,終極目標或許是為企業在未來數十年的競爭中贏得持久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