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擴產步伐加快,減排指標收緊:藥明康德6年減碳42%目標難度或遠超同行

2025-10-17 18:28

【編者按:ESG年報解讀是搜狐財經及價值公司100聯合發起的針對各公司ESG報告披露情況的解讀專欄。參考上交所《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港交所《環境、社會及管治守則》等文件,迭代完善各行業ESG星級測評體系標準,並以最新標準為依託,以2024年公司ESG報告為主要數據來源,對公司2024年環境資源、社會責任及公司管治進行評價】

——本文為「藥明康德

減持套現引發股價震盪

減持過去一周,「藥明系」 的股價 「過山車」 余波仍沒散盡。

10月9日收盤后,藥明康德公告,已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出售所持有的藥明合聯3030萬股股票,約佔藥明合聯當前總股本的2.47%,成交金額約23.46億港元,佔公司2024年度歸母淨資產的3.67%。

隨后,兩家公司出現顯著的股價波動。藥明康德A股股價從公告前一日的 112.85 元開始下探,三個交易日內跌至95.92元,跌幅一度超過15%,儘管后續出現小幅回彈,10月16日收盤價回升至101.06元,但相較於公告前仍下跌10.45%,

同期藥明合聯的股價調整則更為密集,公告后連續三個交易日分別下跌 7.29%、3.97% 和5.51%,不過在后續兩個交易日股價修復后,相較於公告前的整體跌幅收窄至9.87%。

近一年內,藥明康德已經對藥明合聯連續四輪減持。從去年11月至今年10 月,藥明康德累計減持藥明合聯1.67億股,約13.87%股權,回籠資金超69億港元,帶來的投資收益在今年已達43.51億元,佔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的45.9%。根據藥明康德公告,減持資金主要用於全球產能建設、人才引進及公司特有的CRDMO業務模式強化。

今年以來,藥明康德業績和股價表現亮眼,2025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實現營收208億元,歸母淨利潤85.61億元,同比增速101.92%;其中扣非歸母淨利潤為55.82億元,同比增速26.47%;公司2025年以來股價累計漲幅超 85%,市值重新回到近3000億元。

ESG評級上,最近一輪 MSCI ESG 評級調整中,藥明康德進步為AAA級,在全球生物醫藥行業中保持領先。

為達SBTi要求 藥明扛下減排硬目標

2025年6月,藥明康德宣佈,其提交至科學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的温室氣體減排目標已通過審覈認證。

SBTi由全球環境信息研究中心(CDP)、世界資源研究所(WRI)等國際組織聯合發起,核心職能是制定科學減排標準,審覈企業提交的温室氣體減排目標。截至2025年9月底,全球已有近1.2萬家公司向SBTi提交了減排承諾,在國內,已有騰訊順豐隆基綠能等700余家企業參與其中。

藥明設定的近期目標是以2024年為基準年,到2030年將自身運營(範圍1,2)產生的温室氣體排放總量減少42%;同期內,針對範圍3中「外購商品和服務」與「燃料和能源相關活動」兩個類別所產生的排放,也會實現減排25%。

藥明康德的CRO同行中,CROIQVIA(昆泰)承諾2019年到2030年將運營排放温室氣體總量減少55.1%;Parexel(精鼎)以2022年為基準,到2030年範圍1減排42%,且實現100% 可再生電力採購。國內臨牀CRO泰格醫藥則以2023年為基準,計劃到2030年運營排放量減少42%。

為什麼多家企業將運營減排目標至少 42%?這一共同選擇源於SBTi的《企業淨零標準》要求,企業的近期減排目標必須與全球控温1.5°C的路徑相符,定量標準轉化為企業層面的具體行動,即要求到2030年,運營排放量相比基準年減排約42%

藥明康德或許面臨着比上述CRO同行更為困難的減排之路。對比昆泰「11年減排55.1%」和康龍化成「10年減排54.6%」的計劃,藥明康德不僅履約時間更短,其需要削減的排放基數更是遠超二者——昆泰的基年排放不足其十分之一,康龍化成也只有一半。

藥明康德或許面臨着比上述 CRO 同行更為困難的減排挑戰。昆泰基年排放量不到藥明康德的十分之一,康龍化成的基年排放量也僅為其一半左右,但相較於昆泰「11年運營減排55.1%」、康龍化成「10年運營減排54.6%」的規劃,藥明康德的履約周期卻顯著更短。

既要控增量 還要砍存量

在設定這一「絕對減排」目標之前,藥明康德已推行四年以「強度減排」為主的減排路徑。公司曾以2020年為基準,計劃到2030年將碳排放強度降低25%。據2024年ESG報告,其碳排放強度已從17.33降至15.32,完成進度近半。強度減排允許總排放量隨業務增長而增加,只需提升單位產出的排放效率,因此與企業發展節奏較為適配。

然而,新的「絕對減排」目標打破了這一相對從容的節奏。它設定了剛性的總量紅線:無論未來營收與產能如何擴張,到2030年,藥明康德必須將當前59.7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運營排放壓縮至34.66萬噸以下,降幅達42%。

但與此同時,藥明康德正在加速其全球化產能佈局。當前,藥明康德已在全球擁有30余個基地。據10月初投資者日披露的信息,自2026年第四季度起,藥明康德位於新加坡、美國和瑞士的多個生產基地將陸續投產,包括新加坡原料藥工廠、瑞士庫威製劑產能以及美國米德爾頓基地的無菌灌裝產線等。

從排放結構看,外購電力、蒸汽等間接排放範圍2排放佔比接近九成,這意味着僅依靠設備升級或工藝優化難以實現減排目標,公司必須推動能源結構的系統性轉型。目前,藥明康德雖然在2024年大幅增加了綠電採購,但其也僅佔總用電量的7.2%。除瑞士庫威等少數基地使用光伏外,眾多廠區仍處於規劃階段。

與擴產相對應地,公司運營排放總量近年一直持續攀升,2023年同比增長4.28%,2024年增幅進一步擴大至11.35%。想要實現2030年的減排目標,已成為一場與時間的賽跑。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