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8 09:48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國際電信聯盟(ITU)副祕書長托馬斯・拉瑪瑙斯卡斯發表演講。
托馬斯・拉瑪瑙斯卡深入剖析數字技術在應對氣候危機、推動可持續發展中的雙重作用,同時分享國際電聯在促進全球數字合作、構建綠色數字未來方面的行動與規劃,為全球 ESG發展注入數字領域新視角。
拉瑪瑙斯卡斯首先指出當前全球環境面臨的嚴峻形勢:今年全球氣温預計再次刷新紀錄,乾旱、熱浪等極端天氣影響廣泛。在此背景下,數字技術的角色尤為關鍵 —— 既可為氣候行動提供助力,也存在引發負面效應的風險,人工智能便是典型代表。
據其介紹,到 2030 年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有望減少全球 5%-10% 的温室氣體排放,但人工智能自身碳足跡不容忽視。國際能源署預測,未來五年數據中心電力需求將翻番。不過,這一挑戰也為可再生能源發展帶來機遇,智能電網可通過提升太陽能、風能佔比,同步推進數字化與綠色化轉型。在電子垃圾治理領域,人工智能能優化回收流程,卻也可能加劇垃圾產生:2022 年全球 6200 萬噸電子垃圾中僅 22.3% 規範回收,若不提升回收率,2030 年這一數字或達 8200 萬噸,相當於浪費寶貴 「礦藏」。
針對上述問題,國際電聯已採取多項行動。其 「綠色數字行動」 倡議聚焦減排、完善電子垃圾監管、將可持續理念融入數字基礎設施各環節,相關《COP29 綠色數字行動宣言》(與阿塞拜疆聯合發起)已獲 82 國及近 1800 家企業、機構認可。在即將到來的 COP30 氣候大會上,國際電聯還計劃推動將數字化影響納入最新氣候承諾,同時通過研究組加強電子垃圾管理、優化環境影響評估,探索循環經濟構建路徑,並依託聯合國祕書長 「全民預警倡議」,藉助技術推進氣候適應與防災減災,挽救生命。
除環境維度外,拉瑪瑙斯卡斯還提及全球數字發展的不均衡問題:目前全球約 26 億人(佔總人口 1/3)仍無法接入互聯網,2030 年實現全球互聯互通需投入 2.6-2.8 萬億美元,其中 1.6 萬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且主要集中於全球南方國家。發展中國家不僅缺乏健全寬帶網絡,計算能力也存在顯著差距 —— 每家需額外增加 11 瓦功耗(相當於一盞常亮 LED 燈),才能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一半。此外,各國均需建設數字公共基礎設施,企業與個人需適應 AI 重塑的商業格局,同時警惕 AI 帶來的虛假信息、深度偽造、偏見等風險,近期研究顯示近半數 AI 模型存在性別偏見。
為破解這些挑戰,國際電聯積極搭建全球合作平臺。去年聯合七家多邊開發銀行發起 「數字基礎設施投資倡議」,今年又與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合作推出 「催化劑倡議」,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助力全球互聯互通。在數字技能培養方面,國際電聯 「人工智能技能聯盟」 匯聚全球 60 余家合作伙伴,幫助企業與員工適應 AI 經濟,近期還與音樂人兼企業家 will.i.am、谷歌合作,培養非洲青年 AI 與機器人領域人才,並計劃推出更多類似技能項目。
在 AI 治理與標準建設上,國際電聯亦持續發力。近期通過 「AI 治理對話」 匯聚政府、企業、民間組織、學術界智慧,為 AI 健康發展提供方向;即將召開的 「人工智能惠及人類」 年度峰會將首次增設 「AI 治理全球對話」 環節,並依據聯合國最新決議成立 AI 獨立國際科學小組。同時,其 「創新促發展」 計劃(由中國工信部支持)培育 AI 青年領軍人才,展示華為、vivo、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企業的創新解決方案;聯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搭建的 「國際人工智能標準交流平臺」,已收錄 700 余項 AI 技術標準,為 AI interoperability、可信網絡服務及綠色數字行動提供支撐。
拉瑪瑙斯卡斯強調,面對全球共同挑戰,各國政府、科技企業、民間團體及聯合國組織需攜手合作,既要正視數字技術帶來的風險,更要抓住數字革命機遇,以協同行動推進數字化轉型,為人類福祉、地球守護及全球繁榮貢獻力量。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 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北京代表處承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閲,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