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歐正聲:綠色合作,歐方應善待中方誠意

2025-10-18 06:44

來源:環球時報

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稱,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進入高增長階段,歐洲汽車製造商協會(ACEA)此前公佈的歐盟新車註冊數據顯示,8月,比亞迪新車註冊量高於特斯拉,釋放出中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競爭力持續提升的信號。

從氣候變化和經濟驅動力兩方面看,包括歐洲在內的世界各國就推動交通、儲能等各行業、各領域脱碳化、清潔化、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為經濟注入新發展動能,抓住產業變革機遇方面的共識正在逐步增強。不久前,聯合國舉行了氣候變化峰會,反映了在戰后80年的歷史節點上各國對綠色發展的普遍願望。而在全球氣候治理進入關鍵階段的背景下,順應全球綠色發展大勢,更需各國加強綠色技術和產業國際協作,努力彌補綠色產能缺口,確保優質綠色產品在全球自由流通。這是推動綠色轉型普惠性、低成本,推動責任落實的必由之路。

在綠色產業領域,中國已建立的產能和技術體系,不僅支撐了自身轉型進程,更依託對外合作為各國轉型進程提供中國技術與中國方案。當前,中國和歐洲已然成為全球綠色產業兩大市場、兩大企業聚集地和兩大政治驅動力量,雙方合作模式在貿易和項目投資基礎上,形成寬領域、多層次、合作多元的趨勢,而產能合作既被雙方企業、政界、相關部門高度重視並寄予厚望,也在通過標杆項目樹立合作範式,優化合作環境。

近期,寧德時代與斯泰蘭蒂斯集團合力打造的價值40億歐元的電池廠已經在西班牙開工,預計寧德時代將輪流派遣工人蔘與工廠建設工程,而該項目將成為歐洲西部支撐現有汽車品牌轉型、補鏈強鏈的重要抓手,對於西班牙當地發展乃至法德汽車大廠的輻射作用勢必頗為可觀,也順應了西班牙乃至歐盟希望吸引產能、擴大投資來參與全球綠色產業投資的願望,亦反映了中國企業經綜合考量,積極順應歐洲尋求產業平衡、培育本土競爭力的訴求。而隨着以寧德時代、比亞迪等為代表的企業持續在歐洲佈局,歐洲也將藉此在氣候治理傳統、著名品牌價值、地緣經濟區位等方面擴大優勢,形成輻射周邊、融通世界的「在歐洲,為全球」佈局,從而為其競爭力戰略及綠色產業政策落地提供實際助力。

然而,面對當前合作共贏的歷史大勢,歐洲在逐步接受先進技術的同時,卻仍然有一些人用地緣政治、泛安全化和意識形態偏見的錯誤眼光來看待中國企業。

事實上,中國企業是以高度開放自信、尋求互利共贏的心態來看待歐洲夥伴,甚至以維護中歐綠色合作可持續性的大局意識,來對待和處理布魯塞爾對華徵收電動汽車關税的無理做法。對於企業而言,如何使用工人、構建區域內外產業鏈融合整合,其決策和行動將基於項目推進的實際情況,同時也在平衡所在地利益關切和成本效益,而一旦政治和價值觀因素干擾企業決策,造成相應失衡,經濟項目成為「政治工具」,則其發展前景很可能將遭遇挑戰。比如被歐盟委員會及德國、瑞典等國寄予厚望的「北方伏特」公司倒閉,即反映了歐洲謀求「全自主」「去依賴」的政治項目難以跨越成本和技術方面的現實挑戰。

目前看,寧德時代和斯泰蘭蒂斯集團在西班牙的合資項目,總體上得到西主要兩黨及人民黨領導的薩拉戈薩地方政府的支持,各方正以務實態度積極推動。而寧德時代也在當地勞動力佔比、服務本土產業鏈方面展現最大誠意與努力。希望開放合作的趨勢以及樣板合作的示範效應,能夠給布魯塞爾一些滿腦子地緣政治的官員們上一課,使其學會以誠意和開放面對發展合作浪潮。(作者是國際問題研究學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