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調查:政府停擺與通脹致特朗普經濟支持率下滑

2025-10-17 22:06

核心要點

  •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全美經濟調查顯示,第三季度美國人對經濟的看法愈發消極,對就業、通脹及經濟前景的擔憂不斷加劇。
  • 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支持率降至 44%,不支持率升至 52%。這一結果延續了其第二任期的趨勢 —— 經濟支持率低於整體支持率。
  • 調查還顯示,民眾對總統處理關鍵經濟議題的負面態度日益升溫。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全美經濟調查:42% 民眾支持特朗普總統處理經濟事務

  美國全國廣播公司財經頻道(CNBC)全美經濟調查顯示,第三季度美國人對經濟的看法愈發消極,對就業、通脹及經濟前景的擔憂不斷加劇。

  加之民眾將政府停擺歸咎於總統及國會共和黨人,這些因素導致唐納德・特朗普總統的經濟淨支持率降至 42%(支持),不支持率為 55%。

  這一 - 13 的經濟淨支持率,是特朗普2屆任期內所有 CNBC 調查中的最低值。

  總統的整體支持率從 46% 降至 44%,不支持率上升 1 個百分點至 52%。該結果延續了其第二任期的趨勢 —— 經濟支持率始終低於整體支持率。

  而在其第一任期內,總統的經濟支持率通常呈正值,且遠高於整體民調支持率。

  這項涵蓋全美 1000 人的調查(誤差幅度為 ±3.1%)顯示,53% 的受訪者認為政府停擺可能引發的經濟后果應歸咎於國會共和黨人和總統,僅有 37% 的受訪者將責任歸於民主黨。

  此外,調查還顯示,民眾對總統處理關鍵經濟議題的負面態度正不斷升溫。

  僅有 34% 的民眾支持其應對通脹及生活成本的政策,62% 的民眾表示反對。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內三次 CNBC 調查中的最差數據 —— 對於一位曾承諾降低物價的總統而言,該結果意義重大。另有 56% 的民眾反對其關税政策,支持率為 41%,淨支持率為 - 15,而第二季度調查中的淨支持率為 - 6。

  該調查的共和黨民調機構 「輿論策略」(Public Opinion Strategies)合夥人邁卡・羅伯茨(Micah Roberts)表示:「顯然,與政府停擺相比,美國人個人生活中的生活成本更可能削弱他們對經濟的信心。」

黨派分歧

  在此次調查中,40% 的受訪者為共和黨人,38% 為民主黨人。結果顯示,特朗普在本黨內部仍擁有壓倒性支持,但也面臨民主黨人同等程度的反對。調查結果的關鍵在於,獨立選民對總統及其處理關鍵議題的方式持明顯負面態度。

  該調查的民主黨民調機構 「哈特研究」(Hart Research)合夥人傑伊・坎貝爾(Jay Campbell)稱:「目前大部分立場變化來自獨立選民,這一羣體至關重要,因為我們知道…… 獨立選民對經濟高度敏感。他們對黨派議題敏感度較低,但對財務和經濟指標的敏感度要高得多。」

  在所有受調查議題中,唯一呈現正面數據的是特朗普對南部邊境的處理,淨支持率為 + 5。其處理驅逐出境事務的支持率從 49% 對 49% 的持平狀態,降至 46% 支持、50% 反對(淨反對率為 - 4)。此外,民眾對總統處理外交政策的看法略有改善。

  該調查於 10 月 8 日至 12 日進行,恰逢以哈和平協議宣佈之后。儘管如此,仍有 50% 的民眾反對其處理該衝突的方式,支持率僅為 41%。

  總統面臨的困境不僅限於上述議題。

  民眾對經濟的看法愈發消極:27% 的人認為經濟狀況 「良好」 或 「極佳」,72% 的人認為經濟 「一般」 或 「糟糕」—— 這扭轉了第二季度的改善趨勢(此前總統已降低其最極端的關税威脅)。

  僅有 32% 的民眾認為明年經濟會好轉,為 2024 年 3 月以來的最低水平;46% 的民眾認為經濟會惡化,與上一次調查結果持平。

就業擔憂加劇

  超過四分之一的美國人擔心未來一年可能失業,這是 CNBC 自 2022 年首次提出該問題以來的最高水平。但從積極信號來看,58% 的人表示,即便失去當前工作,他們也有足夠信心找到薪資和福利相當的新工作。

  美國年輕羣體、少數族裔及女性,是對自身就業前景信心最低的羣體。但大學畢業生和受薪員工對就業的不確定性也高於平均水平。不到三分之一的在職美國人認為未來一年薪資會上漲(為疫情以來最低水平),而四分之三的人認為物價會上漲。

  半數民眾表示,物價正 「以高於往常的速度」 持續上漲。

  56% 的民眾(包括大量民主黨人和獨立選民,以及 45% 的共和黨人)認為,政府持有私營企業股份的行為 「不合時宜」。

  然而,43% 的民眾(佔比最高)認為特朗普在商業相關政策上 「力度適中」,39% 的民眾認為其政策 「過於偏向企業」,12% 的民眾認為其政策 「對企業過於不利」。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