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7 15:52
漲跌紛紜——一周大科技表現
本周宏觀主線:
區域銀行板塊再度「引燃風險」?$齊昂銀行(ZION)$ Zions等中小銀行公佈的財報顯示信貸質量惡化,壞賬率上升(至3%以上),引發投資者對整個區域銀行體系的恐慌,這與2023年硅谷銀行危機有相似之處,但本次焦點在於私人信貸(private credit)問題,高利率環境下,企業違約率攀升至5%,中小銀行資產負債表承壓。此外,ISM製造業指數意外降至47.2(低於預期),顯示經濟放緩跡象。受此影響, $標普500波動率指數(VIX)$ 大漲, $黃金主連 2512(GCmain)$ 繼續飆升,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US10Y.BOND)$ 跌破4%心里關口。
貿易摩擦在本周再度升溫。川普公開確認貿易戰持續,並威脅對華徵收新關税,包括對稀土礦物和港口船隻的額外費用。8月行政令將關税休戰延長至11月10日,但本周新制裁(如對19家中國實體出口管制)打破了脆弱平衡。這直接推高了供應鏈成本,影響從半導體到消費品的進口,美國家庭平均税負預計增加近1300美元。市場解讀為「經濟脱鈎」新紀元,全球穩定受威脅。投資者擔憂這將加劇通脹壓力,並間接推升美聯儲降息預期。
黃金新高,驅動因素包括避險需求(貿易戰和銀行危機)、美聯儲降息預期,以及地緣風險。但BTC在內的數字貨幣回落,反映投資者的避險轉向,進一步削弱風險資產吸引力。AI樂觀情緒支撐反彈, $阿斯麥(ASML)$ 、 $臺積電(TSM)$ 財報、 $甲骨文(ORCL)$ 大會等重燃AI需求預期,降息預期利好AI資本密集型投資,其結構性增長(如計算容量不足)為板塊提供支撐。
大科技本周也表現出明顯的回調,Google除外。至10月16日收盤,過去一周 $蘋果(AAPL)$ -2.59%, $微軟(MSFT)$ -2.07%, $英偉達(NVDA)$ -5.59%, $亞馬遜(AMZN)$ -5.83%, $谷歌(GOOG)$ +4.11%, $Meta Platforms, Inc.(META)$ -2.92%, $特斯拉(TSLA)$ -1.56%
影響資產組合的核心交易策略——一周大科技核心觀點
百億大單相讓甲骨文,微軟在想什麼?
Oracle在拉斯維加斯的投資者大會上,用具體合同案例、RPO/積壓訂單數據與長期營收目標迴應了市場對其AI雲基礎設施業務盈利的疑慮:一個6年、600億美元$60B合同示例,毛利率可達 ≈35%,給出了030財年較高的營收/基礎設施目標,同時其RPO規模已飆升到數百億美元量級(公司此前公佈Q1為$455B),並披露與Meta、xAI等大型AI客户簽署或洽談了大額協議,強調客户並不只限於OpenAI(公司與媒體均示例化説明客户組合以分散風險),同時正擴展非NVIDIA的選項(如部署AMD MI450之類計劃)以降低對單一芯片供應鏈的依賴。短期內緩解了「AI基建無利可圖」的擔憂,不過實際執行上,成本與客户集中度方面的風險依然存在。
這其中有一個思考很有意思,為何微軟放任OpenAI與甲骨文合作?
核心一、OpenAI 算力需求 「失控式增長」,是合作模式轉變的根本驅動力
OpenAI 的算力需求以「月」為單位成倍增長,2030年前僅服務器支出預算就高達4500億美元,且計劃到2033年實現250吉瓦數據中心容量(相當於當前美國峰值用電量的1/3),這一規模遠超微軟單一企業的承載能力。而微軟自身也存在供給瓶頸:數據中心建設受電力接入、施工進度等客觀限制,即便投入空前資金,也無法滿足「緊急擴容」訴求,最終雙方在2024年夏達成共識。
核心二、微軟開放合作的三重深層考量:平衡收益、風險與監管
規避財務風險,拒絕 「盲目擴容」。因滿足OpenAI需求「過度建設數據中心」 可能無法產生財務回報,AI需求存在波動性,盲目擴張會違背微軟「自由現金流驅動業績」的成熟企業策略。
緩解監管壓力,擺脫 「壟斷質疑」。微軟因對OpenAI的130億美元投資正面臨FTC和歐盟監管機構的反壟斷調查,微軟已主動放棄OpenAI董事會觀察員席位。
保留核心利益,不放棄關鍵收益。開放合作后微軟仍享有OpenAI的20%的營收分成及未來利潤的大額份額,且OpenAI計劃到2030年向微軟支付約1350億美元服務器租金
而在另一方面,OpenAI接受英偉達1000億美元投資,啟動自建數據中心計劃,減少對外部雲廠商的依賴,避免未來因供給問題阻礙技術研發,這也一定程度會影響到ORCL未來的收入落地。
甲骨文能否兑現承諾?
甲骨文 「從未承接過4.5GW規模的算力項目」,且數據中心建設受電力、供應鏈等限制(如英偉達下一代芯片定價未公佈),若甲骨文無法按時交付,OpenAI 的 AGI 開發計劃可能受阻。
成本端的 「X因素」?
GPU:若ORCL目標$166B OCI與OpenAI/其他合作持續放大,NVDA作為主要GPU供應商將獲得追加訂單,推高其數據中心產品線營收與價格修復空間,不過4.5GW擴容(僅一項)對應數十萬到數百萬張高性能GPU(視單卡功耗與機架方案而定),這對訓練GPU形成直接需求推升。
DRAM/HBM/NAND:大規模數據中心擴建成倍拉動HBM需求。AI/HPC帶來的DRAM和HBM長期稀缺會把MU等推向更高估值區間,包括韓國大廠在高階DRAM/HBM的產能、封裝與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短中期資本開支將上行以滿足HBM/DRAM需求
期權觀察家——大科技期權策略
本周我們關注:Tesla新品反饋良好,Q3財報前風平浪靜?
Model 3和Y標準變體(Standard variants)在美國推出,該變體起價分別為36,990美元和39,990美元,較入門級降10-15%,但移除全景天窗、氛圍照明、第二排屏等功能,差異化有限,僅針對價格敏感羣體,可能僅帶來温和銷量增量,而非顛覆性增長。此舉反映硬件創新放緩,轉向軟件主導,如FSD V14(10月6日推送)改善停車和變道,邁向「情境無眼」能力,解鎖Robotaxi貨幣化潛力。同時,Model Y L(三排SUV)在中國首發,或成美國(中型SUV佔19%市場)和歐洲增長引擎。
對即將到來的Q3財報,市場預期高利潤率業務板塊存在上行空間,而FSD V14的推出及Cybertruck的產能提升可能帶來積極驚喜,以及工智能領域的發展勢頭,市場預期較為樂觀,不過Q4的風險更大,預計營收同比持平,且在税收抵免到期后,需求的可持續性受到質疑。
儘管近一周大盤震盪回調,TSLA的表現(-1.56%)優於大盤,與大盤的相關性也較低。從期權上來看,420-460之間的Call和Put分佈相對平均,IV Rank目前僅為28%左右,是過去一年較低水平,但IV比HV高出一些,也意味着可能這兩周個有更大的變動預期,需要警惕本次財報的波動。
給個持倉大科技股的理由——為何"TANMAMG"組合總超大盤?
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組成一個投資組合(「TANMAMG」組合),等權重、每季度重新調整權重。回測結果從2015年以來表現是遠超 $標普500(.SPX)$ 的,總回報達到了2959.19%,同期 $標普500ETF(SPY)$ 回報286.47 %,超額收益2672.72%,仍然在高位。
今年以來大科技收益再創新高,回報為19.24%,超過SPY的1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