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7 17:46
今日(10.17),大盤全天單邊下行,大消費板塊相對抗跌,中藥ETF(560080)三連陽后首度回調1%,全天成交額超1.7億元,較昨日放量34%!值得注意的是,午后14:00開始,在尾盤加速回調過程中,中藥ETF(560080)交投顯著放量,配合場內溢價走闊,反映資金逢跌佈局意圖明顯!
時間拉長,資金面上,中藥ETF(560080)已連續12日天獲資金青睞,近10日合計淨流入超2.4億元,基金最新規模超27億元,同類斷層領先!
槓桿資金方面,融資客繼續借道ETF佈局「性價比」更高的中藥大消費板塊,仍以中藥ETF(560080)為例,基金最新融資余額超8000萬元,融資余額保持歷史高位!(截至2025.10.16,來源:上交所)
中藥ETF(560080)標的指數成分股多數飄綠:吉林敖東跌超3%,雲南白藥跌超1%,片仔癀、同仁堂、東阿阿膠微跌。
成份股消息面上,10月17日盤后,片仔癀發佈2025年前三季度主要經營數據公告,三季度營業收入為20.64億元,同比下降26.28%,歸母淨利潤為6.87億元,同比下降28.82%。前三季度公司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1.93%,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20.74%。對於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片仔癀稱,主要原因系本報告期醫藥製造業銷售減少、毛利率下降所致。
從中藥指數年線上看,截至今日收盤,今年年內收益仍為負值(-2.26%),2024年中藥指數跌8.13%,2023年指數僅微漲0.27%,2022年指數跌11.65%,若將2023年「假陰線」仍看為陰線,則年線已「四連陰」。而指數2019年至2021年連漲3年,2016年至2018年亦連跌三年。周期如何演繹,時間或許將給出答案。
【中藥ETF(560080)標的指數近20年年線走勢】
從估值分位來看,中藥ETF(560080)標的指數市盈率TTM為25.12,處於近10年22.43%分位點,意味着指數PE當前比過去10年77.57%的時間都更便宜,估值性價比更高!
【機構:避險情緒+日曆效應,市場向補漲風格切換】
國海證券表示,進入四季度后中美貿易衝突再度升級,市場波動加劇、避險情緒上升。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或促使資金從過度擁擠的交易中撤出,加速不同板塊間的風格輪動,近期高估值的成長板塊回調、低估值板塊補漲跡象顯現。
從日曆效應看,每年四季度經常成為A股風格輪動的高發期。歷史統計顯示,A股市場在四季度容易出現從前期強者恆強轉向補漲的風格切換。其原因在於臨近年末,機構投資者出於年度業績考覈和風險控制考慮,傾向於鎖定收益,對年內漲幅過大的品種進行適當了結,同時把資金轉投估值較低、漲幅滯后的板塊,以博取估值修復收益。(來源:國海證券《貿易衝突再起,宜均衡配置》)
【中藥核心數據跟蹤!藥中銀行拐點至?】
浙商證券跟蹤核心數據后指出,流感數據趨於平穩,收入增長壓力環比減輕。2025Q2以來北方省份和南方省份的流感樣病例佔門急診病例總數百分比均迴歸常態,考慮到Q2-Q3往往為流感淡季,且2023年和2024年這兩個季度的發病情況相近,大部分中藥公司已經歷了過去近兩年的社會庫存清理,2025Q2行業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環比2025Q1均有改善,在中藥材降價帶來的成本壓力減輕下,預計2025H2行業業績增速有望環比2025H1好轉。
此外,中藥材價格指數回落,毛利率壓力有望緩解。2024年7月中旬以來,中藥材價格指數持續回落,當前水平與2022年12月中旬價格相當。常用中藥材連翹、當歸、牡丹皮的價格也呈下降態勢,麥冬、黨蔘價格相對穩定。預計2025年中藥企業的毛利率壓力有望隨中藥材價格回落而緩解。
浙商證券認為,中藥業績拐點將現,板塊行情將啟。中藥行業在醫藥板塊中具備類似銀行行業的屬性,現金充裕分紅高,利潤增長波動少,海外局勢影響小。2025Q2行業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增速環比2025Q1均有改善,在中藥材降價帶來的成本壓力減輕下,預計2025H2行業業績增速有望環比2025H1好轉。(來源:浙商證券20250908《藥中銀行拐點至》)
中藥板塊兼具內需新消費和醫藥雙重屬性,看好中藥配置價值的投資者,不妨關注全市場規模領先的中藥ETF(560080),場外可關注匯添富中證中藥ETF聯接基金(A:501011;C:501012)。
風險提示: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投資人應當閲讀《基金合同》《招募説明書》《產品資料概要》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徵,特別是特有風險,並根據自身投資目的、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是否和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謹慎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或本金不受損失。中等風險等級(R3)產品,適合經客户風險等級測評后結果為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資者。指數成分股的持有風險,請關注部分指數成分股權重較大、集中度較高的風險,請關注指數化投資的風險、ETF運作風險、投資特定品種的特有風險等。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本文出現信息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閲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