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西部研究】銀行自營:基金配置規模與浮盈兑現情況有何變化?—— 債市角度看上市銀行中報系列之二

2025-10-17 15:40

核心觀點

表外理財:規模整體擴大,除大型商業銀行外,各類型銀行非保本理財規模同環比均增長,城商行增幅最大。截至2025年6月30日,46家A、H股上市銀行表外非保本理財總規模為27.94萬億元,環比2024年末上升2.97%,同比2024年年中上升9.42%。與24年上半年相比,各類型銀行規模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城商行同比增速最大,股份行次之。

理財子公司:規模逐步擴容,債券配置收縮,增配公募基金明顯。存款利率下調引發存款搬家,理財公司規模穩步增長。2025年中理財公司規模延續了逐步擴容的趨勢,同比增長12.97%至27.48萬億元,佔全市場理財產品存量規模比重高達89.6%。從資產配置結構來看,債券佔比進一步下降,公募基金、現金及銀行存款、非標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同業存單佔比小幅回落。

基金投資:規模與佔比雙降。2025年中基金投資總規模為6.73萬億元,環比2024年末下降1.4%。國有行、農商行基金投資佔FVTPL比重低於50%,股份行和城商行則超過一半。各類型銀行基金投資規模及佔FVTPL比重呈現下降趨勢,其中國有行和城商行下降幅度較小,農商行下降幅度超10pct。

自營投資結構:加碼利率債與金融債,優化SPV佔比。2025年中上市銀行金融投資結構中,政府債配置比例最高(60.3%),金融債次之(11.7%),政金債和企業債與2024年末佔比相當。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對政府債、政金債、金融債增配,壓降基金投資和非標敞口。上市銀行整體SPV規模與佔比均下降,除國有行佔比小幅上升外,其他類型銀行佔比均下降。

浮盈兑現情況:增配OCI賬户,加速兑現浮盈。2024年以來,銀行OCI賬户增配明顯,佔比不斷上升。具體來看,2025年中上市銀行OCI賬户佔金融投資的比例達到29.28%,同比環比分別增加4.15pct和2.26pct。受債市波動與盈利壓力的影響,2025年上半年銀行兑現浮盈力度明顯增大,上市銀行OCI賬户兑現浮盈程度為18.33%,環比增加6.18pct。

風險提示:銀行理財規模波動,理財監管政策超預期,投資行為變化超預期,數據統計或存在遺漏。

 目錄 

 正文 

01

表外理財:規模整體擴大

表外理財規模小幅擴大。截至2025年6月30日,46家A、H股上市銀行(剔除部分數據缺失的銀行)表外非保本理財總規模為27.94萬億元,環比2024年末上升2.97%,同比2024年中上升9.42%。其中,18家銀行實現理財規模環比、同比正增長。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非保本理財規模位居前三,均突破2萬億元,相較2024年末規模均上升,其中中信銀行增長明顯,同比上升11.26%。

除國有大行外,各類型銀行非保本理財規模同環比均增長,城商行增幅最大。分銀行類型看,大行、股份行表外非保本理財總規模分別為9.93萬億元、13.55萬億元。與24年上半年相比,各類型銀行規模均實現正增長,其中城商行同比增速最大(+16.63%),股份行次之(+12.25%),農商行同比增速為2.79%,大行同比增速較2024上半年同比增速(+16.83%)大幅降低,僅為3.41%。與24年末相比,大行和農商行分別環比下降3.77%和0.74%,股份行和城商行分別環比上升6.12%和11.16%。

02

理財子公司:規模逐步擴容,債券配置收縮

存款利率下調引發存款搬家,理財公司規模穩步增長。2018年底開始,各家銀行逐步建立起各自的理財子公司,23年末有1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浙銀理財),已經於2025年1月開業。截至2025年6月末,共有32家理財子已獲批開業。2025年中理財公司規模延續了逐步擴容的趨勢,同比增長12.97%至27.48萬億元,佔全市場理財產品存量規模比重高達89.6%。寧銀理財規模同比增速最大(48%),恆豐理財、華夏理財、渤銀理財和渝農商理財表現亦較好,同比增速均超30%。

從盈利能力來看,2025年中已披露中報數據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淨利潤均為正。其中,招銀理財淨利潤表現最好,為13.64億元;中銀理財、農銀理財緊隨其后,淨利潤均超過12億元。從披露數據的24家理財子公司的理財規模來看,17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環比24年末上升,7家環比下降。

理財子投資結構呈現出債券配置收縮,現金及銀行存款、公募基金佔比抬升的特徵。債券佔比進一步下降,公募基金、現金及銀行存款、非標占比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同業存單佔比小幅回落。因理財公司產品規模在全市場各類型機構中佔主導,基於數據可得性,此處我們以全市場理財資產配置情況來代替理財公司進行分析。從銀行理財產品資產配置結構來看,在負債端客户約束、淨值化監管趨嚴和「資產荒」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2025年上半年銀行理財資金逐步增配低波動資產,現金及銀行存款環比上升0.9pct。2024年以來,監管機構要求理財淨值整改、推動理財產品全面迴歸真實淨值表現,疊加銀行理財客户風險偏好較低,增配低波動資產能夠增強產品淨值平滑度。儘管理財資金對於債券仍然具有剛性需求,在信用債供給收緊、收益挖掘空間縮小和淨值整改的影響下,債券減配明顯,環比24年末下降1.7pct。2025年中,公募基金佔比上升最大為1.3pct,拆放同業及債券買入返售增配力度也較大,環比上升0.2pct。

03

基金投資:規模和佔比雙降

總體來看,國有行基金投資佔比仍處於低位,其余類型銀行整體在45%以上。上市銀行開展基金投資有助於其節省税收成本、彌補自身投研能力缺口、提高投資收益,在銀行財報中被歸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科目(FVTPL)。從54家樣本上市銀行(因數據缺失,剔除徽商銀行、紫金農商行)數據來看,2025年中基金投資總規模為6.73萬億元,環比2024年末下降1.4%。

國有行和農商行基金投資規模環比有所增長,股份行和城商行相反。2025年上半年,國有行和股份行基金投資規模分別為1.63萬億元、2342億元,環比2024年末分別增長0.3%和2.8%。股份行和城商行基金投資規模則分別下降2.9%和1.1%。

國有行、農商行基金投資佔FVTPL比重低於50%,股份行和城商行則超過一半。截至2025年6月末,國有行、農商行基金投資佔FVTPL比重分別為36.4%和46.5%,股份行和城商行分別為52.9%和55.9%。國有大行自身投研能力較強,因而對於基金投資依賴度仍最低。

各類型銀行基金投資規模佔FVTPL比重均呈現下降趨勢,其中國有行和城商行下降幅度較小,農商行下降幅度最大為13.9pct。2025年上半年相較2024年末,國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農商行基金投資規模佔FVTPL比重分別下降0.3pct、4.9pct、1.9pct和13.9pct。其中農商行佔比大幅下降,原因在於:2025年上半年,雖然農商行基金投資規模環比增加,但是在債市低位震盪運行的環境下,固收資產的票息收益受限,配置盤對於銀行盈利的貢獻減弱,通過波段操作獲取資本利得成為債市調整中銀行的重要盈利手段之一,農商行增配交易盤以提升收益水平,FVTPL規模環比大幅增加17.9%,直接導致基金投資規模佔FVTPL的比重大幅降低。

04

自營投資結構:加碼利率債與金融債,優化SPV佔比

2025年中上市銀行金融投資結構中,政府債配置比例最高(60.3%),金融債次之(11.7%),政金債和企業債與2024年末佔比相當。分銀行類型來看,國有行配置政府債集中度最高,佔金融投資總額的70.3%;其余類型銀行同樣主要配置政府債但集中度低於國有行。其余債券類型方面,股份行、城商行對於金融債、企業債和基金投資的配置較為平均,而農商行對於金融債的配置比例超過20%,僅次於政府債。

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對政府債、政金債、金融債增配,壓降基金投資和非標敞口。分銀行類型來看,國有行對政府債增配最多,股份行政金債增配最多,城商行非標壓降最多。基金投資方面,國股行規模分別下降1525億元和910億元,城農商行均微增53億。

上市銀行整體SPV佔比進一步降低,城商行和股份行SPV佔比相對較高,國有行佔比最低。截至2025年中,A股上市銀行整體SPV規模為8.44萬億元,上市銀行SPV佔總資產規模為2.63%。其中國有行整體SPV佔比最低,僅為0.86%;農商行整體SPV佔比高於國有行,為3.67%;股份行和城商行整體SPV佔比均超過6%,分別為6.2%和6.52%。

上市銀行整體SPV規模與佔比均下降,除國有行佔比小幅上升外,其他類型銀行佔比均下降。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整體SPV規模佔總資產比重由2024年末的2.95%下降到2.63%,其中城商行降幅最大為1.59pct,國有行佔比小幅增加0.03pct。

05

兑現浮盈情況:增配OCI賬户,加速兑現浮盈

根據銀行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與資產的合同現金流特徵,銀行將金融投資分為三類賬户: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AC賬户)、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TPL賬户)、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OCI賬户)。當資產價格發生波動時,TPL賬户的盈虧直接體現在利潤表中,而OCI賬户浮盈在持有期間計入所有者權益,處置時才結轉進入投資收益,從會計覈算角度為銀行提供了一種平滑利潤波動的途徑。

2024年以來,銀行OCI賬户增配明顯,佔比不斷上升。具體來看,2025年中上市銀行OCI賬户佔金融投資的比例達到29.28%,同比環比分別增加4.15pct和2.26pct;而AC賬户與TPL賬户佔比逐漸降低,分別為57.24%和13.49%。

受債市波動與盈利壓力的影響,2025年上半年銀行兑現浮盈力度明顯增大。以OCI賬户投資收益的環比變化代表浮盈兑現情況。一方面,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淨息差進一步收窄,平均淨息差僅為1.53%,環比下降8bp,盈利面臨一定的壓力,兑現浮盈成爲了銀行短期業績管理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在內外部擾動因素的作用下,上半年債券市場波動明顯增大,收益率呈現出先上后下的走勢。一季度受資金面收緊與風險偏好抬升等因素影響,債市整體走弱,二季度債市迎來階段性修復,收益率震盪下行,為出售債券兑現浮盈創造了條件。

具體來看,2025年上半年上市銀行OCI賬户兑現浮盈程度為18.33%,環比增加6.18pct,國有行、股份行、城農商行的浮盈兑現程度環比均上升。其中農商行兑現浮盈程度最大為27.98%,股份行兑現浮盈程度最小為15.4%。

06

風險提示

銀行理財規模波動,理財監管政策超預期,投資行為變化超預期,數據統計或存在遺漏。

具體分析詳見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2025年10月02日對外發布的證券研究報告《銀行自營:基金配置規模與浮盈兑現情況有何變化?——債市角度看上市銀行中報系列之二》

首席分析師:姜珮珊,SAC:S0800524020002

郵箱:jiangpeishan@research.xbmail.com.cn

分析師:雍雨凡,SAC:S0800525080005

郵箱:yongyufan@research.xbmail.com.cn

本公眾號推送內容僅面向西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公司」)機構客户,請勿對本公眾號內容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並非西部證券機構客户,請取消關注本公眾號,不再訂閲、接收或使用本公眾號中的內容。因本公眾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西部證券不會因訂閲本公眾號的行為或者收到、閲讀本公眾號推送內容而視相關人員為客户。

本公眾號內容基於已公開的信息編制,但作者對該等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公眾號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等意見、評估及預測在出具日外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在不同時期,西部證券可能會發出與本公眾號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同時,本公眾號所指的證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能會波動。西部證券不保證本公眾號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對於西部證券其他專業人士(包括但不限於銷售人員、交易人員)根據不同假設、研究方法、即時動態信息及市場表現,發表的與本公眾號不一致的分析評論或交易觀點,西部證券沒有義務向本公眾號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西部證券對本公眾號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

在任何情況下,本公眾號所載的觀點、結論和建議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並非作為購買或出售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保證。客户不應以本公眾號取代其獨立判斷或根據本報告做出決策。該等觀點、建議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客户私人投資建議。投資者應當充分考慮自身特定狀況,並完整理解和使用本公眾號內容,不應視本公眾號為做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因素,必要時應就法律、商業、財務、税收等方面諮詢專業財務顧問的意見。西部證券以往相關研究報告預測與分析的準確,不預示與擔保本公眾號及西部證券今后相關研究報告的表現。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公眾號及西部證券其他相關研究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西部證券及作者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本公眾號版權僅為西部證券所有。未經公司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翻版、複製、發表、引用或再次分發他人等任何形式侵犯本公眾號版權。如徵得西部證券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範圍內使用,並註明出處為「西部證券研究發展中心」,且不得對本公眾號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如未經西部證券授權,私自轉載或者轉發本公眾號,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責任由私自轉載或轉發者承擔。西部證券保留追究相關責任的權力。本公司具有中國證監會覈準的「證券投資諮詢」業務資格,經營許可證編號為:91610000719782242D。

相關研究

西部證券固收研究團隊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