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透視奇瑞出海成績單,前三季度近百萬輛出口「含金量」如何?

2025-10-17 17:09

當下,中國汽車出海不僅是產業升級趨勢,也是資本市場關注的核心領域。在全球供應鏈重構與電動化轉型的大背景下,具備持續出海能力、能突破高壁壘市場的車企,投資者認為其將享受更高的估值水平。

今年前三季度,我國汽車出口量達495萬輛,同比增長14.8%。其中,9月汽車出口量為65.2萬輛,同比增長21%,勢頭強勁。

具體到車企上,比如奇瑞的出海表現尤為亮眼,明顯跑贏中國汽車出口增速。數據顯示,9月,奇瑞集團取得單月出口137,624輛、同比增長26.2%的成績,再次刷新單月出口紀錄。1-9月,奇瑞集團累計出口936,428輛,同比增長12.9%,按照官方説法,平均每25秒即有一輛「奇瑞造」駛向海外。

所以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奇瑞這份出海的成績單,是投資者觀察中國汽車出海潛力的典型樣本。近期奇瑞汽車已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其出海背后的產品、技術、市場佈局等細節得以披露,也值得深入探討。

01

出海成績的「含金量」,從規模領先到價值突圍

對於出海的成績單,若將奇瑞的汽車出口數據置於行業之中對比,更加凸顯出「含金量」。

儘管其他中國車企在海外銷量增長迅猛,奇瑞的銷量穩步攀升,釋放出強大的規模效應。根據易車整理的乘聯分會9月狹義乘用車出口數據(包括整車+CKD),奇瑞遙遙領先於同行,出口量是第二名車企的兩倍,穩坐行業第一的寶座。具體到車型上,奇瑞的瑞虎7和瑞虎5X出口量繼續在9月霸榜前二,成為當之無愧的「常青樹」。

將時間線拉長,奇瑞在汽車出海上連續取得突破,成績更加奪目。數據顯示,奇瑞已連續22年蟬聯中國乘用車出口第一,更在今年創造了三個具有行業里程碑意義的「第一」。除了首個單月出口突破13萬輛和首個連續5個月出口超1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外,奇瑞還是首個累計出口突破500萬輛的中國品牌車企。

這意味着,奇瑞在海外市場的領先並非是短期「脈衝式」的增長,而是二十余年全球化運營的長期結果,充分驗證了產品的競爭力和用户口碑。對投資者而言,奇瑞在海外市場實現持續增長具備高度的確定性,有望不斷擴大海外市場份額。

進一步來看,奇瑞這份出海成績單的「含金量」還體現在市場結構性突破上。除了北非、中東、拉美等市場,奇瑞在歐洲市場勢頭強勁,1-9月在歐洲銷售汽車14.5萬輛,實現2倍多的增長。

就銷量而言,歐洲在規模上雖不及中國、印度,但其獨特的市場特徵使得其成為全球車企必爭的戰略高地。

歐洲作為全球最成熟、競爭最激烈的汽車市場,也是全球高法規、高准入汽車市場,對車輛的安全、環保、質量等相關標準極其嚴苛。同時,本土消費者對「歐美血統」的品牌信任根深蒂固,中國品牌仍較多被貼上「性價比」標籤,因此車企能在歐洲市場站穩高端,關鍵還在於品牌認知的突破。

而奇瑞的銷量實現跨越式增長,快速滲透歐洲市場,足見其品牌影響力,以及產品品質和技術優勢。

2022年至2025年第一季度,奇瑞海外營收分別為303.87億元、770.6億元、1008.97億元、262.89億元,分別佔總收入32.8%、47.2%、37.4%、38.5%,整體呈現持續擴張的趨勢。

可以預見,通過深耕歐洲高溢價市場,奇瑞的海外營收結構將向高附加值加速演變,並直接轉化為盈利端的超額收益,未來海外業績將具備更強的增長彈性。

02

剖析增長邏輯:「技術+本土化」的護城河

在筆者看來,奇瑞能夠出海重構全球汽車價值鏈,核心在於「技術定義標準」和「本土化重構生態」的雙輪驅動。

站在行業視角理解,一方面,全球汽車產業處在發展新周期,正向動力電動化、整車智能化、能源低碳化加速轉型,這意味着行業不是純粹的硬件比拼而是標準博弈,上升到技術爭奪話語權這一更高維度。

另一方面,全球市場環境複雜多變,需要適應不同區域的市場和政策需求,能否真正融入其中,並形成多元的全球化路徑,是中國品牌在海外保持生命力、打開業績天花板的關鍵密鑰。

具體到奇瑞來説,其在全球化投入上並非簡單的資金堆砌,而是完成了技術輸出以及全球標準適配。

首先,通過落地「瑤光2025」戰略,奇瑞已構建了「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靈犀智艙、獵鷹智駕、銀河生態」這五大核心技術矩陣,這為其打造具備全球市場競爭力的產品打下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進一步到海外擴張上,據瞭解,奇瑞依託全球8大研發中心,覆蓋德國、西班牙、巴西、墨西哥及馬來西亞等關鍵市場,並踐行「四個開發」戰略,包括法規開發、產品適應性開發、競爭力開發和差異化開發。

比如針對中東高温環境強化散熱系統,為東南亞高濕地區升級車身防腐標準,對南美山路優化底盤穩定性。奇瑞表示,針對德國市場,首發車型Omoda 5純電車和Jaecoo 7插電式混動SUV都是在德國研發中心完成本地化調教。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奇瑞星紀元ES車型拿到了歐洲ENCAP五星安全認證,由此奇瑞累計51款車型獲得了全球各類五星安全認證,也是獲得全球五星安全最多的中國品牌。

因此基於「四個開發」,奇瑞能夠前置規避合規風險與市場準入壁壘,又能通過產品屬性與消費需求高度匹配去提升產品滲透率,進而在區域競爭中保持充足的競爭力,為業務增長提供支撐。

在上述產品創新的基礎上,奇瑞以本地化戰略全方位滲透海外市場。在用人層面,搭建本地化組織和人才體系。在製造層面,埃及、印尼等工廠逐步落地;奇瑞還和西班牙EV Motors成立合資公司,藉助EBRO品牌的影響力輸出技術優勢,並在巴塞羅那建立生產基地,由此成為首家在歐洲生產汽車的中國車企。

所以不僅是技術,奇瑞在全球佈局的研發中心、產能乃至渠道網絡,都是其難以被複制的出海壁壘。

此外,智能化相關技術的跨界延伸進一步拓寬了奇瑞的護城河。奇瑞的墨甲機器人首款人形機器人「墨茵」通過了歐盟CE-MD(機械安全)、CE-RED(無線電設備)與EN18031(網絡安全與數據保護)三項核心認證,成為全球首個在硬件與軟件層面均滿足歐盟標準的人形機器人。

從汽車到機器人,本質離不開奇瑞在輔助駕駛、智能座艙、AI大模型和傳感器硬件等領域的技術積累。這一看似跨界的佈局實則做到了技術的協同複用,也可反哺到汽車的智能化升級,不僅降低研發邊際成本,更構建了獨特的技術壁壘。

03

全球化浪潮下,重估中國車企的價值潛力

對於投資者來説,奇瑞正在從「出口王者」到「全球產業生態構建者」的躍遷,而這一躍遷過程中釋放的價值,正是投資者長期獲得超額收益的核心來源。

從市場維度來看,奇瑞的一大投資看點在於歐洲等市場滲透率提升帶來的業績高質量增長。

歐洲作為海外最大的新能源市場,2025年一季度新能源滲透率為20.8%,同比提升3.8個百分點,其中純電和插混車型滲透率分別為14.5%和6.2%。在政策和需求共振下,滲透率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

而奇瑞憑藉本土化戰略,已為后續新能源產品導入鋪好道路。按照規劃,奇瑞計劃2025年底前在歐洲建立45個銷售網點,2026年擴展至100個,中期內進一步增至365個,明確的渠道擴張讓奇瑞的銷量增長具備穩固的未來保障。奇瑞發力高溢價市場,隨着滲透率提升,也將向資本市場傳遞出更高的盈利預期。

疊加奇瑞同步拓展其他市場,還進一步拉低了海外業務的風險。奇瑞可以有效對衝單個區域市場的周期波動,收入來源更加豐富,享受成熟市場新能源轉型和新興市場汽車爆發式增長帶來的行業紅利。

根據招股書,奇瑞IPO募集資金淨額的20%將投向拓展海外市場及執行全球化策略。可見擴大海外市場版圖是奇瑞后續的核心任務之一,也讓上述規劃落地和業績兑現能夠被預見。對投資者來説,奇瑞海外業務有着穩健增長、風險可控的鮮明標籤。

進一步從整體來看,奇瑞為資本市場提供了一個稀缺的價值標的。

奇瑞兼顧深厚的燃油車發展根基,以及新能源轉型的強勁勢能,並且構建「技術-品牌-供應鏈」閉環,在全球化上形成壁壘。這意味着,奇瑞有望成為投資者把握中國汽車產業長期發展機遇的理想標的。

最后落腳到估值上,目前奇瑞的PE TTM為10.10,在近期汽車板塊整體回調的背景下,該估值水平相對被低估了。

奇瑞的收入和盈利能力逐年提升,2024年營收2698.97億元,淨利潤143.34億元,保持着傳統車企的穩健經營風格,而「國內+國際」兩條腿走路讓投資者能夠以全球車企的估值邏輯去看待奇瑞。

更重要的是,奇瑞具備技術基因,圍繞電動化、智能化形成了領先的技術體系,這也讓其在估值體系上有「新勢力」這一邏輯。這樣的話,20-30倍PE或許纔是奇瑞的合理水平。若汽車和機器人協同實現商業化,估值或許還有望往科技公司靠攏。

所以,奇瑞擁有區別於其他同行的投資內核,是港股市場少見的「價值+成長」雙屬性標的。

04

結語

綜上所述,奇瑞汽車出海的可觀成績,是其二十余年堅持全球化戰略、深耕技術研發與本土化運營的必然結果。它清晰地表明,中國汽車工業的全球化已從單純的貿易輸出,進階至技術、品牌、生態的全方位輸出。

站在投資的視角,奇瑞的案例極具標杆意義,它證明了唯有具備紮實技術根基、深度本土化能力以及可持續全球化戰略的車企,可以穿越周期,重構全球汽車產業價值鏈。未來,中國汽車品牌的全球化競爭,會是技術體系與生態的長期較量。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