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文|國際關係與可持續發展中心(CIRSD)主席武克·耶雷米奇:中國是可持續發展冠軍,是可持續發展成功實踐

2025-10-17 11:09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

  國際關係與可持續發展中心(CIRSD)主席、塞爾維亞前外交部長、第67屆聯合國大會主席武克·耶雷米奇(VukJeremić)出席大會並主旨演講《全球治理中的國際合作與創新》。

  「中國過去幾十年創造了發展奇蹟,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冠軍’,而合作,將是21世紀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路徑。」武克・耶雷米奇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成就給予高度評價,並明確指出全球合作的重要性。

  武克·耶雷米奇有着豐富的多邊外交經驗,曾主導193個聯合國成員國達成可持續發展協議。他回憶,當時17個SDGs初提時,因涉及各國利益差異,被不少人視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經過三年不懈談判,最終在2015年實現突破,還同步推動了《巴黎協定》的達成。這段經歷讓他深知,多邊合作是解決全球複雜問題的根本方法。

  如今,全球正處於地緣政治的「衰退周期」,信任缺失、零和博弈等問題加劇,給可持續發展帶來重重阻礙。武克·耶雷米奇表示,地緣政治周期比經濟周期更長,且缺乏類似經濟政策的調控手段,此時更需要各國摒棄「本國優先」的思維。他認為,中國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恰好契合當下全球對合作的需求,為破解地緣政治困境提供了方向。

  在武克·耶雷米奇看來,中國在發展中取得的成就,本身就是可持續發展的成功實踐。面對當前「合作還是競爭」的選擇,他強調,只有各國攜手應對障礙,才能在經濟與地緣政治的雙重挑戰下,推動21世紀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地。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北京代表處承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大會以「攜手應對挑戰:全球行動、創新與可持續增長」為核心主題,匯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全球可持續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國動能」。

  本屆可持續大會在以往四屆「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嘉賓陣容強大,可持續大會組委會邀請約500位中外重磅嘉賓,其中約100位為海外嘉賓,不僅有政要、前政要、國際組織的代表,還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全球500強企業負責人等國際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軍代表。本屆大會將圍繞近50個議題展開深入研討,議題涵蓋能源與「雙碳」、綠色金融、可持續消費、科技與公益等細分領域。

  以下是發言全文:

  武克·耶雷米奇: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回到上海感覺非常榮幸,並且我也非常開心,很榮幸可以和邁克爾·萊維特教授這樣的大拿一起分享舞臺,我非常榮幸。

  分享一個小故事,關於AI以及圍繞在身邊的偉大科學家的小故事。我有一個榮幸和一個劍橋大學的同事共事了三年,他也榮獲了諾貝爾化學獎,他是Google的AI ARM的負責人,剛纔邁克爾·萊維特教授提到的一些AI內容,我真的覺得讓我非常感興趣。為什麼我的演講會提到國際關係,因為我和一個諾獎得主共同學習了三年,我最后放棄科學就是因為我旁邊的大拿太厲害了,我當時非常渴望成為一個科學家,我和他共事三年決定我放棄了我年輕科學家的夢想,我決定要做更簡單、更容易的任務,后續我也進入到了外交行業以及地緣政治行業,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容易的行業。但是,可能現在在這個時代,它恰恰不那麼容易了。

  我非常榮幸我受邀到這里做主旨演講,在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當中給大家發言。之前我也參與到了可持續性,作為我們聯合國大會的前主席,當時我也是作為第一個在談判上的一個主席,一共193個成員國之間的談判主席,當時我們達成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協議,當時我是榮譽主席,一開始的時候我覺得不太可能會達成這個任務,有193個國家共同地達成,不管是大國家、小國家,不管處於怎樣的地理位置、南半球還是北半球都是如此。我們讓他們能夠齊聚一堂,坐下來,並且17個SDGs(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一開始看起來是天方夜譚,它花了我們整整三年的談判時間。有可能論壇多方討論溝通最複雜、最困難的一個問題之一,最后在2015年達到了多方外交的高點。當時有各種各樣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達成,也是同意了《巴黎協定》,當時我們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雖然有這個協議,我當時覺得有很多的國際上的參與者,包括最強大的一些參與者都參與了。

  當然也有一些好的時刻、高光時刻(在地緣政治方面)。現在我在巴黎學院做教授,當時我們也提到了現代對於地緣政治的課程介紹,當我開始講這些課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假設。地緣政治有點像經濟學,有點像經濟,它實際上是一個循環型的事件。可以看到,我們通常提到經濟循環/經濟周期,有繁榮周期,后續就會有衰退周期。

  大家都非常瞭解經濟學,什麼叫做經濟的周期?它也很容易進行量化,大家都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什麼時候結束。當你在負面消極/衰退的周期你要怎麼辦?你要找到一個循環的政策和對策,去對抗它。你可能會去減税、增加政府的開支,也會有更多的定向補貼、也會有對應性的政策解決經濟衰退,希望能夠撫平周期。

  地緣政治也是一個周期性的,它有「蜜月期」、「冷戰期」。在地緣政治的衰退階段,這時候我們沒有任何得信任,並且在我們現在整體的國際舞臺當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制裁或者零和博弈,甚至是負和博弈等等。實際上會帶來不匹配的目的,帶來更多負面政治的周期,有時候和經濟周期相比,政治周期會延綿數十年的時間,比經濟周期更長。

  當你負面周期時你怎麼辦?當現在整體的國際合作在蹣跚、有各種障礙的時候,怎麼辦?我們仍然要去思考,比如如何在最「冷戰期」的國際政治階段,如何實現17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世界上最雄大的外交目標),我們也有各種各樣的對策,就像應對經濟周期一樣。到底現在的循環經濟周期對抗政策是什麼?如何對抗地緣政治周期?如果沒有信任,如果它是一個負面循環參數,我們怎麼辦?我們如何和那些執不同意見的人進行對話,或者把你視作對手的國家進行對話呢?如果是零和博弈的話,如何用互利共贏的精神去實施在零和博弈當中,如果一個國家告訴你,我的國家永遠優先,我覺得你的答案永遠不會是不,你會説我的國家會是第一,你更好的答案應該是讓我們摒棄分歧,帶來更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這纔是更好的回答。

  我認為,這一點在現在中國現代國際政策當中深深植根的原則,我覺得中國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冠軍,中國已經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實驗,尤其是在發展當中,中國實現了過去幾十年的奇蹟。現在在中國面臨的是什麼?尤其是在地緣政治衰退的背景之下,中國面臨的選擇是什麼?到底是合作還是競爭?這兩個是現在主要博弈論當中的原則,尤其是在困境當中考慮的原則。我們都是被利益困住的囚徒,到底我們是做零和博弈還是正和博弈?我們要擁抱競爭還是擁抱合作?實際上並沒有什麼競爭是中國贏不了的。

  再次強調一下,只要擁抱合作,只有合作纔是未來的前景。我們面對障礙,希望能夠共同合作起來,實現21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即使在經濟衰退周期。

  聲明:本文由AI大模型生成。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常福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