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北汽張建勇:中國智駕從跟跑到領跑,破局挑戰需政策協同與技術共享

2025-10-17 10:18

來源:環球網

【環球網智駕綜合報道】10 月 16 日,2025 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北京亦莊開幕。北汽集團董事長張建勇在大會現場發表演講,回顧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 「從跟跑到領跑」 的進階之路,分享企業層面三點核心體會,詳解北汽在智能網聯領域的技術佈局與實踐,並針對產業現存挑戰提出兩大倡議,為行業發展提供全面參考。

中國智駕 「三重合力」 進階:從跟跑到領跑

張建勇在演講開篇指出:「近年來,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速奔跑,中國憑藉政策引領加市場驅動加技術攻堅的三重合力,走出了一條從跟跑、到領跑的進階之路。」 基於此,他從企業視角分享三點體會:

「在國家戰略引領和支持下,當前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政策法規體系不斷完善,已經形成覆蓋准入、安全責任的全周期保障。」 張建勇舉例説明:「2024 年,四部委公佈了首批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名單,為技術落地打開了政策通道;同年 8 月,信息安全、軟件升級、數據記錄三項強制性國標發佈,築牢了產業安全的底線;2025 年 4 月,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實施,首次明確 L3 級以上級別自動駕駛系統激活時車企擔責、駕駛員接管后個人擔責,這徹底解決了此前責任歸屬模糊的行業爭議,為高階智駕方案落地提供了關鍵的制度支撐。」 他強調,「國家和地方一系列政策的出臺,為促進汽車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張建勇表示,當前 「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加速推進,商業化進程實現關鍵跨越,推動行業邁向商業化深水區。」他以多地實踐為例:「以北京、杭州、武漢、合肥等為代表的多地,紛紛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示範,如北京的五站兩場接駁場景、杭州的三站一場示範場景、武漢的 Robotaxi 常態化運營等,為智能網聯技術規模化應用積累了很多實戰經驗。」同時,「多地加速發放智能網聯汽車示範運營牌照,不僅為 L4 級技術示範運營提供了可供複製的範本,而且也讓更多的消費者有機會獲得更多、更好的智能駕駛體驗,進一步提升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接受程度。」

「智能駕駛技術正在從單點突破向系統升級邁進,智駕平權已經成為潮流。」 張建勇具體闡述技術進展:「L2 級輔助駕駛廣泛普及,城市 NOA 以及高端選配變為主流標配;多模態融合感知、跨預控控制技術讓駕駛更加安全高效。智能座艙突破了單一交互的侷限,人工智能正從部分功能、區域應用向全生命周期賦能進化,多模態語音、數字人助理、場景化服務成為常態。」 他進一步指出:「智能駕駛由軟件驅動 2.0 時代進入數據驅動的 3.0 時代,數據、算法、算力是智能駕駛 3.0 時代的核心支柱,數據的閉環能力將成為關鍵;電子電器架構從分佈式向中央集中演進,為軟件定義汽車提供了底層支撐。這些新技術的全方位應用與升級,使汽車產業的下半場更加精彩紛呈,前途無限。」

北汽以用户為核心,自研與合作雙輪驅動

作為 「中國汽車產業的骨干企業之一」,張建勇強調:「北汽集團始終堅持堅信,技術的價值在於服務客户,產業的生命力在於開放協作。面對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變革,北汽堅持以用户價值為核心,聚焦成本、周期、質量、體驗四大維度,通過自研加合作雙輪驅動,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電子電器架構、芯片國產化等關鍵領域持續攻堅,打造了北汽專屬的高端智能網聯技術體系 —— 元境。北汽元境以領先科技構建智能駕駛的新境界,重新定義了人車路雲的交互關係,開啟從人駕到智駕的原點旅程,打造一個融合虛擬智慧與真實場景、連接現在與未來的智能移動空間,實現從工具到夥伴的角色轉變。」

全層級智能駕駛技術體系,兼顧高階突破與普惠大眾

「在智能駕駛領域,北汽集團堅信,技術既要高階突破,更要普惠大眾。」 張建勇介紹,北汽 「針對不同車型產品定位定製了差異化智能網聯技術搭載策略」:

L2 級領域:「吉虎品牌與北京品牌系列車型已經全面搭載;我們即將於 10 月 28 日完成行業首次基於 T55 芯片的倉架融合系統量產上車,這套系統攻克了單芯片算力分配、跨域兼容等核心難題,僅用 72T 算力就集成了城市 NOA、記憶泊車等功能,較傳統方案降低成本超過 20%,真正讓車價在 10-15 萬元的主流市場用户,也能享受到高階智駕的便捷。」

L3 級領域:「2023 年獲得北京首批 L3 級路測牌照,2024 年入圍全國首批准入試點,截至今年 8 月,測試里程已超 11 萬公里,構建起了一核三環的安全體系,實現從開發到運行的全鏈路保障。」

L4 級領域:「與小馬智行基於激活阿爾法 T5 打造的 Robotaxi,在今年 7 月已經示範運行,今年將實現千台示範運行,讓智能科技從概念走進現實。」

元境 AI 平臺開啟交互新篇,從功能滿足到價值創造

「智能化技術的終極目標是為人服務,產品開發也將從車企定義轉向用户定義,既要滿足安全、高效、便捷的使用需求,更要提供個性化、情緒情感化的情緒價值。」 張建勇表示,在智能座艙領域,北汽 「以用户需求為導向,推崇行業首創的元境 AI 大模型中樞平臺,靈活接入 Deepseek、豆包等頂尖垂類模型,選用行業最優方案。」目前該平臺 「已在吉虎、北京品牌多車型落地,支撐 AI 日程助理、AI 備車等 15 項高頻服務,累計調用次數超 8 億次,推動智能座艙從功能滿足到價值創造轉變。」

開放協同構建生態共同體,整合資源加速技術突破

「我們相信,智能網聯不是獨角戲,而是交響樂。」 張建勇強調,北汽 「始終秉承開放合作的理念,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與華為等 20 多家頭部企業建立戰略合作,整合行業最優資源,深化多企協同,構建開放共生的生態格局,為技術突破加速賦能。」具體合作包括:「與華為升級車 - 家 - 科技全生態戰略合作,未來三年將投入 20 億元深耕智能駕駛與座艙;與字節跳動火山引擎協同 AI 大模型與數字化營銷;與地平線成立合資公司,基於 GO6M 芯片開發行博一體智駕系統。」 他表示,北汽 「通過自主掌控加合作拓展,實現智能網聯資源的優化配置與高效利用,加速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技術突破與商業化落地,從而提升綜合競爭能力。」

破局產業挑戰:兩大倡議推動全行業合力攻堅

儘管產業成果顯著,張建勇仍坦言:「當前,國內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雖然已取得突破,但仍然面臨政策協同不足、技術孤島、供應鏈風險等挑戰,仍需全行業合力破解。」 為此,他提出兩點倡議:

倡議一:推動政策協同,打通跨區域落地堵點

「建議加快 L3 級責任邊界的界定,統一車路雲一體化標準,完善數據跨境流動、安全保障體系等配套政策,為企業規模化運營提供清晰指引,讓政策紅利充分釋放。」

倡議二:深化技術共享,避免資源浪費

「面對感知融合、高精度定位等行業共性難題,需要企業間打破技術壁壘,建立聯合研發機制。」 張建勇具體建議:「建立行業級自動駕駛數據池、測試資源平臺,開放模擬仿真場景庫、封閉測試場地;同時推動芯片、操作系統等核心關鍵技術聯合研發,攻克共性難題,讓技術創新更高效更普惠。」

演講最后,張建勇表示:「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不是百米衝刺,而是生態協同的馬拉松,它需要我們以長遠眼光佈局技術,以開放心態擁抱合作,以責任擔當堅守安全。北汽集團願意與全球夥伴一道,以技術為筆,以生態為墨,共同譜寫智能網聯汽車從技術突破邁向價值創造的新篇章,為人類更智能、更綠色、更美好的出行貢獻力量。」(文智)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