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外貿訂單里,「人民幣結算」正升溫

2025-10-17 10:20

經濟觀察報 記者 張鋭

10月15日,第138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廣交會」)在廣州開幕。多位外貿從業者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在其涉及到的出口業務領域,使用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客户、訂單量呈上升趨勢。

今年10月,中國建設銀行、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等機構發佈的多份人民幣國際化相關研究報告亦指出,2024年至2025年,人民幣在跨境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中的使用顯著增長。

中國建設銀行《2025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稱,受國際地緣政治變化、關税壁壘升高以及美國利率周期波動的影響,新興市場國家對美元在國際交易中的依賴有所下降。在此背景下,人民幣在跨境交易中的使用不斷增加。

報告同時稱,上述變化在「全球南方」經濟體中表現尤為顯著。其中,東南亞、中東、非洲和中亞國家正日益接受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

來自客户的「主動」

蘇州格潤德電氣有限公司(下稱「格潤德電氣」)是江蘇省級專精特新企業,該公司出口業務主要以家用吸塵器及其配件產品為主。

10月15日,格潤德電氣負責海外市場工作的馮益聰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去年開拓的一個歐洲訂單目前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

「不是我們推動,是客户那邊(提出的)。」馮益聰進一步解釋稱,上述訂單所屬的公司早前已被國內一家大型企業收購,其在歐洲地區多個國家設有分公司,且具有較強的品牌影響力。

馮益聰表示,該歐洲客户的業務佔該公司業務總量約8%,暫時還不算特別多,但能看到增長趨勢。「在我們這里拿的產品數量、類型越來越多,所以整體來看,是比較明顯的增量。」他説。

與格潤德的情況相似,彩迅工業(深圳)有限公司(下稱「彩迅」)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訂單也來自於俄羅斯客户的「主動」。該公司是一家港資背景的電視機、顯示器等產品製造商。

「原本是100%美元結算,現在(美元結算)大概(降至)60%左右,人民幣結算的佔比越來越高。」該公司負責負責俄羅斯市場的銷售代表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江蘇金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金彭集團」)以生產、銷售電動三輪車為主。「(現在)很多非洲客户會使用人民幣結算,因為當地美元儲備不是很多。」金彭集團海外市場銷售人員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從整體趨勢上看,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客户增長趨勢非常明顯,「如果去年是10個客户,今年大概有20多個客户。」

此外,音響類產品製造廠商東莞市愛卡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海外市場負責人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基於對交易穩定性的考慮,該公司目前與非美客户更傾向以當地貨幣結算的方式合作。

今年6月,中國銀行發佈2025年《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銀行境內外機構完成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逾43萬億元,同比增長31%;完成跨境人民幣清算量1314萬億元,同比增長49%;辦理個人跨境人民幣結算1177億元,同比增長134%。

9月30日,中金公司發佈的報告亦指出,近年來美國濫用美元地位,普遍對外加徵關税,美元信譽出現裂痕。其認為,美國作為全球最終消費國的地位將有所下降,非美國家間加深彼此貿易,國際經貿關係和供應鏈正在重構;在金融方面,隨着美元功能的弱化,全球貨幣體系也開始走向碎片化、多元化。

出海帶來新機遇

另一方面,上述中國建設銀行的報告指出,2024年,中國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不僅拓展了海外市場,也進一步推動了人民幣在跨境場景中的使用。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境內對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企業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約10244億元(人民幣),較2023年增長11.7%。其中,東盟地區成為主要增長地區,投資額同比增長12.6%,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與泰國。

格潤德和金彭集團均是「走出去」的企業之一。其中,馮益聰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在中美貿易戰的背景下,該公司於2024年完成越南工廠的建設與投產。他稱,目前越南工廠的產能大約佔公司總產能的10%,專供美國市場的客户。

金彭集團東南亞市場的負責人則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該公司在國內市場已經做到頭部企業的位置,市場份額佔比約25%,因此出海是他們接下來的必然選擇,今年重點拓展東南亞市場。

不過,馮益聰也向記者表示,除了前述主動提出以人民幣結算的歐洲客户,他們也在嘗試推動其他合作伙伴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但這個過程比較難,大多數時候客户不太願意接受新的結算方式,除非對方「已經在做(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並且成功地規避掉了一些匯率方面的問題」。

中國建設銀行的報告指出,隨着中國企業加速國際佈局,許多企業在海外市場使用人民幣時仍面臨較多挑戰。其今年的調研顯示,出海企業使用人民幣面臨的最大挑戰是「離岸使用人民幣的低流動性和高財務成本」,60%的出海企業選擇了該項,這反映了在某些市場,人民幣工具的流動性不足或發展不成熟,導致企業難以大規模獲取有競爭力的人民幣資金。

此外,大約半數出海企業選擇了「交易對手不願使用人民幣」;49%的出海企業選擇了「海外市場人民幣結算周期長」,這會增加交易執行的風險和摩擦;48%的出海企業選擇「缺少匯率對衝工具」;40%的出海企業則將高合規成本列為使用人民幣的障礙,這包括應對外匯申報、盡職調查、反洗錢檢查的成本。

報告同時指出,受訪企業對2025年表達了樂觀預期。其中,境內企業方面,57%預計將進一步增加在跨境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的比例,23%預計保持不變,18%預計有所減少;境外企業方面,69%預計會增加使用,27%預計保持不變,僅有約5%預計會減少。

「這些數據表明,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預計在未來一年將進一步增加。」該報告表示。

廣東大旗財税顧問公司資深諮詢顧問於鑫鑫亦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從她所負責的業務情況來看,以美元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客户仍然是主流,並且由中方企業推動人民幣結算合作模式存在難度。「還是以外商客户的意願為主。」於鑫鑫説,但客户也普遍認同人民幣國際化的趨勢。

(作者 張鋭)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