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以金融之力築牢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底盤

2025-10-17 07:2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轉自:中華工商時報

    發展出題目,改革做文章。發展新質生產力,既是發展課題,更是改革課題。中國銀行業以助力培育新質生產力爲着力點,錨定做好"五篇大文章"重點任務,緊緊抓住重大政策機遇,持續優化金融供給結構,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加快自身變革,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位於江西景德鎮的某炭黑化工製造企業是一家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範企業,也是國內率先切入並佈局新能源鋰電池行業的炭黑主業上市企業。企業計劃建設7萬噸超導電炭黑產能項目,中國銀行結合用款需求第一時間上報並批覆了2億元中期製造業項目貸款,有效滿足了超導電炭黑產能項目資金需求。

    近年來,多家銀行重點圍繞電子信息、新能源、生物醫藥等產業鏈,運用科技金融創新工具,持續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改造、礦產資源精深加工、新能源等領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同時,積極擴大科技金融服務生態圈,為科技型製造企業提供IPO及增發、併購重組、募集資金存管等「一站式」金融服務。以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助力新質生產力在這片土地結出累累碩果。

支持全鏈條金融服務

夯實重點產業金融支持

    產業鏈的穩定和強大是製造業的壓艙石。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不斷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框架,從信貸、債券、股權等多方面破解科技創新「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的難題。

    對此,多家銀行也積極落實政策要求,以「商行+投行」「境內+境外」「融資+融智」綜合服務,增強對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科技創新能力的金融供給。

    貴州某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材料綜合服務商,專注於鋰電池正極材料前驅體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其核心產品廣泛應用於新能源汽車、儲能及消費電子領域,出貨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球第一。

    在公司初創階段,中國銀行以高效便捷的流動資金貸款,幫助企業順利完成技術轉化與市場驗證;在發展擴張階段,中國銀行以堅實的授信支持,有效緩解企業研發投入與產能擴張的資金壓力;在公司上市之際,中國銀行發揮綜合化經營優勢,聯合中銀證券、中銀投資等機構,為企業提供IPO輔導、債券承銷等服務,助力其登陸資本市場。

    中國銀行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全球化服務+全生命周期支持」的組合策略,陪伴企業一路成長,有力推動了企業技術突破與產能提升、加速全球化佈局,同時也帶動了國內新能源材料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提升了中國在全球新能源市場的競爭力。

    此外,工信部也持續深化產融合作,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其搭建的國家產融合作平臺,已匯聚38.1萬家優質企業、3090家金融機構、800余項金融產品。據瞭解,該平臺聯合150多家頭部金融機構,支持早期硬科技項目、先進製造業集羣企業等融資5400億元。

    10月11日,工信部辦公廳發佈關於徵集製造業企業融資需求的通知(簡稱《通知》)。在服務支持方面,《通知》提出將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融資服務,加大「中試險+研發貸」「中試保融通」等綜合金融服務模式與高水平製造業中試平臺、創業孵化平臺等對接服務力度。

    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出臺區域政策。

    廣西壯族自治區近日出台《關於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若干措施》,首次開發「研發貸」科技金融產品,破解科技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痛點。

    天津發布《科技金融行動方案(2025—2027年)》,旨在為科技創新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鏈條金融服務。

    天津市科技局局長朱玉兵介紹,到2027年,天津市直接融資力度將穩步提升,科創基金規模突破2000億元;間接融資規模加速擴大,全市科技貸款余額突破1.1萬億元。

    不看「轉頭」看「專利」

「技術流」評價體系優勢凸顯

    傳統信貸依賴財務報表和抵押擔保的底層邏輯,與科創企業「輕資產、高成長、早期無盈利」的特性不相適應。這正是金融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關鍵痛點。

    如何評價科技企業的信用始終是銀行放貸難點之一。針對不同科技企業在不同發展時期的不同融資需求,銀行需要發揮專業能力,看懂企業的價值和發展潛力,建立與科技企業相適應的評價體系,以尋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點,要「敢貸」更要「會貸」,郵儲銀行正在積極嘗試。

    郵儲銀行從底層邏輯改變對科技型企業的評價方式,推出「技術流」評價體系后,上海分行積極參與首批試點,成功運用「技術流」評價體系為上海達坦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達坦能源」)提供了包括貸款在內的「1+N」綜合金融服務。

    作為非常規能源鑽採領域高温隨鑽測量及提速服務細分市場的領軍企業,達坦能源主要為國內頁岩氣、頁岩油等非常規能源的開發提供高端產品與技術服務,成功實現高端裝備進口替代,填補了國內頁岩油氣開發領域核心技術空白,目前已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上海市高新技術企業,擁有24項發明專利。該公司研發人員佔比達25%,研發投入佔收入的比重每年都超過10%。

    郵儲銀行「技術流」評價體系,為此類科技企業「准入難」「測額難」「授信難」等提供瞭解決辦法。該評價體系能夠較為全面地評估科技型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水平及長期發展前景,為銀行評級授信決策提供參考,從而為科技型企業提供更加精準和有效的金融服務。

    由此,達坦能源取得「技術流」評價體系最高等級評價,2024年,郵儲銀行上海楊浦區支行成功為該企業提供340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授信,同時匹配財務公司票據、商業承兑匯票等貿易融資、結算類產品,用「1+N」綜合金融服務滿足企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的各類金融需求。

    此外,各地政府也積極與商業銀行合作,開發各種形式信用貸款支持企業科技創新。例如,河北省科技廳根據科技企業的人才、科研、成果轉化等情況,開發了「冀科積分貸」「科冀貸」「科技人才企業貸」等十幾個信用類科技貸款專屬產品,發放貸款超過100億元。

    在浙江,上海銀行杭州分行與郵儲銀行杭州市分行共同推動的「浙科聯合貸」首批業務已於近日順利落地。這一模式以「信息共享、優勢互補、服務協同、政策集成」為核心理念,通過銀行聯合支持機制,精準破解科技型企業融資痛點。

    多方協同

    生態賦能構築創新雨林

    科創企業的成長,既需要適配其發展節奏的金融支持,更需要「生態共育」的土壤。

    今年7月,科技部、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門聯合發佈《加快構建科技金融體制有力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若干政策舉措》。該舉措明確提出「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統籌推進機制,推動科技金融開放合作」,為科技金融生態共建指明方向。

    債券市場作為直接融資的主渠道之一,在支持科技創新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今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證監會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

    債券市場的「科技板」落地以來,市場各方積極踴躍參與。

    截至6月末,銀行間債券市場共有94家科技型企業發行1663.7億元科技創新債券,最長發債期限20年。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首席專家、主任曾剛表示:「科創債的發行,強化了金融體系對科技創新的更深層次服務,豐富了科創企業的融資渠道,引導社會資本以更加多樣化方式流入科技創新領域。」

    股權投資機構是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的重要力量,但由於其輕資產、投資周期長,發債融資成本較高。

    針對這一問題,中國人民銀行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合作,為股權投資機構特別是民營機構發債融資提供了有效增信支持。

    郵儲銀行上海分行通過與政府、園區、擔保公司等深度聯動,構建多方協同生態:聯合政府落實財政貼息,降低企業成本;與園區合作篩選項目,精準對接資源;藉助擔保增信,拓寬輕資產企業融資渠道。

    中信銀行以金融為紐帶,全面構建資本助力圈、上市培育圈、政策扶持圈、產業牽引圈、成果轉化圈五維生態體系;貫穿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通過多方聯動融入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持續提升科技金融服務的有效性和精準性;依託投貸聯動、併購融資等創新模式,聯手頭部創投機構培育耐心資本,為科技企業提供「股-債-貸-保」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方案,以管家式的專業陪伴助力科技企業「向上向前」。

(圖)上海冠甲電子有限公司是科技型製造企業,也是國內打印機墨盒廢棄再利用細分領域的領先者,墨盒柔性芯片等領域技術水平屬於國內領先水平。郵儲銀行上海楊浦區支行組建專業金融服務團隊,量身定製融資方案,助力企業突破發展瓶頸。上海冠甲電子有限公司供圖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