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7 08:00
(來源:動脈新醫藥)
10月16日晚,南京維立志博與Dianthus Therapeutics宣佈已就DNTH212(LBL-047)達成獨家許可協議。雙方達成全球獨家合作伙伴關係,共同推進臨牀前資產及新型抗BDCA2-TACI雙特異性融合蛋白LBL-047,LBL-047已獲美國新葯臨牀試驗(IND)許可及中國內地IND受理。
根據協議條款,Dianthus將向維立志博支付3800萬美元首付款(包括3000萬美元的前期和近期里程碑付款,以及Dianthus領導的1期臨牀研究啟動后的額外800萬美元里程碑付款),以獲得在大中華區以外全球開發和商業化DNTH212的獨家權利。
維立志博還將有資格獲得高達9.62億美元的額外開發和監管批准里程碑,以及多個適應症的銷售里程碑,以及從大中華區淨銷售額的中位數到低兩位數的分層版税。交易潛在總金額約為10億美元。
9月19日,LBL-047獲FDA新葯臨牀試驗申請批准。據悉,LBL-047是一種由人源化抗血液樹突狀細胞抗原2(BDCA2)抗體及經改造的跨膜激活劑和鈣調親環素配體相互作用分子(TACI)胞外域組成的雙特異性融合蛋白。目前全球範圍內尚無同時靶向BDCA2及TACI的融合蛋白獲批或處於臨牀階段,表明LBL-047具有同類第一的潛力。
臨牀早期儲備管線的大中華區外權益出海,維立志博的出海BD不僅形成正向現金流,還以合作授權加速了其管線海外臨牀試驗的驗證。
01.
全球首款獲批IND的BDCA2-TACI雙抗
LBL-047為一種雙特異性融合蛋白,以BAFF/APRIL和BDCA2為靶點,由人源化抗BDCA2抗體及經改造的TACI胞外域組成,旨在同時抑制pDC的活性以及B細胞及漿細胞的分化及激活。通過Fc區改造延長半衰期,LBL-047可降低給藥頻次,提高患者依從性。
B細胞及漿細胞樣樹突狀細胞(pDC)在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病機制中發揮至關重要的協同作用。BAFF(B細胞激活因子)及APRIL(增殖誘導配體)是促進B細胞及漿細胞存活、成熟併發揮功能的關鍵細胞因子。TACI結構域可結合BAFF及APRIL,抑制其下游的信號傳導。pDC可大量分泌I型干擾素(IFN-I,包括IFNα和IFNβ)並激活T細胞與B細胞,與發炎反應密切相關。與臨牀驗證的晚期BAFF/APIL抑制劑povetacicept相比,DNTH212在非人靈長類動物中對免疫球蛋白(即IgM、IgA和IgG)的抑制作用更強。
BDCA2特異性表達於pDC表面,活化后可有效抑制IFN-I的釋放及后續作用。過往BDCA2單克隆抗體(litifilimab)的臨牀數據驗證了該靶點對兩種自免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膚型紅斑狼瘡的治療潛力。與晚期臨牀驗證的litifilimab相比,DNTH212在體外表現出相當的IFNα抑制作用和更優的pDC清除率。
通過糖基化修飾,LBL-047能夠更強效、廣泛地抑制多種異常免疫應答,對B細胞及╱或pDC發揮關鍵作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SLE)、皮肌炎、IgA腎病(IgAN)及乾燥綜合徵,具有強大治療潛力。
這是維立志博7月25日港交所上市以來的出海開門紅。此前,這家南京藥企曾與百濟神州合作開發LBL-007,獲得2億元首付款(2025年5月終止合作,收回全球開發權益);另一款自免TCE藥物LBL-051,則通過與美國Aditum Bio成立NewCo公司的模式,有權獲得3500萬美元首付款及近期付款。
不僅抓住了BD與Newco的東風,維立志博也踩中了中國生物醫藥二級市場的火熱。申購期內,維立志博認購倍數達3029倍,遠超今年港股認購148倍的平均值,總凍結資金逼近3400億港元,成為近3年港股生物科技板塊認購最火爆的IPO項目之一。
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創新葯企,為擁有近20年藥物研發經驗、生物醫藥工業界經驗的康小強、賴壽鵬創辦。上市前進行了8輪、共計約1.5億美元(約10.8億元人民幣)融資。
核心管線LBL-024是一款靶向PD-L1和4-1BB的雙抗,為全球首款且僅有的針對肺外神經內分泌癌進入註冊臨牀試驗階段的靶向4-1BB的免疫療法。目前已獲得國家藥監局突破性療法認定(BTD)和FDA孤兒藥資格認定(ODD),有望成為治療晚期肺外神經內分泌癌的首款獲批藥物。
目前,維立志博擁有14條管線,其中6條已進入臨牀階段,包括1款核心產品LBL-024以及3款主要產品LBL-034、LBL-033和LBL-007,均為腫瘤領域免疫療法,涵蓋了雙抗、TCE、ADC的多元化路線。也就是説,此次交易的LBL-047是維立志博首款獲批中美IND的自免管線。
Dianthus新聞稿透露,LBL-047的中國1期研究預計將於2025年底啟動,受試組別設置為健康志願者和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健康志願者的一線結果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公佈。
交易公開同日,維立志博創始人、董事長、CEO康小強在專訪中提到,2026年要申報5個新葯IND;LBL-024今明兩年要擴8~10個腫瘤適應症,包括非小細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曾BD授權給百濟神州的LAG-3單抗LBL-007已啟用LBL-024聯用臨牀研究,評估治療晚期黑色素瘤效果,同時仍在尋求與全球藥企(海外市場)的合作機會,以加速在海外市場的推進。
此外,全球臨牀進度第二、靶向GPRC5D的TCE管線LBL-034正嘗試與頭部藥企建立BD合作,來提高臨牀及商業價值。在最新披露的臨牀數據中,治療復發/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的高劑量組ORR(客觀緩解率)達到了90%。
「當前市場傾向於臨牀前資產做NewCo,合作開發到臨牀一二期、完成概念驗證后,再賣出管線權益。」康小強認為,「臨牀階段資產進行license out,不是賣產品,而是一種合作。因為中國Biotech很難到美國做臨牀、做銷售,進行全球化合作,是更高效的方式。」
對於合作方的選擇,他指出有兩個核心維度,「第一是有錢;第二是重視,對方是否真正認可你的管線價值,願意重點開發你的產品,而不是因人事變動等偶發因素耽誤研發進程。」
02.
單一品種管線Biotech的license in
Dianthus於2019年在美國特拉華州註冊成立,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依託差異化技術平臺,開發下一代補體靶向療法,尤其是神經肌肉領域的高需求適應症。過往投資者包括5AM Ventures、Avidity Partners、富達國際、Wedbush Healthcare Partners,創始投資機構Fairmount、Tellus BioVentures及Venrock跟。
補體作為先天性免疫系統的一個主要成分,在人體的生理、病理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異常過度的補體激活可造成組織器官損傷,引起多種疾病。
引入DNTH212(LBL-047)之前,Dianthus只有一條管線——claseprubart(DNTH103),為一款靶向補體C1s活性形式的單抗,是同類最優的、高選擇性、高效的補體抑制劑,用於治療乙酰膽鹼受體抗體陽性(AChR+)全身性重症肌無力(gMG)。
同一適應症上,gMG目前獲批的主要方案為補體C5抗體和FcRn抗體。
同一靶點上,已有賽諾菲的單抗Sutimlimab(舒替利單抗,Enjaymo)獲FDA批准上市,用於治療成人冷凝集素病 (CAD),可減少成人CAD患者因溶血、紅細胞破壞而導致的紅細胞輸血需求。值得一提的是,Sutimlimab來自賽諾菲2018年對Bioverativ的116億美元收購。
Enjaymo對於C1s沒有選擇性,且劑量極大,需要每兩周靜脈給藥6500mg~7500mg。2024年Enjaymo銷售額為1.13億美元,適應症市場相對侷限。
Claseprubart優勢在於其靶向補體C1s經典途徑,對凝集素途徑和旁路途徑沒有影響,機制上有減少感染風險的優勢,具有擴展到更多gMG患者的潛力;採用皮下注射給藥,可以在10秒內完成注射。此外,Claseprubart還在探索CIDP(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MMN(多灶性脱髓鞘性運動神經病)等適應症。
9月8日,Claseprubart治療gMG的二期臨牀MaGic獲得成功,三期臨牀將於2026年啟動;用於治療MMN的Ⅱ期研究的頂線數據也預計將於2026年下半年公佈。
競品方面,賽諾菲的二代C1s單抗分子riliprubart,主推適應症同樣為CIDP,已進入臨牀3期。此前臨牀前試驗論證中,DNTH103的分子活性全面高於riliprubart,認為藥效可能有所提高。
作為典型的單品種Biotech,此次license in可謂Dianthus在發展戰略方面的重大轉變,由自有補體平臺、核心臨牀后期管線,到引入外部管線、直接推入臨牀1期,適應症領域也由神經肌肉拓展到了系統性紅斑狼瘡等更常見適應症、更廣泛患者羣體的「大自免疾病」範疇。
而對於維立志博而言,Dianthus豐富的海外臨牀經驗、渠道與資本背景,將為在LBL-047的海外臨牀鋪就潛在的「康莊大道」。DNTH212獲得許可后,減去向維立志博支付的3000萬美元的前期和近期里程碑付款,Dianthus預計現金余額約為5.25億美元。
*封面來源:神筆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