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美國挑動盟友集體應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中方迴應

2025-10-17 06:42

來源:環球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倪浩 馬彤】美國彭博社報道稱,七國集團(G7)財長15日在華盛頓表示,G7將考慮採取聯合措施,以應對中國計劃實施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美國財長貝森特還放話,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在華盛頓舉辦之機,美國將在G7之外尋求更廣泛的支持。

據報道,德國財政部長克林拜爾告訴記者,15日晚些時候舉行的G7會議將討論針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措施的共同應對方案,同時也警示需避免採取任何對本國經濟產生反噬作用的舉措。加拿大國際貿易部長西杜表示,G7正在展開合作,以確保供應鏈不會被用作針對G7的武器。英國政府一位發言人稱,G7已達成共識,將採取行動保護共同的國家與經濟安全利益。

貝森特15日還在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主辦的一場論壇上表示,「我們將與歐洲盟友、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以及亞洲的‘民主國家’進行溝通。我們將對此做出全面的集體迴應,因為中國無法管理世界其他地區的供應鏈或生產流程。」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宣稱,中國的有關措施將對全球半導體、人工智能、智能手機、汽車、家用電器、國防等多個行業造成廣泛影響。

針對美方挑動盟友對抗中國的表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詠前16日下午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重申,「此次出臺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是中國政府依法依規完善自身出口管制體系的正常行為,並非針對特定國家和地區,只要是用於民用用途的、合規的出口申請,都可以獲得批准。」她表示,在措施發佈前,中方向美、歐、日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作了通報,且中方正在就出口管制措施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繼續就便利化開展友好溝通。何詠前表示,美方的解讀嚴重曲解並渲染誇大中方措施,故意引發不必要的誤解和恐慌。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信強16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全球稀土供應鏈中,中國在產品、技術、成本及行業標準等方面均佔據主導地位,出於政治目的以集團對抗來挑戰現有市場格局,這種做法不太可能成功。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近期的貿易衝突是美國單邊霸凌在先,歐洲也是美國錯誤做法的受害者,希望歐洲不要捲入其中。」他認為,部分G7國家在美國挑動下向中國施壓的做法並不理性,而應基於自身判斷採取正確處理方式,通過平等磋商與中方妥善解決各自關切,避免被美方煽動和誤導,從而產生損人不利己的后果。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