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6 18:51
導語:2025年,成為中國創新葯出海具有重要意義的「爆發年」。前8個月首付款金額逼近2024年全年水平、總交易額呈井噴態勢、單筆百億美元級交易連續誕生……這些耀眼的數據背后,不僅是中國創新葯價值獲得國際認可的直接體現,更是中國藥企從「被動跟隨」轉向「主動合作」,從「產品輸出」升級為「技術策源」的戰略性轉變。跨國藥企(MNC)紛紛搶灘中國創新,從買入管線到搶佔平臺,其背后既有專利懸崖帶來的迫切需求,也有對中國臨牀研發「成本+速度」優勢的理性認可。
在此背景下,我們發佈《2025年中國創新葯出海正當時》,深度分析創新葯出海的核心趨勢、驅動因素與未來圖景,為醫藥行業同仁以及投資者,在浪潮席捲之際提供戰略路線圖與決策參考。報告中數據來自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Pharma ONE藥物研發大數據平臺。
免費領取30頁完整報告
01
總體規模
中國創新葯出海在2025年迎來爆發式增長。從交易規模來看,2025年前8個月,對外授權總額高達874億美元,遠超2024年全年的554億美元,呈現井噴態勢。
首付款金額同樣表現突出,以41.6億美元的金額逼近去年全年49.1億美元的水平。這些數據表明,國際藥企不僅願意與中國藥企合作,而且對中國創新葯的估值水平顯著提升。
02
大額交易
2025年前8個月,10億美元以上交易達21筆,幾乎追平2024年全年的23筆。更值得關注的是,2025年TOP 10交易的總額達到467億美元,較2024年的269億美元大幅提升,且最低交易金額從17億美元上升至20億美元。這些數據印證了中國創新葯價值的整體提升。
2024年,僅有恆瑞醫藥的一筆GLP-1產品組合交易規模突破50億美元。2025年前8個月,啟光德健、恆瑞醫藥、三生製藥、晶泰科技以及石藥集團等多家企業簽訂了超過50億美元規模的授權協議,更有兩筆交易的規模突破百億美元,其中啟光德健與美國Biohaven、韓國AimedBio簽署的總金額高達130億美元的交易協議,創下中國創新葯出海單筆BD交易的新紀錄。此外,三生製藥與輝瑞以12.5億美元的首付款,刷新了國產創新葯出海首付款的紀錄。
03
技術賽道及靶點分佈
ADC歷來是國產創新葯BD的強勢領域。2025年前8個月,ADC藥物以14項交易成為最熱門的出海技術賽道之一,見證了多筆重磅交易的誕生。啟光德健與Biohaven、AimedBio達成超130億美元的合作,包括同類首創FGFR3 ADC藥物,以及其他共計21個靶點的ADC藥物;信諾維醫藥、石藥集團、樂普生物、映恩生物、信達生物等多筆ADC授權總金額超10億美元。此外,企業不再侷限於HER2、TROP2等成熟但擁擠的靶點,而是向CDH6、CDH17、DLL3等「藍海」靶點拓展,尋求更優的治療窗口和更低競爭格局 。
雙抗、三抗持續火熱。尤其在PD-(L)1/VEGF雙抗(如三生製藥與輝瑞61.5億美元交易)和CD3相關TCE(T細胞銜接器)領域,中國創新葯企展現出全球競爭力。雙抗ADC作為重要方向也備受關注,映恩生物的EGFR/HER3雙抗ADC DB-1418成功出海,授權總額達12億美元。
GLP-1類產品趨於多靶點協同。2025年前8個月,GLP1R靶點以4項交易成為最熱門的代謝領域靶點之一,總交易額均突破20億美元。翰森製藥宣佈授予Regeneron其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HS-20094在海外市場的獨佔許可;聯邦制藥將其GLP-1/GIP/GCG三靶點激動劑UBT251授權給諾和諾德。同時,AMYR(胰澱素受體)作為GLP-1的重要協同靶點,具有提升療效和減少副作用的功能,先為達生物將其GLP-1受體激動劑XW004和胰澱素受體激動劑AmylinRA共同授權給Verdiva Bio。
以上是2025年中國創新葯出海的部分趨勢特點,而中國創新葯出海交易爆發的背后,MNC是重要的驅動引擎。受到專利懸崖壓力和研發效率考量的雙重推力,MNC近年來頻繁搶購中國創新葯資產,報告中進一步結合腫瘤管線、自免管線分析MNC的購買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