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7 07:52
(來源:上觀新聞)
張弛 《都市之光》 紙本設色 2024年
近日,來自全國各地的43位優秀女藝術家的藝術精品匯聚上海海派藝術館,在「江山·人民」新時代中國優秀女藝術家邀請展上,碰撞出絢麗的火花。
讓我們跟隨策展人之一、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中國女畫家協會會長徐漣一起走進展廳,感受女藝術家們對時代與心靈的詮釋。
無問東西與古今
在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暨《北京宣言》和《行動綱領》通過30周年、2025全球婦女峰會在北京舉行之際,上海海派藝術館推出了「江山·人民」新時代中國優秀女藝術家邀請展。
海派藝術館館長李磊告訴記者,自2023年起,海派藝術館傾力打造「江山·人民」系列學術邀請展,從中國畫的筆墨意境到油畫的色彩張力,再到如今聚焦女性藝術力量,每一屆展覽都是一次對中國美術發展的梳理與致敬。
本次展覽匯聚了43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女藝術家的約160件精品力作,涵蓋國畫、油畫、版畫、雕塑、綜合材料等多個藝術門類,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了當代中國女性藝術家的創作風貌與藝術成就。
這160件作品彷彿160個生動的故事,如何將這些故事有機地串聯起來,營造出和諧的觀展體驗?
策展人徐漣、陳屹對所有作品進行了精心梳理,將它們劃分爲四個板塊,分別為「繪:詩意江山」「抒:家國情懷」「歌:時代芳華」「贊:大愛無疆」。這些板塊既有對山河的詠歎、對人間煙火的刻畫,也有對歷史的回望、對未來的憧憬。
何韻蘭 《生命之源》綜合彩墨 2017年
43位參展藝術家的年齡跨度非常大,年齡最長的是中國女畫家協會顧問何韻蘭,今年已近90歲高齡。最年輕的則是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周胤辰,今年42歲。
然而,當觀眾在展廳中欣賞她們的藝術作品時,絲毫察覺不到創作者的年齡。有一批看似年輕、前衞的作品竟然出自古稀之年的畫家,她們青春依舊的心態、難以抑制的創新衝動,是本次展覽最大的亮點。
在徐漣看來,時代的發展對這批藝術家的創作生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她們成長、成名、成家的過程,恰好處在國家高速發展的時期。自改革開放以來,世界各國的優秀藝術作品、藝術觀念,以及在材料工具方面的探索與創新,在這些藝術家身上有着鮮明的體現。
她們的創作不僅打破了性別的侷限,而且無問東西與古今,將各種創作手法為己所用。她們從目之所及、心之所向出發,以筆底墨色和胸中氣象,將「小我」融入「大我」,既表達了巾幗豪邁,亦見人間温情。
周胤辰 《重山之外》2024
一臂之距,胸有成竹
當記者隨策展人徐漣走進展廳時,目光迅速被色彩絢麗的《都市之光》吸引。其作者張弛近年來在城市山水領域的探索深受業內肯定及觀眾喜愛。
「中國畫不只有黑與白。在歷史上,中國畫的色彩曾經非常豐富,比如大家熟悉的《千里江山圖》、敦煌壁畫等都是中國畫色彩斑斕的見證。」徐漣説,「當代中國畫可以把色彩作為表達的主體,既秉承傳統精神,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正如張弛老師的這幅作品,它體現了一種光的美感與流動的呼吸感,在抽象和具象之間做了很好的平衡,非常有張力。」
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眼睛與畫面往往只有一臂之距,但作品在展廳亮相后,觀眾會以3米、5米甚至更遠的距離欣賞。此時,一幅優秀作品的豐富性就會隨着觀賞距離的變化而展現出來。上海美術學院副院長毛冬華筆下的《故園新影》《觀海系列》《上海外灘故事》為觀眾提供了另一種凝視上海的視角。
「如果要將女性與男性藝術家作比較的話,女性藝術家通常具有更為細膩的情感,她們善於從自身的生命感受出發,從日常生活中、從情感中覓得創作的線索,並把細膩豐富的內心感受與創作技巧相結合,探索出屬於自己的獨特面貌與風格。」徐漣這樣認為。
毛冬華《上海外灘故事》 紙本水墨 2022年
雕塑家吳慧明的作品早就融入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肌理中。與西方雕塑不同的是,她更注重線條的柔美與柔和。
任麗君是上海油畫雕塑院的畫家,在《夏日水花》等作品中,她既顯示出紮實的寫實主義繪畫基礎,又大膽嘗試了誇張變形的表現手法。
在這次參展的藝術家中,有不少都是觀眾熟悉的上海女藝術家,除了上述4位,還有畫家張雷平、馬小娟、鮑鶯、潘文艷、唐天衣、周胤辰。儘管她們每人只有幾件作品亮相,並不足以展示其藝術發展的所有階段,但策展人希望,這些精心挑選出的作品能夠為觀眾帶去「驚鴻一瞥」,吸引他們走進藝術家的內心深處。
吳慧明 《憧憬》 玻璃鋼 1985年
超越年齡,隨心而動
此次畫展可謂全國各地優秀女藝術家的「大聚會」。
中國工筆畫學會副會長、中國女畫家協會副會長安佳以工筆人物畫著稱。這位錫伯族藝術家將自己對藝術的滿腔激情融匯於獨特的藝術語匯中。用徐漣的話來説,「她的內心有一股勁兒」。此次展出的4幅《高原人》組畫在展廳中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安佳將寫意與工筆融會貫通,充分表達出人物的內在張力。
安佳 《高原人》組畫 麻紙設色 2023年
國家民族畫院院長李傳真幾十年來始終關注城市中的務工羣體。《老伴》是一幅透着人情味的大畫,看似平常的生活場景里透着普通人對生活的熱情。李傳真將中國畫的線條與西方的素描技法巧妙結合,使畫面既有體積感,又有中國畫的味道。更有趣的是其獨特的裝裱方式,使畫面的局部呈現出「躍出畫框」的立體效果。
來自中國藝術研究院的王德芳是知名花鳥畫家,她筆下的孔雀高貴而典雅,彷彿來自仙界。「花鳥畫如何避免流俗,考驗着創作者的格調與修養。藝術創作能夠達到怎樣的高度,最終取決於藝術家的審美水平。」徐漣説道。
真正的藝術家都具有獨立的個性,既不會流俗,也不會跟風,而是能夠「隨心而動」。看徐樂樂的畫,完全想不到她今年已經70歲了,這位南京畫家筆下的C羅與梅西竟然呈現出三維「幻影」效果,然而,走近一看,竟然是兩幅正宗的中國畫。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陳雅丹是中國首位赴南極寫生的畫家。1995年世界婦女大會期間,她曾創作水墨畫《母子情》,並贈送給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京辦事處。她筆下的4張女性肖像極簡又現代,個性張揚。難以想象,這些自信的少女形象竟然出自一位83歲畫家之手。
中國油畫學會副會長閆平的作品《苦情》《我本是男兒身》《從明天起幸福的生活》等,是此次畫展的壓軸之作。年近古稀的她用大寫意油畫表達着對人類情感的理解。她畫里的「話」非常豐富,似乎有無數個念頭閃過,相信每位觀眾都能以自己的方式讀懂畫中之「話」。
原標題:《【帶你看展】43位知名女藝術家匯聚上海,看她們如何超越年齡,隨心而作》
欄目主編:龔丹韻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陳俊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