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7 07:56
本文來源:時代商業研究院 作者:孫華秋
10月16日,深圳「一路有你——雲跡和她的朋友們」論壇現場,掌聲激盪與思想共鳴交織共振。這場集結酒店、醫療、工廠、商超等多領域生態夥伴的行業盛會,恰與剛正式登陸港交所的雲跡科技同頻共振,攜手奔赴「聚力遠航」之約。
而就在同日,雲跡科技作為今年首家通過聯交所18C章規則聆訊的特專科技企業,正以「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第一股」的身份敲響港交所的銅鑼。這不僅印證了資本市場對深耕具身智能賽道硬科技企業的價值認可,更正式開啟了雲跡科技資本賦能技術研發的全新篇章。
置於產業發展座標系中,雲跡科技的上市,釋放了「大機器人時代」來臨的關鍵信號。此前,行業多困於「小機器人時代」的侷限——企業扎堆聚焦單體機器人的功能炫技,深陷單點競爭的格局。而云跡科技所引領的方向,正從「單點技術突破」邁向「生態協同共贏」:以資本為翼賦能技術研發,加速AI智能體從「實驗室」走進酒店、醫療、工廠、商超等千行百業的真實場景。
當未來照進現實,資本與技術的深度耦合,正點燃澎湃的創新引擎,繪就磅礴的產業新畫卷。以雲跡科技為首的機器人服務智能體,又將為我們的生活與產業,帶來哪些深刻而温暖的改變?
破壁:從酒店「戰略底座」到N場景「生態圈」
機器人商業化的底層邏輯,始終圍繞「降本增效」與「創造價值」兩大核心——這一點在雲跡科技深耕多年的酒店場景中,得到了最紮實的市場試煉。2024年,雲跡科技以13.9%的市場份額穩居中國酒店場景智能體市場榜首,服務覆蓋全球超3.4萬家酒店,單日同時在線機器人峰值超3.6萬台,年服務次數突破5億次,已然成為酒店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標配夥伴」。
「AI時代的到來,讓酒店從物理空間進化為會呼吸的智能體,其定位也升級為承載空間、時間、內容與情緒的多維度C端價值運營場。」在論壇「AI智能體大咖共話」環節,雲跡科技CMO、酒店事業部總經理趙永波的觀點,引發行業夥伴的強烈共鳴。
凱悦中國區域副總裁兼逸扉酒店集團首席執行官孫武結合實踐坦言:「AI智能體與機器人技術從不是爲了替代人性化服務,而是通過‘人機協同’重構酒店運營範式——在提升效率的同時深化個性化體驗,最終實現商業價值與用户價值的雙贏。」錦江酒店(中國區)數字化效能部總經理甘秋生則從產業高度補充:「AI是酒店新質生產力的核心驅動,目標是構建‘智能協同生態’。」
如果説酒店場景驗證了雲跡科技生態的商業價值,那麼醫院場景則彰顯了技術的人文温度。雲跡科技創新業務事業部總經理李志偉在論壇中介紹,雲跡的HDOS AI平臺與物流機器人,已實現與醫院關鍵系統的全面數據互聯,構建起完整閉環的醫院智能化管理體系。「機器人的核心價值,在於把人從繁瑣重複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醫護人員迴歸最具價值的臨牀決策和人文關懷。」全國衞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醫院智能化系統建設分會祕書長謝平的話語,道出了醫療場景的核心需求。
在工廠、商超等新興賽道,資本賦能下的技術突破已展現出強勁的「破局力」。論壇現場,李羣自動化CEO石杼鑫一句「AI時代的制勝關鍵,在於對端邊場景在硬件基礎上的深度把控」,道破了製造企業對柔性生產的迫切需求——而這正是雲跡工廠智能體AI FLEX的核心價值。憑藉柔性機械臂與多模態感知技術,雲跡科技已實現工廠物料「來料—存儲—分揀—配送」全流程無人化運轉,為製造業智能化升級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商超領域更迎來實質性的突破:論壇當日,雲跡科技正式發佈商超AI智能體1.0版本,涵蓋運維機器人、巡檢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向導機器人、倉儲搬運機器人五大產品,以輕量化、智能化的交互,無縫融入零售空間。雲跡科技商超事業部總經理司紅凱坦言:「商品和服務差別不大時,零售行業捲到最后拼的是效率,AI是提升運營效率的催化劑。」雲跡科技的商超智能體,正是幫企業把「人效、坪效、品效」的減法,轉化為生態價值的加法。
從酒店的「戰略底座」築牢根基,到醫院的「人文實踐」傳遞温度,再到工廠、商超的「新興賽道」實現破局,雲跡科技的場景生態拓展之路,始終遵循着「技術築基、資本加速、生態共贏」的清晰邏輯,在破壁中構建起多元共生的產業新生態。
資本賦能加速點燃技術引擎
從2014年天使輪融資時的「蹣跚起步」,到如今騰訊、阿里、聯想等產業巨頭爭相加持的「上市再啟航」,雲跡科技的十多年成長軌跡,恰似一部中國硬科技企業的「長期主義實踐手冊。
每投入1元研發,將撬動場景價值10元的增長——這一「硬科技乘數法則」,在雲跡科技的發展征程中已然照進現實。2022年,雲跡科技研發開支達6780萬元,佔營收的比重達42%,這份「高研發投入」的堅守,正催生出肉眼可見的價值爆發:非酒店場景的收入佔比由2023年的4.9%攀升至2024年的17.0%;2025年前六個月,非酒店場景合約金額同比激增1444.7%,從酒店到醫院、工廠的場景破圈,正沿着「研發投入—技術突破—場景落地」的路徑穩步兑現。
這種乘數效應,首先映照着技術壁壘的「厚積薄發」。一系列核心技術的突破,不僅助力雲跡科技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更讓其成為工信部「新一代AI產業創新重點任務揭榜單位」。這份認可的背后,是雲跡科技手握985項註冊專利,累計參與制定26項行業標準的技術話語權,更是資本持續灌溉下,技術從「單點突破」邁向「體系領先」的必然答卷。
研發投入的價值紅利更湧動在場景複製的「加速浪潮」中。依託酒店場景十年積累的技術數據與運營經驗,雲跡科技向醫院、工廠、商業樓宇領域的拓展堪稱「事半功倍」:2024年商業樓宇場景收入佔比升至6.6%,僅次於酒店場景;截至2025年5月,服務醫院增至150余家。這種「酒店驗證—多場景複製—規模降本」的良性循環,正是資本放大技術價值的生動實踐。
雲跡科技的上市,從不是一場追逐短期利益的「資本遊戲」,而是技術、資本與場景雙向奔赴的「深度聯姻」:以募資為「彈藥」,夯實研發根基,支撐多模態AI、柔性機械臂等前沿技術攻堅;以生態為「橋樑」,放大技術價值,讓酒店的成熟經驗快速複製至醫院、工廠等行業;以場景為「試金石」,驗證資本效能,讓每一筆投入都轉化為「看得見、摸得着」的服務價值。
當港交所的銅鑼聲為「機器人服務智能體第一股」敲響,我們看見的不只是一家企業的成長里程碑,更是一個行業的覺醒與前行方向。在AI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浪潮中,硬科技企業的突圍之路已然清晰:讓資本紮根研發沃土,讓技術生長於場景肌理,讓生態匯聚夥伴力量,才能讓AI成為「不動聲色卻無處不在的陪伴」,才能在「大機器人時代」書寫出技術有温度、資本有遠見、場景有價值的時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