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Gangtise一頁通 | 1個半月漲206%,寒武紀發生了什麼?

2025-10-17 06:32

(來源:Gangtise投研)

文章導語

10月16日,寒武紀股價以2.58%的漲幅收於1274元,總市值穩穩站在5329億元關口,股價更是從7月10日的520.67元漲到8月28日的最高1595.88元,短短1個半月的區間漲幅高達206.51%。這家從中科院走出的AI芯片巨頭,用短短9年時間走完了從技術突破到資本市場狂歡的歷程。當它的思元芯片在數據中心加速運轉時,資本市場的討論從未停止:股價1個半月區間漲幅翻2倍的底氣何在?高PE下的公司估值如何解讀?這篇文章帶你穿透表象,讀懂寒武紀的現在與未來。

一、靈魂深問:公司究竟在漲什麼?

1.業績、訂單、政策「三部曲」

業績炸穿預期: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持續增長,公司持續深化與大模型、互聯網等前沿領域頭部企業的技術合作。以技術合作促進應用落地,以應用落地拓展市場規模,營業收入實現了顯著增長。

最新中報業績數據顯示,公司2025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82%,淨利潤10.38億元扭虧為盈。主要系本期公司持續拓展市場,積極助力人工智能應用落地,報告期內收入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訂單接到手軟:除了字節20萬片的大單,工商銀行剛簽了5萬片用於智能客服,中國移動也跟進3萬片。公司董祕在業績會上透露:「下半年產能已被預定70%,客户排到了明年Q1。」

政策送暖風:美國政府於2025年7月升級AI芯片出口禁令,國內大廠連夜開會「去英偉達化」。寒武紀的芯片適配國產算力雲平臺,成了金融、能源等行業的「安全牌」。

2.2000億市場的潛在機會

 AI算力的需求有多瘋狂?

 行業空間:2025年國內AI芯片市場規模將達2600億,但目前國產化率僅35%(剩下65%是英偉達、AMD的地盤)。

 技術卡位:寒武紀是目前行業內少數全面系統掌握了智能芯片及其基礎系統軟件研發和產品化核心技術的企業之一,關鍵核心技術處於行業的領先水平。公司在研雲端智能芯片、邊緣及車載智能芯片、硬件平臺等技術水平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生態護城河:不是賣芯片這麼簡單——公司花了3年搭建「芯片+算力雲+模型調優」的閉環。客户買了芯片,還能免費用他們的算法工具包,粘性比單純賣硬件強10倍。

二、爭議仍在!市場到底在分歧什麼?

1、樂觀派:國產替代下的成長潛力

樂觀者認為寒武紀正站在"技術突破+需求爆發"的雙重風口。其最新思元370芯片採用7nm製程與chiplet技術,算力達上一代產品的2倍,內存帶寬提升3倍,實測性能已達到國際主流的水平。

從行業空間看,2026年國內AI芯片採購預算將達1400-1500億元,其中國產芯片佔比預計從10%提升至30%,寒武紀作為龍頭有望分得較大蛋糕。

2、悲觀派:高估值下的三大風險

1. 競爭加劇導致市場份額侵蝕風險

華為昇騰芯片2025年出貨量預估33-34萬顆,競爭力強勁;雲廠商紛紛自研AI芯片;信創領域國產廠商增多。可能引發價格戰,侵蝕寒武紀市場份額和利潤率,導致中長期收入與毛利下滑。

2. 供應鏈風險

美方對華AI芯片出口管制,限制先進製程和HBM供應;被列入實體清單可能導致供應鏈斷供;國產產能不足可能引發交付延迟。直接影響生產和交貨,增加庫存壓力和成本不確定性。

3. 技術研發和需求不及預期風險

新一代芯片研發或生態適配不及預期可能損害產品競爭力;大模型產業落地不及預期可能降低算力需求,導致存貨高位(26.9億元)轉化為減值壓力。挑戰增長預期和盈利穩定性。

三、最新動作:重磅合作協議落地

1.重磅合作落地

10月15日,寒武紀與商湯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打造軟硬協同解決方案,推進思元系列芯片與商湯大模型的深度適配,共同開拓企業服務等垂直領域。消息發佈后,寒武紀股價單日上漲3.85%,印證了市場對其生態建設的期待。

2.訂單與產能動態

 供應鏈數據顯示,寒武紀2025年思元590訂單約12-13萬台,其中Q3預估入庫5000多臺,若需求超預期可能追加採購。產能端,中芯國際N+2製程良率爬坡順利,預計Q3可支撐15萬顆芯片出貨,僅字節跳動訂單就能貢獻27億元營收。此外,公司9月完成股票增發落地,募資將重點投向思元690芯片研發,進一步強化產能儲備。

四、核心投資邏輯:業績超預期提振信心

短期邏輯

1.業績超預期增長,短期提振市場信心

2025年上半年營收28.81億元同比增長4347%,淨利潤10.38億元扭虧為盈;第二季度單季淨利潤6.83億元環比增長92%,淨利率達38.57%創歷史新高。預計第三季度淨利潤接近7.6億元,第四季度繼續強勁,超預期增長印證AI芯片需求強勁和公司技術領先。

 2.訂單飽滿預示收入加速,現金流改善

    合同負債激增至5.43億元(環比增加5.42億元),預付款8.28億元,反映新訂單突破性落地;獲得字節跳動超20萬片芯片預購訂單,預計1~3個月內加速出貨。經營性淨現金流9.11億元,銷售回款40.35億元遠超收入,顯示經營質量改善和短期流動性充裕,支撐收入確認加速。

3.政策催化臨近,國產替代緊迫性增強

    國家相關規劃將於2025年10月20-23日召開,人工智能被列為重點方向,政策預期升溫可能提升市場關注度;美方近期宣佈從2025年11月1日起對中國產品徵收100%關税,增加國產自主緊迫性,寒武紀作為信創核心成員,一定程度上可能強化短期訂單預期。

長期邏輯

1.國產替代趨勢強化,市場份額持續擴張

 伯恩斯坦預估國產AI芯片化率從2023年17%提升至2027年55%;寒武紀預計2025年出貨量增至8萬顆左右,2026年翻倍;政策面出臺政府採購本國產品20%價格扣除政策,工商銀行、中國聯通等大額採購印證信創加速。長期受益於政策驅動和國產化浪潮,市場份額有望持續擴大。

2.技術研發和生態建設鞏固主體地位

 定增募集39.85億元投入大模型芯片、軟件平臺和先進封裝技術;新一代智能處理器微架構針對大模型場景優化;適配DeepSeek-V3.2-Exp模型;研發投入5.42億元同比增長21.12%。長期提升技術競爭力和生態壁壘,類似英偉達CUDA模式,支撐多場景覆蓋和用户粘性。

3.AI算力需求爆發,市場空間廣闊

報告顯示2025年AIGPU市場規模達2660億元,國產化率42%,行業增速60%;IDC預測2028年全球AI算力服務器市場規模2227億美元,2025-2028年CAGR11.96%。寒武紀作為國產AI芯片龍頭,長期有望佔據更大市場份額,受益於行業高增長。

 4.戰略轉型提升長期價值

 推進從AI芯片廠商到AI基礎設施服務商轉型;產品在運營商、金融、互聯網等行業規模化部署並通過嚴苛驗證;客户多元化貢獻持續性收入。長期提升收入多元化和生態競爭力,優化盈利結構和增長穩定性。

近期要聞

8月26日:發佈2025年半年度報告,披露上半年營收28.81億元,歸母淨利潤10.38億元,Q2單季淨利潤6.83億元。

9月18日:舉行2025年上半年業績説明會,迴應投資者關於業績、定增、客户合作、產品迭代和軟件生態規劃等問題。

9月30日:披露定增發行情況,發行價格1195.02元/股,募集資金總額39.85億元,發行對象包括廣發基金等13家機構。

10月1日:宣佈適配DeepSeek-V3.2-Exp模型,提升產品市場兼容性。

 10月15日:與商湯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重點推進軟硬件聯合優化和產業生態構建。

未來催化

10月20日至23日: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謀劃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的十五五規劃方向,可能影響寒武紀投資價值。

10月18日:寒武紀預計將於2025年10月18日披露《2025年三季報》,披露營收和淨利潤數據。

2026年:計劃推出690新產品,可能超預期提升AI芯片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五、財報數據情況

在股價突破1270元、板塊情緒較熱的背景下,寒武紀預計將於10月18日披露2025年第三季度財報,這份報表將成為檢驗其能否延續高增態勢的關鍵試金石。Gangtise投研數據顯示,根據上半年業績,寒武紀營收同比暴漲4347.82%至28.81億元,成功實現扭虧為盈,淨利潤達10.38億元。其中雲端產品線貢獻了99.6%的收入,凸顯了公司在AI算力需求爆發中的精準定位。

財務數據

盈利預測與估值

六、核心競爭力:從技術到產品的全棧優勢

1、底層技術壁壘

    寒武紀全面掌握智能芯片領域的核心技術:從智能處理器微架構、指令集到SoC設計,從編程框架優化到編譯器開發,形成了"硬件+軟件"的技術閉環。其自主研發的MLU-Link多芯互聯技術,可提供200GB/s的跨芯片通訊能力,是PCIe4.0帶寬的3.1倍,大幅提升多卡協同效率。

2、產品矩陣優勢

    相較於同行的單一產品線,寒武紀已構建起雲邊端一體化佈局:雲端思元370支持推訓一體,邊緣端思元220以15W功耗實現16TOPS算力,終端IP授權覆蓋消費電子全場景。這種全場景能力使其能滿足不同行業客户的定製化需求,政務、金融、互聯網等領域的客户復購率超60%。

七、產銷鏈分析:輕資產模式下的效率與風險

1、產業鏈佈局

    上游:依賴臺積電7nm製程代工,內存芯片主要採購自三星,供應鏈集中度較高,但通過長期協議鎖定產能,保障供應穩定性。

    中游:專注芯片設計與軟件研發,思元系列芯片通過自主封裝測試后,形成加速卡、整機等產品形態,研發投入持續加大投入。

    下游:客户覆蓋互聯網大廠(字節跳動、百度)、政務系統、金融機構等,公司2024年前5大客户銷售額佔比為94.63%,存在客户集中風險。

2、產銷效率

    2024年以來,公司存貨周轉天數從180天縮短至120天,反映出貨效率提升,但從17.74億元增至27.55億元,對現金流形成佔用。目前產能利用率達85%,隨着中芯國際產能爬坡,2025年出貨量有望從12萬台增至20萬台。

九、【調研提綱摘選Q&A(AI整理)

問題一:下一代芯片技術性能優化與競爭差距

背景:UE8m0FP8數據格式通過去除符號位優化訓練效率,DeepSeek已適配寒武紀690芯片,但實測收斂速度較英偉達H100慢10%,互聯帶寬接近500GB/s仍存差距。市場關注技術瓶頸的底層原因及優化路徑,直接影響公司在AI芯片國產替代中的核心競爭力和市場份額獲取能力。

問題:

 UE8m0FP8格式相較傳統FP8在訓練效率上的提升幅度是多少?該技術是否已獲得字節跳動等核心客户的正式認證並形成專利壁壘?

690芯片實測收斂速度較H100慢10%的技術瓶頸具體是什麼?公司計劃通過哪些架構優化(如互聯帶寬提升或算法調整)來縮短差距,並量化預期時間表?

問題二:大客户訂單儲備與收入增長可持續性

背景:合同負債環比激增867倍至5.43億元,反映字節跳動等互聯網巨頭的預付款項和潛在訂單儲備;公司預測2025年營收50-70億元,市場傳言2026年或達300-500億。投資者關注訂單構成和增長依據,以評估收入能見度和國產替代浪潮中的份額提升潛力,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客户風險。

 問題:

 5.43億合同負債的具體構成是什麼?是否全部來自AI芯片預收款,並對應字節跳動等大客户的框架協議或量產訂單?

 公司對2026年300-500億收入預測的具體依據是什麼?是否已獲得大客户的書面採購承諾或長期協議,並量化互聯網行業外(如金融、運營商)的貢獻比例?

十、結尾

寒武紀的崛起,本質是中國科技企業「從0到1」突破的資本映射。5300 億市值背后,既有國產替代的時代紅利,也有技術突破的成長邏輯。它可能不是完美的公司——有技術短板,有競爭壓力,有庫存風險——但它代表了一個趨勢:當美國試圖用芯片為難我們,總有人會站出來,造出自己的「算力引擎」。

對於投資者而言,短期可跟蹤訂單落地與政策動向,長期需關注技術迭代與生態建設。這家企業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期,其未來既具備發展潛力,也可能在激烈競爭中迴歸理性。無論如何,它的每一步突破,都在書寫國產芯片的故事。

感謝您的閲讀與支持,希望Gangtise投研的分析能為您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您的認可,是我們持續輸出優質內容的較好動力!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