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普華永道再陷審計風波:王朝酒業案罰款160萬港元,「四大」光環失色

2025-10-16 23:46

【文/羽扇觀經工作室 王力】

10月16日,香港會計及財務匯報局發佈公告,對普華永道香港分支機構羅兵咸永道及兩名合夥人予以譴責,並處以罰款合計160萬港元,事由是其在王朝酒業審計工作中存在重大缺失。這已是這家全球頂級會計師事務所在一年內遭遇的又一監管處罰。

公告指出,普華永道在王朝酒業2010和2011年度的審計中,未能就收入確認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卻出具了無保留意見。2012年底,普華永道收到匿名舉報,稱王朝酒業存在收入誇大、虛構銷售額行為。隨后的內部調查證實,大量據稱已售出的葡萄酒產品實際尚未交付,仍存放於第三方倉庫。

這起十多年前的審計失敗案件在今日曝光,折射出普華永道當前面臨的嚴峻信任危機。從恆大地產4.41億元天價罰單、倫敦資本金融公司1500萬英鎊處罰,到如今的王朝酒業案,這家連續20年位居中國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榜首的機構,正遭遇進入中國市場以來最嚴重的聲譽挑戰。

業務數據同樣反映出普華永道的困境:普華永道2023年中國市場收入從2022年的79.25億元降至71.37億元;全球範圍內,其亞太地區2024財年收入下降5.6%至93億美元。自2024年3月恆大處罰落地以來,普華永道2023年度前八大A股審計客户均已公告與其解約,據Wind數據,這8家公司2023年合計爲普華永道貢獻4.78億元審計費用,已超過其審計收入的一半。隨着「四大」光環逐漸褪色,審計行業的深度調整正在展開。

審計失守的代價:從王朝酒業到恆大地產

王朝酒業案雖時隔多年,但其暴露的審計程序缺失具有典型意義。根據香港會財局公告,普華永道在2010和2011年度審計中,未能執行充分的實質性審計程序,對收入確認這一關鍵領域缺乏必要的職業懷疑。更嚴重的是,直到接到匿名舉報后,內部調查才發現大量聲稱已售出的葡萄酒產品仍存放於倉庫,並未實際交付。

如果説王朝酒業案是普華永道審計失敗的一個註腳,那麼恆大地產案則是一場全面潰敗。2024年9月13日,財政部和證監會對普華永道開出4.41億元罰單,暫停其相關業務6個月,並撤銷廣州分所。這是中國審計史上對會計師事務所的最嚴厲處罰。

普華永道自2009年恆大上市起擔任其審計機構,14年間累計收取審計費2.88億元。然而,在其「背書」下,恆大地產在2019和2020年度分別虛增收入2139.89億元和3501.57億元,虛增比例分別達50.14%和78.54%。證監會處罰決定書詳細列舉了普華永道的審計失敗:65個觀察項目中有51個未實際竣工交付,佔比78.46%;收入確認文件檢查中,390個已交樓樣本中有121個業主簽字日期晚於資產負債表日,佔比31.03%。

普華永道的審計問題並非孤例。在日本,其擔任東芝公司審計師七年卻未能發現連續財務造假;在英國,2024年因參與倫敦資本金融公司欺詐活動被罰1500萬英鎊;在中國,2024年因涉恆大財務造假被重罰從160萬港元到4.41億元人民幣,從單一項目缺失到系統性審計失敗,普華永道的問題反映了其在全球範圍內長期存在的質量管理隱患。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2019年檢查數據顯示,普華永道的審計失敗率達23.6%,雖低於畢馬威的50%,仍遠高於應有水平。

聲譽危機下的行業變局

王朝酒業案的曝光,正值普華永道在中國市場的困難時期。這家長期位居行業榜首的機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客户流失。自2024年3月恆大處罰落地以來,普華永道2023年度前八大A股審計客户均已公告與其解約,據Wind數據,這8家公司2023年合計爲普華永道貢獻4.78億元審計費用,已超過其審計收入的一半。

更值得關注的是,普華永道在最新一期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百家排名中首次缺席。這家自2002年以來連續20年位居榜首的機構,在2023年度排名中失去頭名位置。雖然官方未説明具體原因,但業內普遍認為與恆大案件處罰相關。

業務下滑也在全球層面顯現。普華永道2024財年全球總收入雖增長3.7%至553.8億美元,但亞太地區收入下降5.6%至93億美元。公司將其歸因於「中國內地市場需求減緩和澳大利亞經濟挑戰」,但市場觀察人士認為,恆大事件引發的信任危機纔是主因。

客户流失引發內部連鎖反應。從2024年3月開始,普華永道在廣州、上海、北京、深圳及香港等多地分所陸續裁員,涉及審計、諮詢及税務等業務線。同時,人才流失加劇:原資管主管合夥人薛競帶領團隊轉投容誠會計所;恆大審計項目團隊成員已離職;多位合夥人轉投其他「三大」或內資所。

審計行業競爭格局正在重構。從普華永道流失的客户中,超過六成轉向「四大」中的其他三家:11家改聘安永,10家選擇畢馬威,8家轉投德勤。安永華明2023年收入已達59.55億元,呈現趕超態勢。

本土會計師事務所也在此輪洗牌中獲益。立信、天健、信永中和、致同等內資所分別承接了原普華永道的客户,打破了長期以來國際「四大」壟斷優質客户的局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