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科技與產業動態快訊 2025年第041期

2025-10-16 17:25

(來源:廣州市工商聯)

科技與產業動態快訊

2025年

第041期

目錄索引:

#1.廣東院士成果轉化中心啟用,打通科創「最后一公里」     

#2.全國首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在廣東獲批上市     

#3.廣州發力IVD產業,成立促進會搶佔全球賽道    

#4.廣州舉辦新型研發機構院長沙龍,政企協同破解科創融合瓶頸     

#5.「蛟龍」號創北極深潛紀錄,中國極地探測能力躍階  

#6.中國AI產業規模破9000億,企業數量全球佔比15%    

#7.全球首個颱風專業AI智能體「智台」上線,分鍾級更新路徑、強度 

#8.我國全球最大超重力裝置啟動,領跑尖端科研與工程創新

#9.高通公司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決定立案調查     

#10.三星研發消費級「讀心」設備,腦機接口技術邁向生活化

#

廣州成果

01

廣東院士成果轉化中心啟用,打通科創「最后一公里」

9月26日,廣東院士專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在廣州設計之都啟用,由廣東院士聯合會設立,聚焦鏈接院士與企業,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

中心以三大抓手推進工作:組建新興產業專委會、共建企業科創學術委員會、籌建全重實驗室灣區轉化中心,並開展「院士入企」等行動,將高端創新資源注入產業鏈。其落子白雲區,依託當地超1200家高企、7000億級產業集羣的基礎,瞄準機器人、低空經濟等9大賽道。

02

全國首個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在廣東獲批上市

日前,廣州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熒光PCR法)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成為全國首個獲批上市的基孔肯雅病毒檢測產品。該試劑盒用於體外定性檢測基孔肯雅熱病疑似病例、其他需要進行基孔肯雅熱感染診斷或鑑別診斷者的血清樣本中基孔肯雅病毒核酸。

據悉,廣東省藥監局全程跟蹤指導,協調全系統的優勢資源,開闢綠色通道重點保障該產品加快註冊進程。從7月開始立項研製,到註冊檢測、臨牀試驗,到最后的註冊申報、審評審批,總共不到3個月的時間,創造了疫情應急產品註冊上市的「廣東速度」。

03

廣州發力IVD產業,成立促進會搶佔全球賽道

9月27日,廣州召開體外診斷產業大會,鍾南山院士指出IVD是「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關鍵支撐,呼籲構建「政產學研醫」生態。會上,集聚57家單位的市IVD產業促進會成立,標誌產業發展邁入新階段。

當前全球IVD市場年增近10%,2030年將破1300億美元,中國增速超20%。廣州依託全產業鏈基礎、醫療資源等優勢,將IVD作為生物醫藥核心賽道。促進會將建共享實驗室、補產業鏈短板,金域醫學、達安基因等龍頭牽頭,推動「研發-轉化-製造-應用」閉環。

此舉強化廣州產業協同創新能力,助力打造全球IVD創新中心,推動其成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城市名片,搶佔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

04

廣州舉辦新型研發機構院長沙龍,政企協同破解科創融合瓶頸

近日,廣州市科技局指導的新型研發機構院長沙龍舉辦,多家機構負責人圍繞產學研融合、成果轉化等議題研討,為廣州科創與產業協同獻策。

新型研發機構是打通「科研-產業」壁壘的關鍵平臺。院長們提出以聯盟為紐帶,通過「揭榜掛帥」、設產業基金等強化協同。聯盟已建「灣創小程序」等服務矩陣,助力供需對接。市科技局迴應稱,擬推創新聯合體、「先投后股」等支持政策,並建議機構平衡短期收益與長期轉化。

此舉凝聚創新共識,政企聯動優化科創生態,加速科技成果落地,為廣州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能。

#

中國力量

05

「蛟龍」號創北極深潛紀錄,中國極地探測能力躍階

10月4日,「蛟龍」號在北極完成我國首次冰區載人深潛,累計作業超10次,更實現與ROV無人潛器協同作業的突破,標誌其國產化升級后極區作業能力成熟。

此次科考由「深海一號」攜「蛟龍」號執行,在「雪龍2」號保障下,獲取多項關鍵發現:揭示北極底棲生物分佈差異,為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數據;發現疑似冷泉遺蹟,助力甲烷運移研究。

這一突破不僅填補我國北極冰區載人深潛空白,驗證深海裝備極端環境適應性,更強化我國在北極氣候、資源等領域的話語權,為「冰上絲綢之路」建設與全球極地治理提供科技支撐。

06

中國AI產業規模破9000億,企業數量全球佔比15%

10月3日,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AI產業規模超9000億元,同比增長24%;截至2025年9月,企業數量超5300家,全球佔比15%,形成全產業鏈體系。

產業鏈中,基礎層增速最猛,2024年收入3099億元、同比增54%,應用層以5665億元規模佔主導,智能硬件等終端應用提速。會上發佈十大關鍵詞,指向具身智能落地等趨勢,但仍面臨數據、泛化等挑戰。同時,我國已徵集167項AI標準建議,發佈20項標準。

這標誌我國AI從技術追趕到生態構建進階,標準與產業協同發展,為賦能新型工業化、爭奪全球科技話語權奠定基礎。

07

全球首個颱風專業AI智能體「智台」上線,分鍾級更新路徑、強度

9月29日,中國氣象局宣佈,全球首個颱風專業知識智能體「智台智能體」正式開啟對外測試服務。該智能體由多家機構共同打造,整合眾多科技成果,可分鍾級更新臺風路徑等數據,還能提供專業解讀、科普培訓等多種服務。

同日消息,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標準委)批准發佈《數據安全技術個人信息跨境處理活動安全認證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將於2026年3月1日實施。這是我國個人信息跨境安全管理領域首項國家標準,規定了相關方應遵守的原則、要求等,爲規範個人信息跨境處理活動提供依據,有助於提升活動透明度和可信性,促進個人信息依法合規跨境流動,為構建安全有序的國際數據流通環境提供支撐。

08

我國全球最大超重力裝置啟動,領跑尖端科研與工程創新

9月29日,杭州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超重力離心模擬與實驗裝置首臺離心機「CHIEF1300」啟動,其1300g・t容量為全球最大,遠超英、美同類設備,標誌我國打破技術壟斷。

該裝置由浙大牽頭建設,可產生1500倍常重力,通過「時空壓縮」效應將百年地質過程縮至數日,18臺機載裝置覆蓋多領域。預研中已實現可燃冰開採安全測試、強震壩基驗證等突破,還能製備高性能新材料。

作為國際前沿平臺,它將加速重大工程技術研發與基礎科學突破,賦能深海開發、防災減災等戰略領域,強化我國科研硬實力與全球科技話語權。

#

名企動態

09

高通公司涉嫌違反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決定立案調查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10月10日宣佈,因高通公司收購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報經營者集中,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市場監管總局依法對高通公司開展立案調查。

對此,前魅族科技CMO兼公司高級副總裁李楠評論稱:當年高通對壓根沒有使用他們芯片的魅族瞎收費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壟斷並且違法了。當年所有媒體,一些不明真相的用户,甚至一些法律界內部人士都説是我們錯了的時候。其實我就非常明確的知道,作惡的是高通,不是魅族。是有些人膝蓋太軟,加上時候未到。但是的確,我力主和高通打36個月的官司的意見沒有實現,我無話可説。欣慰的是,最終歷史證明,公正雖迟但到。

10

三星研發消費級「讀心」設備,腦機接口技術邁向生活化

10月6日,三星聯合漢陽大學發佈新型耳戴式腦電圖(EEG)設備,其體積遠小於傳統儀器,卻能精準捕捉腦電波信號,首次實現腦電波監測的日常場景落地。

該設備與AI算法協同,識別用户視頻偏好準確率達92.85%,還可監測睏倦程度,適配教育學習效率評估、駕駛疲勞預警等場景。未來計劃集成於AR/XR頭顯、無線耳機等產品,有望實現「意念控制」設備、感知情緒狀態等創新交互。

此舉標誌三星在消費級腦機接口領域取得突破,不僅為電子產品開闢「生理感知+智能交互」新賽道,更推動腦科學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為智能硬件產業升級與用户體驗革新提供核心支撐。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