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智能燃油車「戰力」拉滿

2025-10-16 12:12

今年「十一」假期期間,為激發當地汽車市場消費活力,天津、西安、蘇州、深圳等全國多地舉行車展及促銷活動,匯集各大車企最新車型,讓消費者在假期賞景散心的同時,賞車也成為一大消遣。

儘管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這些車展中毋庸置疑的「主角」,但近期上市的一汽奧迪A5L、吉利星越L全新東方曜及星瑞全新東方曜、上汽大眾凌渡L等眾多燃油車的熱度也不容小覷。細看這些燃油車新品均已悄悄披上智能化的「外衣」,試圖憑藉智能化再與新能源汽車一拼高下。

「智能」成燃油車賣點

「‘十一’假期8天假,我看了4天車。想看看油車,又覺得智能化功能不如新能源車。雖然我也不會經常用輔助駕駛功能,但有了總比沒有強。」成都市民劉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在燃油車與新能源車之間徘徊已久,但最終還是因為燃油車不夠智能而選擇新能源車。

與劉先生抱有一樣想法的消費者不在少數。一直以來,智能化多被看作是新能源汽車的專屬標籤,燃油車似乎註定成為汽車智能化時代的淘汰對象。然而,隨着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廣大燃油車用户的心智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吉利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範峻毅便表示:「燃油車的使用場景更加複雜,有用户希提出燃油車的智能化輔助駕駛,能不能像電動車那樣聰明、可靠。」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國內傳統燃油乘用車銷量達90.2萬輛,同比增長13.5%,燃油車市場已連續3個月保持增長。可見,燃油車依然存在不小的市場需求。如何滿足仍具備相當規模的燃油車用户的智能化需求,成為各大燃油車企穩住燃油車基本盤的關鍵所在。今年以來,諸多燃油車企開始在智能化上發起猛烈反攻,推出多款以智能化為賣點的燃油新品。

9月23日,廣汽豐田一次性迎來4款車型換代,2026款鋒蘭達、漢蘭達、賽那、凱美瑞四大全球車型一同上市。與以往換代不同的是,此次改款着重強化智能化與舒適性,力圖滿足油車用户的智能化需求。此次改款通過全系標配高算力車機芯片、語音交互系統、OTA功能等智能化配置,且全級別配備豐田TSS智能駕駛輔助,覆蓋高速路、城區、泊車三大場景。

以2026款凱美瑞為例,不僅升級了華為HiCar 5.0,還新增了Carlink智能互聯,並提供多達26項的智能輔助駕駛功能。廣汽豐田副總經理彭寶林表示:「我們一次推出4款重磅車型,不僅帶來最大規模的產品更新,而且重點強化入門版本配置,率先為油車用户實現真正的普惠平權,入門即超配。」

同期上市的吉利中國星全新東方曜系列也把智能化當作了主要賣點之一。在智能座艙上,星越L全新東方曜及星瑞全新東方曜均搭載了基於高通8155車規級芯片打造而來的Flyme Auto智能車機系統。該系統搭載的星睿AI大模型深度融合了DeepSeek大模型,為用户提供流暢、精準的語音交互體驗。在輔助駕駛方面,新車首次搭載了千里浩瀚H3智駕方案,採用「11個高清攝像頭+3個毫米波雷達+12個超聲波雷達」的傳感器組合,算力超128TOPS,可支持高速NOA等功能。

9月27日上市的奇瑞瑞虎9X同樣將智能化作為「中國新燃油」戰略的一大亮點。據悉,全新上市的瑞虎9X首次搭載了獵鷹500智能輔助駕駛系統,可實現20條定製路線城市領航、高速NOA及300余種場景智慧泊車等功能。

2025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期間,保時捷發佈了全新一代中國專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系統已進入測試驗證階段,預計於2026年正式裝車。屆時,這一系統不僅會在保時捷新能源產品序列上上車應用,同樣會惠及旗下燃油車型。

於今年3月率先喊出「燃油車也要智駕」口號的一汽-大眾,推出了「燃油車三步走」智駕路線圖。根據規劃,一汽-大眾在智駕1.0階段將普及燃油車核心高階智駕功能;今年第36周開啟智駕2.0,實現端到端大模型上車;2026年開啟智駕3.0,智駕功能覆蓋全國100%高速路段和城市路段。

能不能做好智能化?

根據佐思汽研的報告,今年1~5月,燃油車L2功能標配裝車率在40%以上,L2.5功能標配裝配率呈增長趨勢,由去年的0.9%增至1.2%。據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傅強透露,用户調研顯示,「智能化」已成為用户選擇上汽大眾燃油車「PRO家族」產品的三大核心要素之一。可見,智能化正在成為燃油車提升差異化競爭力的新籌碼。

不過,燃油車究竟能否做好智能化?對此,早在2024年,嵐圖汽車董事長、總經理兼首席執行官盧放便曾表示,基於傳統燃油車做不了智能車。「智能化是建立在電子技術快速發展、芯片和通訊技術加速升級、算法持續迭代的基礎之上的。」盧放認為,燃油車做智能化要建立在電子技術發展之上,但燃油車在智能化方面存在系統反應時間長、冗余不足等先天性短板,並非搭載智能化的最好載體。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胡堅耀告訴記者,燃油車智能化此前一直未能得到快速發展,主要是因為其技術架構受限,進行智能化改造有天然缺陷。「燃油車的分佈式電子電氣架構與新能源汽車的域控或中央計算相比,數據傳輸速度與處理能力差距巨大。」胡堅耀稱,由於技術架構本身的缺陷,燃油車智能化最終在動力響應、能耗、智能駕駛實時性、協同能力等方面均與新能源汽車存在差距。此外,由於缺乏大容量電池,燃油車智能駕駛系統的供電也成為一大難題。

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紀雪洪也表示,傳統燃油車是分佈式、模塊化系統,反應相對較慢。而智能化功能的實現對反應速度要求極高,這意味着燃油車要做好智能化,必須進行更多適應性調整。

一汽奧迪A5L便誕生於奧迪專為智能化打造的燃油平臺PPC,其搭載了E³1.2電子電氣架構,採用域集中式設計整合動力、智駕、座艙算力,支持千兆以太網傳輸,為華為乾崑智駕提供充足硬件冗余。吉利中國星全新東方曜系列則採用GEEA 3.0電子電氣架構,改變傳統燃油車的分佈式電子電氣架構,可使整車信號傳輸速度提升200倍。

「這些適應性改造必然會帶來燃油產品成本的增加,而且從經濟成本考量,特別是市場回報率比較低。」紀雪洪稱。胡堅耀也指出,長期來看,燃油車若想實現L3級以上智能駕駛功能,還需加裝線控轉向、域控制器等硬件,成本會顯著上升。

不過,上汽大眾黨委書記、總經理陶海龍認為,「燃油車難以智能化」的説法如今已不成立,隨着技術發展,油車也能提供智能座艙、高階輔助駕駛等功能。卓馭科技首席執行官沈劭劼也表示,儘管不比新能源車型擁有更充足的電力和液冷支持,但燃油車也能搭載高階輔助駕駛,並可實現高速路巡遊功能。

奏響本土化合作主旋律

爲了突破燃油車存在的天然侷限性,為燃油車用户提供媲美新能源汽車的智能用車體驗,不少車企,尤其是合資車企,都選擇了與本土供應商合作。胡堅耀認為,燃油車企與華為、卓馭科技等本土供應商的合作可以通過技術賦能、生態整合等方式提升燃油車智能化水平,在短期內提升局部體驗。

以廣汽豐田為例,其發佈的4款2026款全球車型均搭載了華為Hi‐Car 5.0。華為終端雲服務負責人胡小清表示,華為與廣汽豐田從2021年確定合作,2022年啟動開發,2023年開始交付8款車型,2024年和2025年進入量產高峰,合作新車大批量上線。

除廣汽豐田外,上汽奧迪也選擇與華為牽手,推動燃油車智能化轉型步伐。據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產品營銷部部長聶奕介紹,華為乾崑通過與上汽奧迪深度合作,共同破解了燃油車智能化的三大核心挑戰,即穩定的能耗管理、實時的數據閉環以及精準的運動響應。在雙方合作下,全球首款搭載華為乾崑智駕系統的燃油車——上汽奧迪A5L Sportback於8月正式上市。該車搭載了32個高性能傳感器,包含12個高清攝像頭、6個毫米波雷達及12個超聲波傳感器,並搭載2顆配備恆温自清潔系統的激光雷達,可實現城區領航輔助駕駛、複雜匝道匯入駛出、120米循跡倒車等智能輔助駕駛功能。

此外,東風日產與華為在智能座艙領域也展開深度合作。9月24日,東風日產宣佈,東風日產天籟將成為全球首個搭載華為鴻蒙座艙Harmony Space 5的燃油車。與此同時,天籟還將搭載HUAWEI SOUND,預計於今年第四季度正式上市。

上汽大眾則與卓馭科技合作,逐步推進其燃油車智能化。上汽大眾最新的PRO家族燃油車型(帕薩特PRO、途觀L PRO、途昂PRO)均搭載了卓馭科技提供的慣導雙目輔助駕駛系統。陶海龍表示:「只要法規允許,我們隨時能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L3產品。」

不久前上市的一汽-大眾全新攬境首次發佈了IQ.Pilot增強駕駛輔助系統,率先在燃油車陣營中實現高速領航輔助落地。

保時捷全新一代中國專屬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同樣基於中國本土團隊主導研發,並與博泰車聯(PATEO)等本土夥伴展開深度合作,在展現保時捷品牌基因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前沿科技、解決中國用户痛點,更貼近中國用户的數字化用車需求。據悉,該系統不僅採用了沉浸式人機交互設計(HMI),基於語言模型的AI語音助手還可實現精準、快速、無縫人機對話。此外,基於中國用户真實需求,系統完成對中國主流數字生態的全面整合,覆蓋主流音樂、網絡電臺與視頻等應用,並可兼容安卓、Apple CarPlay和HUAWEI HiCar。

油車為帆 助力智能化「出海」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郭守剛介紹,今年1~7月,我國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L2級)的乘用車新車累計銷量已達775.99萬輛,滲透率達62.58%,5G和C-V2X裝配量超300萬輛。在北京等一線城市,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L2級)的乘用車新車滲透率更接近70%。可見,我國汽車產業在智能化轉型上已步入快車道。

車百會理事長張永偉指出,在智能化上中國汽車產業已實現終端先行,產業生態越來越豐富,但若想鞏固擴大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優勢,還需推進智能化「出海」。如今,燃油車紛紛加碼智能化,無疑為我國智能化「出海」帶來巨大發展機遇。

「燃油車智能化在海外市場或許會有更大發展空間。」紀雪洪告訴記者,當前海外市場由於能源結構、基礎設施建設等原因,電動化轉型較緩慢。然而,在智能化發展上,一如智能手機發展,全球消費者對於智能化有較高需求。因此,在燃油車佔據較大海外市場份額,且海外消費者對於汽車智能化需求與日俱增的背景下,燃油車智能化在海外市場迎來較大發展空間。在紀雪洪看來,本土供應商要搶抓這一發展機遇,通過與整車企業建立合作關係,藉機進入海外市場汽車智能化配套體系之中,實現智能化零部件「出海」。

在前不久舉行的2025年慕尼黑車展上,卓馭科技完成歐洲首秀,其與大眾汽車攜手開發的IQ.Pilot增強輔助駕駛系統,不僅實現了燃油車型上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部署,還首次在全球範圍內將端到端大模型應用於燃油車高速領航輔助,通過海量數據訓練形成「類人腦思考」能力,高速自動變道、自主上下匝道等場景更加絲滑。

目前,卓馭科技已成為首批同時獲得大眾集團及中方合資企業認證的中國供應商之一。依託與大眾的深度合作,卓馭科技順勢發佈歐洲戰略,計劃以德國為戰略支點,優先深化與歐洲頭部車企的合作關係,重點對接歐洲整車製造商(OEM)以及中國車企對高性價比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需求。預計明年內,卓馭在歐洲佈局的測試車輛、測試場景將覆蓋德國全境,未來還將持續在歐洲加大算力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

「智能化體驗已成為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這倒逼燃油車進行智能化升級。明年將會有更多傳統車企進行燃油車的智能化升級。」在胡堅耀看來,從智能座艙、輔助駕駛局部功能體驗上看,目前燃油車與新能源汽車差距不大,但長期來看,電動化、智能化的一體化發展仍然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