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43天套現5.44億,「防水茅」東方雨虹還在還「地產債」

2025-10-16 19:08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未來可棲

  10月13日,東方雨虹一則公告打破行業沉寂:控股股東、實控人李衞國已完成既定減持計劃,累計拋售4632.87萬股,佔總股本1.9395%,套現金額達5.44億元。

  這場始於7月3日預披露的減持,最終以「精準卡點」收官——李衞國通過兩種方式完成操作:9月5日至26日以集中競價方式減持2382.52萬股,均價11.81元/股;8月29日至10月10日以大宗交易減持2250.35萬股,均價11.69元/股,價格區間穩定在11.26-12.79元 / 股。

  減持后,李衞國及其一致行動人李興國持股比例從22.68%降至20.74%,但仍牢牢掌控公司控制權。

  東方雨虹給出的官方解釋是:「資金主要用於償還債務,預計質押率進一步下降,可化解經營風險」。

  圖片來源:企業官網

  01 「防水茅」陷入「套現局」

  作為A股曾經的「防水茅」,東方雨虹如今卻陷入「減持-分紅-套現」的循環,並直接誘發了公司實控人的一連串減持、違規操作,引發了投資者的擔心。

  在此之前,李衞國曾於2024年減持4053萬股,套現6.5億元,加上本次套現,合計近12億元,主要用於兑付「員工持股計劃」兜底承諾(1400名員工持股4947.1665萬股,均價55.78元/股,合計虧損約18億元),以及通過減持資金償還15億元到期債務,緩解李衞國可能遭到的平倉風險。

  李衞國在減持公告中強調「降低經營風險」,但市場更關心在質押率仍高、現金流緊張的情況下,下一輪套現是否正在醖釀?一連串的資金鍊「救急」操作背后,公司的持續運營是否能回到健康通道?

  今年8月,北京證監局出具警示函,查實2023-2024年東方雨虹通過銷售人員借款、財務轉賬等方式,向李衞國輸送6950萬元資金,構成關聯方資金佔用且未披露。

  與此同時,2024-2025年,東方雨虹在公司利潤連續下降(2024年度歸母淨利潤僅有1.08億),兩年累計分紅超70億元,老闆李衞國個人分得21億元,被質疑「用公司資金補個人窟窿」。

  截至2025年10月,李衞國仍持有東方雨虹4.84億股,以當前股價計算,對應市值超65億元,理論上仍有10次以上大額減持空間。這種「低持股高控制」的結構(20.74% 持股掌控300億市值公司),使得其個人財務決策深刻影響企業走向,最終也演變成了一場投資者眼中的控制權遊戲與信任危機。

  02  始於房地產的困局

  減持套現、不計成本分紅等被市場質疑的操作,與李衞國高質押、高套現的行為形成閉環,暴露出公司治理的深層隱患。而東方雨虹的困局是從2021年之后房地產行業下滑開始的。

  作為依賴地產工程的龍頭企業,東方雨虹2021年TOP30房企貢獻營收佔比達45%,而恆大、融創等頭部房企暴雷直接引發訂單崩塌。

  2024年,東方雨虹工程施工收入同比驟降32.34%,直銷業務(主要對接房企集採)2025年上半年下滑28%,僅剩20.4億元。更嚴峻的是客户結構崩塌,2022年仍有65%的TOP100房企採用其產品,2024 年因回款風險主動放棄大量直銷項目,導致營收縮水14.52%。

  更嚴重的是應收賬款淪為「壞賬黑洞」。截至2025 年上半年,應收賬款高達94.09億元,佔營收比重69.34%,其中恆大、融創等暴雷房企欠款佔比超62%。

  具體來看,恆大暴雷直接導致壞賬計提超5億元,綠地集團欠付的9.91億元中僅6.4億元通過以房抵債收回,金科股份欠款則需通過競拍其持有的3268萬股金科服務股票處置變現。2024年計提壞賬近28億元,相當於當年淨利潤的26倍。

  應收賬款黑洞,最終導致了東方雨虹利潤與現金流雙重滑坡。

  東方雨虹的現金流已經岌岌可危,2024年分紅后可用資金僅23.83億元,不足短期債務的43%。2025年上半年貨幣資金56億元,仍無法覆蓋71億元短期債務。

  公司的利潤也陷入持續下降的困局。2024年,東方雨虹歸母淨利潤僅1.08億元,同比暴跌95.24%;2025年上半年,受中小企業價格戰(非標瀝青卷材價格從45元/㎡降至28元/㎡)與壞賬計提壓力影響,公司淨利再降40.16%,毛利率從35%跌至22.6%。

  在業績不振的情況下,東方雨虹和李衞國只能通過資本操作緩解眼前的危機。

  2024年,東方雨虹在僅賺1.08億元的情況下,推出合計58.81億元的分紅方案,分紅率高達5445.37%。這一「破產式分紅」遭監管關注后,公司將年度分紅從44.19億元砍至22億元,卻在2025年上半年補充分紅22.1億元,完成「暗度陳倉」。

  兩次分紅中,公司實控人李衞國以5.31億股持股分得約13億元;2025 年中期分紅再獲約5億元,疊加2024年減持套現6.52億元、2025年套現5.44億元,兩年內通過上市公司變現超29億元。

  03  去地產化轉型

  作為上市公司,東方雨虹的股價反映出市場情緒和投資者的信任度。其市場在2021年攀上1581億元高點之后,就一路下滑,目前已蒸發超1260億元,跌幅約80%,反映市場對其地產依賴模式的否定。

  面對危機,東方雨虹開始「去地產化」轉型,反向建立房企徵信預審機制,賬期超3個月的訂單一律拒接,提高新籤項目預付款比例。然后,使用金融方式(將優質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增加短期現金流。

  同時,東方雨虹試圖通過渠道轉型破局,發力零售與工程渠道,佈局新能源賽道。

  一方面,東方雨虹開拓了非房賽道,重點佈局基建、市政工程、工業建築領域。2025年上半年非房業務收入佔比提升至41%(2021年僅28%),其中市政項目訂單同比增長27%。

  另一方面,東方雨虹同步發力C端零售,推出「雨虹」家庭防水品牌,聚焦修漏、美縫等領域,在存量房市場找增量,並要求高管團隊「放下500強架子」,在三四線城市建立1000家社區服務站,直接對接家裝用户,從 「工程供應商」向「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轉型。2025年上半年,這塊業務覆蓋7萬戶家庭,客單價約8000元。

  近期,東方雨虹在在海外市場進一步動作,投資8.8億元收購智利頭部建材商Construmart,同步在馬來西亞、加拿大建廠,強調「海外是長期糧倉」,定下了3年內海外收入佔比突破15%的業績目標。

  2025年上半年財報數據顯示,東方雨虹轉型成效初顯,非房業務與海外業務合計貢獻營收 45%,較2021年提升17個百分點,但但轉型期費用激增進一步侵蝕利潤,公司短期現金流承壓,距離徹底擺脫地產周期仍需3-5年時間,東方雨虹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為轉型提供空間。

  東方雨虹管理層表示,未來三年將堅持「收縮地產、深耕非房、發力海外」戰略不動搖,同時通過數字化供應鏈系統提升運營效率,力爭實現毛利率重回30%以上。

  市場對東方雨虹的這一系列舉措反應積極,股價較年內低點反彈近50%,但在關鍵時期,公司實控人李衞國的一系列「短期急救」操作再次引發信任危機。

  10月16日,東方雨虹再發一則新公告:近日接到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衞國先生函告,獲悉李衞國先生所持有本公司的部分股份(13,150,000股)辦理了解除質押手續……完成本次部分股份解除質押后,李衞國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李興國先生累計質押所持公司股份為 212,302,198 股,佔公司總股本的8.89%,佔其所持公司股份的42.86%……李衞國先生看好公司長期發展,本次股份解除質押事項目前不存在引發平倉的情形。

  儘管如此,市場仍對其質押歷史心有余悸。過去三年,李衞國多次將股份質押融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累計質押峰值一度超過所持股份的70%。每一次資本騰挪背后,都是地產下行周期中企業的艱難求生。如今雖逐步解押,但42.86%的質押率依舊高企,反映出轉型路上資金壓力未真正消解。投資者所期待的不僅是戰略方向的正確,更是治理透明與財務穩健的迴歸。李衞國也需要在通過減持與分紅解決資金燃眉之急的同時,儘快在業務轉型方向上完成破局。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