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6 17:01
新酷產品第一時間免費試玩,還有眾多優質達人分享獨到生活經驗,快來新浪眾測,體驗各領域最前沿、最有趣、最好玩的產品吧~!下載客户端還能獲得專享福利哦!
近期,蘋果公司新任COO Sabih Khan走訪中國供應鏈,從瑞聲科技常州工廠的iPhone 17 Pro均熱板產線,到藍思科技泰州工廠的中框生產線,兩大供應商用17年與19年的合作沉澱,展現了蘋果供應鏈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智造」的升級軌跡,更勾勒出科技巨頭與本土企業在技術、綠色、人才領域深度綁定的全新圖景。
技術共生:從單一組件到全鏈條創新
蘋果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早已突破「甲方下單、乙方生產」的傳統模式,進入聯合研發的深度共生階段。這種共生關係,在瑞聲科技與藍思科技的生產車間里體現得淋漓盡致。
瑞聲科技的超薄均熱板,成為iPhone 17 Pro系列散熱性能的關鍵。其背后是多項突破性工藝的協同:蘋果與瑞聲聯合研發的彈夾工裝,不僅取代傳統塑料托盤提升物流效率,還減少了塑料浪費;碳納米塗層技術讓石墨工裝耐磨性提升50%、壽命延長一倍;主要生產環節100%回收銅材料的使用,更是將環保理念融入生產源頭。在注水除氣環節,工業相機定位與超細針頭注水配合真空處理,確保均熱板腔體的高真空度,最終實現冷熱端温差控制在2°C以下,遠優於行業5°C的標準。
藍思科技則在智能製造領域打造標杆。泰州工廠的CNC精細加工區,自主移動機器人(AMR)憑藉自主感知與自適應能力,實現主動上下料與智能任務調度,配合高精度手眼二次定位技術,大幅降低人為失誤;
「一線流」組裝線貫穿40余道全自動工序,通過鐳焊、點膠與鎖附的無縫銜接,徹底解決傳統生產中「斷點多、半成品堆積」的痛點;自動外觀檢測(AOI)設備不僅實現標準化檢驗,還支持快速跨機種切換,靈活應對多型號生產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蘋果的技術賦能並非單向輸出。瑞聲科技基於Mac mini硬件與機器學習搭建的自動化測量系統,藍思科技即將在崑山啟動的金屬材料研發中心,都體現出中國供應商從「技術跟隨」到「技術共創」的轉變,而這些創新最終又反哺蘋果產品的競爭力。
綠色轉型:供應鏈的「碳中和承諾」
2030年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是蘋果提出的明確目標,而中國供應商正成為這一目標的核心踐行者。從能源使用到廢棄物處理,綠色生產已滲透到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
瑞聲科技早已加入蘋果的供應商清潔能源項目、零廢棄物項目及清潔水項目,在生產中積極採用回收材料,將環保理念融入原材料採購與生產流程。藍思科技則更進一步,在中國為蘋果生產供能的環節已實現100%可再生能源覆蓋,陽極工序中水回收率超80%,已有5個園區獲得UL廢棄物零填埋認證,形成「資源-生產-回收-再利用」的閉環綠色製造模式。
這種綠色轉型並非孤立行動,而是蘋果與供應商協同推進的結果。蘋果通過技術標準制定、資源支持,引導供應商落實環保措施;供應商則結合本土生產實際,將綠色理念轉化為可落地的工藝方案。例如藍思科技的鋁屑100%回收、瑞聲科技的塑料托盤替代,都是「大企業引領、中小企業跟進」的供應鏈環保協作典範。
更具長遠意義的是,蘋果聯合清華大學開展的碳中和能力提升項目,為供應鏈綠色轉型注入人才與技術動力。清華大學學生深入藍思科技工廠,圍繞冷熱源系統能效提升、工廠範圍一減排技術路徑等課題開展研究,形成兼具理論深度與實踐價值的解決方案。這種「產學研」協同模式,不僅為企業解決了實際環保難題,還為行業培養了懂技術、懂環保的複合型人才,推動綠色創新從「單點突破」走向「系統升級」。
人才賦能:供應鏈的「可持續基因」
如果説技術與綠色是供應鏈的「硬實力」,那麼人才培養就是支撐其長期發展的「軟實力」。蘋果通過供應商員工發展基金,為中國供應商搭建起完善的人才成長體系,讓技術工人與工程師在產業鏈中實現價值提升。
瑞聲科技的張鑫是這一體系的受益者。2014年加入公司時,他只是一名設備工程師,2023年參加蘋果自動化技術員培訓后,不僅通過認證成為講師,還開發18類精品課程,開展75場培訓覆蓋759人次,從「技術操作者」成長為「技術傳播者」。培訓中涵蓋的工藝原理、設備結構、失效模式等內容,幫助他明確「做什麼、怎麼做、為什麼這樣做」,這種系統化培養讓技術人才能夠快速勝任複雜生產需求。
在藍思科技,蘋果的培訓項目同樣結出碩果。參加個人領導力項目的張瑩,從「被動聽」轉變為「主動理解」,學會用有效溝通解決工作問題;班長楊旭則通過個人領導力項目課程掌握心態的轉換與時間調配能力,提升團隊管理效率。在工業機器人領域,裴照楠從機器人培訓項目學員成長為內部講師,開發三門專業課程;老員工葛玉紅則通過線上理論與線下實踐結合的培訓,擺脫「自學+同事帶教」的傳統模式,大幅提升機械手操作與維護效率。
這些人才成長故事的背后,是蘋果對供應鏈「可持續性」的深層理解——只有讓員工在產業鏈中獲得成長,供應商才能保持技術活力與生產穩定性,進而實現整個供應鏈的長期健康發展。從自動化技術員到領導力培養,從殘障員工教育到學徒制項目,蘋果的培訓體系覆蓋不同崗位、不同層級,為中國供應鏈打造了一支「留得住、用得上、能成長」的人才隊伍。
結語:供應鏈的「雙向成就」
從2006年藍思科技為第一代iPhone提供玻璃面板,到2025年瑞聲科技為iPhone 17 Pro打造先進均熱板,蘋果與中國供應商的合作,早已超越簡單的商業夥伴關係,成為「雙向成就」的典範。蘋果通過技術標準與環保理念,推動中國供應商實現從「製造」到「智造」的升級;中國供應商則以創新能力與執行力,為蘋果產品提供核心競爭力支撐,更在綠色生產、人才培養領域形成可複製的行業經驗。
隨着藍思科技崑山研發中心的啟動、瑞聲科技在新材料領域的探索,以及碳中和項目的持續推進,蘋果供應鏈的中國故事還將繼續書寫新的篇章。這場曠世合作證明,全球科技產業鏈的未來,不在於「誰主導誰」,而在於「誰能與誰更好地協同創新」——而蘋果與中國供應商的實踐,正是這一趨勢的最佳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