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印度平臺Kuku獲8500萬美元融資,移動內容領域競爭加劇

2025-10-16 17:11

  印度敍事平臺 Kuku(獲谷歌投資支持)近日完成 8500 萬美元新一輪融資。目前,印度移動優先的內容市場競爭日益激烈,該平臺計劃藉此筆資金擴大其音頻和視頻內容服務規模。

  Kuku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拉爾・錢德・比蘇(Lal Chand Bisu)向 TechCrunch 證實,此輪 C 輪融資由 Granite Asia(前身為 GGV 紀源資本)領投,融資后 Kuku 估值較此前翻倍,達到約 5 億美元。參與本輪融資的還有 Vertex Growth Fund、 Krafton(魁匠團)、國際金融公司(IFC)、Paramark、印度 Tribe Capital 以及 Bitkraft 等機構。

  比蘇還透露,本輪融資包含二級交易,部分 Kuku 早期投資者通過向新投資者出售股份實現部分退出。其中,谷歌此前持有 Kuku 不到 2% 的股份,此次將完全退出。

  印度擁有超 10 億互聯網用户和約 7 億智能手機用户。在極低的數據成本與便捷的小額支付推動下,該國數字內容消費正實現爆發式增長。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近期表示,印度 1GB 數據的價格甚至低於一杯茶。此外,印度政府支持的統一支付接口(UPI)—— 一種支持銀行賬户間即時數字支付的系統 —— 也讓數字交易變得簡便且普及。這兩大因素不僅讓印度市場對 Instagram、YouTube 等全球平臺具備吸引力,也為 Kuku 等本土平臺創造了競爭優勢,使其能通過印度地方語言內容觸達廣大受眾。

  根據安永(EY)今年 3 月發佈的報告(PDF 文件),2024 年印度數字媒體首次超越電視,成為該國傳媒娛樂行業最大細分領域,貢獻了 32% 的總營收,達 8020 億印度盧比(約合 91.3 億美元)。該報告還預測,2024 年至 2027 年期間,數字媒體的複合年增長率將達 11.2%。

  巨大的增長潛力促使 Kuku 等平臺嘗試新內容形式,其中就包括近期流行的 「微短劇」—— 專為移動端觀看設計的短篇幅連載視頻故事。這種形式不僅在印度初創企業中迅速走紅,還吸引了全球平臺的關注。例如,Meta(元宇宙平臺公司)近期就在印度推出了面向 Z 世代受眾的微短劇系列。

  Kuku 成立於 2018 年,最初通過音頻平臺 Kuku FM 提供有聲書服務,在印度內容消費者中獲得關注。此后,該公司不斷擴充產品矩陣,目前運營兩大核心平臺:一是 Kuku TV,以豎屏短劇形式呈現長篇故事;二是 Kuku FM,主打音頻類內容。據 Kuku 透露,這兩大平臺提供超過 8 種印度地方語言的內容,付費用户數已突破 1000 萬,而 2023 年上一輪融資時這一數字僅為 200 萬。

  比蘇表示,自上一輪融資以來,Kuku 的用户平均收入(ARPU)實現翻倍,整體規模增長 10 倍,但他未披露具體財務數據。他還指出,約 80% 的用户來自非一線城市。

  在用户性別分佈上,Kuku 男性用户佔比約 60%,女性用户佔比 40%;且大部分用户年齡在 25 至 35 歲之間。

  Kuku 採用付費訂閲模式,提供三種套餐:月付 199 印度盧比(約合 2 美元)、季付 499 印度盧比(約合 6 美元)、年付 1499 印度盧比(約合 17 美元)。比蘇稱,季付套餐最受用户歡迎。

  他表示,用户平均每天在 Kuku 平臺上花費 100 分鍾,且超 90% 的訂閲用户每月都會保持活躍。

  Kuku 的內容主要來自第三方創作者,目前已合作約 1 萬名創作者。比蘇透露,其中超 50% 的創作者來自小城鎮和非一線城市,且 Kuku 每月向創作者支付的費用約為 4 億印度盧比(約合 450 萬美元)。

  Appfigures 向 TechCrunch 提供的數據顯示,在 Kuku 旗下產品(包括 Kuku TV、宗教內容應用 Kuku Bhakti—— 主打印度神話故事,以及微短劇平臺 StoRizz)中,Kuku FM 的下載量和用户消費額均位居首位。

  截至 9 月,Kuku 旗下應用總下載量已超 2.29 億次,其中 Kuku FM 達 1.22 億次,Kuku TV 達 8800 萬次。用户消費總額超 400 萬美元,其中 Kuku FM 貢獻 280 萬美元,Kuku TV 貢獻 130 萬美元。

  Appfigures 數據還顯示,僅 2025 年一年,Kuku 旗下應用下載量就超 1.34 億次,同比增長 533%;用户消費額達 190 萬美元,同比增長 156%。

  比蘇向 TechCrunch 表示,從內容消費規模來看,Kuku TV 已超過 Kuku FM,佔總使用時長的 60% 以上。

  這家總部位於班加羅爾的初創公司已搭建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工作室,以簡化內容創作流程。該工作室運用人工智能工具實現多語言翻譯和按需廣告製作,所使用的軟件既包括 OpenAI、ElevenLabs 等外部人工智能公司的產品,也包含 Kuku 自研的工具。

  「我們正將大部分精力轉向自研工具,因為現在我們擁有大量自有數據。用這些數據訓練模型,產出效果會比使用外部工具好得多。」 比蘇向 TechCrunch 解釋道。

  不過,Kuku 並未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自主創作內容,而是利用該技術協助創作者為平臺開發音頻和視頻故事。比蘇表示,這些工具可幫助生成標題、情節、劇本、對白和縮略圖,而實際的音視頻製作仍由人工完成。

  他補充稱,Kuku 約 70% 至 80% 的工作由生成式人工智能驅動,剩余 20% 仍依賴人工。

  比蘇透露,Kuku 計劃利用新一輪融資邀請名人(包括影視界人士)參與內容創作,以提升內容質量,但他未提及具體人選。

  儘管發展勢頭良好,Kuku 仍面臨來自本土競爭對手的激烈挑戰,其中最主要的是 Pocket FM—— 該平臺同樣提供音頻和視頻敍事內容,並已多次以版權侵權為由起訴 Kuku。最近一次訴訟中,德里高等法院已禁止 Kuku 發佈 5 部存在版權爭議作品的新劇集。

  對此,比蘇表示,Pocket FM 的訴訟意在干擾投資者。「每次我們進行融資,他們(Pocket FM)都會去法院提起訴訟,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他還指出,Kuku 設有專門團隊,會人工審覈所有上傳內容,覈查是否存在版權侵權問題;同時,公司還開發了相關工具,可檢測創作者上傳的是否為受版權保護的內容或第三方內容。

  「本輪融資的部分資金也將用於改進這些工具 —— 我們計劃投資相關技術,以識別創作者是否使用了他人的作品。」 比蘇説。

  Appfigures 數據顯示,與 Pocket FM 相比,Kuku 的下載量更高,但應用內購買收入明顯較低。此外,Kuku 的下載量和收入主要來自印度;而 Pocket FM 雖有 82% 的下載量來自印度,但其 98% 的收入卻來自海外市場。

  Appfigures 數據還顯示,2025 年 Kuku 的下載量和用户消費額均實現顯著增長;而 Pocket FM 的下載量同比下降 21%,至 3800 萬次,但用户消費額同比增長 61%,達 1 億美元。

  儘管如此,Kuku 仍計劃將新一輪融資用於以下方面:升級人工智能和數據基礎設施;擴大現有 150 人的團隊規模,招聘技術和內容領域的新人才;深化與創作者的合作;並在印度及海外市場擴大業務規模。目前,Kuku 已在中東和美國測試其服務,並計劃於 2026 年正式進軍美國市場。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