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6 15:52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國網英大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長三角金融中心主任,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闖出席並參與主題為「上海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與實踐」的對話。
朱闖指出上海在ESG的思想理念、政策機制和行動實踐上全面領先。他認為未來需簡化ESG實踐以提升可操作性,並應抓住能源清潔替代、電力需求增長等趨勢,利用上海的創新優勢推動綠色轉型。
以下為對話全文速記:
主持人(嚴弘):
大家下午好!很高興有機會與在座幾位嘉賓一起探討上海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與實踐。今天上午,屠光紹主席為大家解讀了剛剛發佈的《2025上海ESG發展報告》,對上海ESG的發展情況做了簡明扼要的介紹。過去一年,上海在ESG領域持續深耕,從制度創新到實踐落地,形成了具有國際視野與本地特色的可持續發展格局。今天發佈的報告不僅總結了城市層面的最新進展,也凝聚了各方在研究和實踐中的智慧與努力。
本報告由上海高級金融學院與15家上海各行業的機構和企業共同撰寫。今天的圓桌討論希望藉此機會回顧報告內容,分享研究中的思考與體會,共同探討上海經驗的新內涵,並從各自視角展望上海ESG的未來發展方向。
首先,我簡要介紹今天到場的嘉賓,他們都為今年上海ESG發展報告做出了突出貢獻: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長賴曉明先生,負責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的建設與運維,同時也是上海市碳交易試點及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的全國交易平臺。
浦發銀行戰略發展部前總經理、現浦發研究院領導李麟先生,浦發銀行在綠色金融和ESG服務方面成績顯著。
安永大中華區ESG可持續發展主管合夥人李菁女士,深耕企業可持續發展領域,經驗豐富。
太保集團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汪倩女士,太保在綠色保險賽道創新突出,多次創下全國首單。
國網英大碳資產管理(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長朱闖先生,公司圍繞碳平衡雙輪驅動,為電網供應商提供一站式綠鏈綜合服務,實踐經驗豐富。
各位嘉賓所在的機構是報告的重要參與者,對上海ESG發展的動向和成果有深刻洞察。我的問題是:過去一年上海ESG發展中最值得關注的亮點或獨特優勢是什麼?在ESG生態建設中,政府、金融機構和社會組織如何協同發揮作用?企業和機構如何發揮領導力,形成合力?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打通?請各位從各自角度發表見解。首先有請賴曉明總。
賴曉明:
謝謝主持人。環交所很榮幸參與本次報告的編制,我對報告的發佈表示祝賀。關於上海ESG發展的整體印象,我用三個關鍵詞概括:
第一是市場領先。上海企業發佈ESG報告的比例領先全國,2024年上海上市企業中發佈ESG報告的佔比達56.76%,首次過半。在碳排放覈算、能效提升、環保投入等關鍵議題上,上海企業也表現突出。以金融企業為例,2021年起實現ESG報告全覆蓋,並持續至今。
第二是國企引領。上海國企在ESG推進中發揮示範作用,2017年發佈ESG報告的國企比例為47.9%,2024年提升至89%,進步顯著。碳信息披露方面,超半數市屬國企重視並積極披露。
第三是國際接軌。上海有一批在A股、港股跨市場上市的企業,在氣候風險分析、綠色供應鏈管理等國際關注度高的ESG議題上實踐領先。2024年,進行氣候風險分析和制定綠色供應鏈政策的企業比例分別達90%和85%。
上海的優勢是整體性的:擁有專業研究機構、高校和人才基礎,以及資本市場、碳市場等專業化平臺,還有各類企業共同推動實踐,構成了上海在全國ESG發展中的領先優勢。
主持人(嚴弘):
謝謝賴總。下面請李麟總分享。
李麟:
我對本次報告印象最深的是定位準確。報告開篇三句話點明瞭全球趨勢、中國角色與上海地位,場景感強、儀式感足,激發了上海人的使命感。
上海的優勢在於將ESG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結合。當前氣候問題嚴峻,但人們往往對「房間里的大象」視而不見。上海的優勢正是從小事做起,凝聚合力,正如馬爾代夫總理所言:「小國不弱。」上海市民也應發揮「勿以善小而不為」的精神。
在競爭力與領導力方面,上海需做先行者。浦發銀行積極踐行ESG,在科技金融與綠色金融領域位居股份制銀行前列,體現了責任擔當與中國特色實踐。
主持人(嚴弘):
謝謝李總。下面請安永李菁總分享。
李菁:
上海ESG發展的特點可總結為三點:
一是體系深化。政策法規如《上海市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條例》等夯實了制度基礎;
二是規模應用。上海上市公司ESG報告披露比例居全國前列,帶動了中小企業ESG實踐;
三是生態共建。上海舉辦的ESG可持續發展大會已成為全國性平臺,生態圈建設領先。
挑戰在於:ESG報告質量參差不齊,需強化數據披露與科技賦能;上海作為科技高地,應推動人工智能等技術助力ESG數據管理;此外,上海可在國際ESG標準制定中發揮更大作用,提升中國話語權。
主持人(嚴弘):
謝謝李總。下面請太保汪倩總分享。
汪倩:
本次報告以城市為維度全景展現ESG發展,是一次創新。上海的優勢在於體系化與生態化發展,通過政府引導、企業創新、金融支持與市場機制協同,將ESG從理念轉化為實踐。
保險業在ESG中扮演風險管理者角色,通過負債端與資產端聯動,支持綠色產業創新。太保在氣候風險管理、災害應對等方面深化研究,助力社會應急體系建設。未來需全社會共同參與,中國機構應發揮引領作用。
主持人(嚴弘):
謝謝汪總。下面請朱闖總分享。
朱闖:
上海ESG發展的領先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思想理念。上海對雙碳戰略的共識度高,行動積極;
二是政策機制。上海出臺多項政策,碳市場等機制有效激勵企業實踐;
三是行動實踐。上海涌現大量優秀案例,許多探索雖無直接經濟回報,但為全國提供了模式參考。
未來需簡化ESG實踐,提升可操作性。能源領域面臨清潔替代、電力需求增長和電氣化三大趨勢,上海應利用創新優勢,擁抱新技術、新機制,推動經濟綠色轉型。
主持人(嚴弘):
時間關係,請各位簡要介紹機構在ESG方面的創新實踐。
賴曉明:環交所通過碳市場建設推動環境權益交易,未來將擴大行業覆蓋、豐富交易產品,提升定價效率。
李麟:浦發銀行以使命擔當為核心,結合中國特色與數字化戰略,在綠色金融領域保持領先。
李菁:安永從戰略規劃、合規管理、風險控制、科技賦能和價值創造五方面支持企業ESG實踐,推出ESGAI工具助力知識普及。
汪倩:太保通過綠色投資與保險創新參與ESG,未來將深化生物多樣性等前沿議題探索。
朱闖:國網英大構建「122」工作體系,推動電碳基礎設施建設、市場機制創新與國際合作,服務雙碳目標。
主持人(嚴弘):
感謝各位嘉賓的精彩分享!今天的討論為我們提供了深入洞察與方向啟示。再次感謝大家!
責任編輯:趙思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