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今年首批,抵達三門峽!

2025-10-16 15:45

轉自:三門峽發佈

寒露已過,霜降將至。當樹葉變得金黃,候鳥們越山川、跨河流,踏上南遷的征程。在三門峽,以黃河、青龍湖、蒼龍湖為主體的濕地公園,是越冬白天鵝重要的棲息地之一。

這里是黃河國家文化公園的一部分,良好的生態、適宜的氣候、安全的環境、充足的食物,這幾年,三門峽黃河濕地還記錄到300多種鳥類越冬或繁衍棲息。

在黃河生態廊道三門峽段,黃河水裹挾着泥沙奔涌向前,僅一壩之隔的蒼龍湖濕地則是一片靜謐。

每到秋冬,靜謐的濕地會逐漸熱鬧起來。隨着天氣變冷,這兩天,遷徙而來的候鳥陸續抵達,綠頭鴨、羅紋鴨、鴛鴦、鸕鶿、大天鵝等「如約而至」。鳥類愛好者這兩天接連發現了它們的身影,説明這個遷徙季首批前來越冬的大天鵝已經抵達濕地。

充足食源+科技助力

更好保障候鳥越冬

爲了迎接這些候鳥,濕地早早做了準備,湖中搖曳的蘆葦、蒲草和荷葉,不只是裝點風景的綠植,更是在春夏時節就特地為候鳥種下的食物,這些食物有1500多畝,這樣就能保證候鳥一到這里,就能享用充足的「自助餐」。

在遠處的樹叢里,今年還新佈設了聲紋傳感器,通過對採集的鳥叫聲進行智能分析和識別,可以幫助統計候鳥的種羣數量、生活規律等,給這些「遠方來客」提供更科學的保護。

天鵝觀賞季即將開啟

催生「白天鵝經濟」

細緻呵護讓這片黃河濕地成為名副其實的「鳥類樂園」,目前這里已記錄到315種鳥類,這五年里,越冬的大天鵝數量最多時達到了16000多隻。

它們的棲息地從原來的4處增加到10處,形成了黃河濕地沿線100多公里的大天鵝觀賞帶。生態紅利催生出獨特的「白天鵝經濟」,每年有超過一千萬遊客慕名而來,賞天鵝、遊濕地,實現年旅遊收入超過百億元。

虢國玉鵝:見證「三千年之約」

濕地里的天鵝看不夠,也沒關係,我們還可以去賞玉天鵝。在附近的虢國博物館里展出着一件玉天鵝,別看體格不大,但細節滿滿,直觀印證了三千年前的三門峽就已經有天鵝棲息了。

與這隻玉天鵝一同出土的,還有玉貓頭鷹、玉蜘蛛、玉鼠等30多種、300多件仿動物玉器,妥妥的是一個藏在博物館里的「動物園」。

從「天鵝之約」到「文明之約」

三千年的「天鵝之約」,見證的不僅是自然生態的延續,更是文化的傳承,隨着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一條文化走廊也在這里建立起來。目前,虢國博物館二期工程正在推進,廟底溝考古遺址公園、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不斷完善,正在用多元形式激活文化遺產;中流砥柱博物館新建落成,成為解讀黃河精神的新地標。生態走廊和文化走廊交織下,一個融合生態保護、文化傳承、旅遊發展的「複合型空間」正在形成,來這里赴一場「天鵝之約」的同時,也在赴一場「文明之約」。

來源:央視新聞客户端

聲明:本號原創文章謝絕媒體轉載。如經授權轉載,請於文章開頭註明「來源:三門峽發佈微信公眾號」。

主辦:中共三門峽市委 三門峽市人民政府

運行:中共三門峽市委宣傳部 中共三門峽市委網信辦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