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全文|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張政偉:綠色低碳轉型是歷史必然趨勢 呼籲企業成為可持續信息披露先行者

2025-10-16 15:46

登錄新浪財經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評等級

專題: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首屆綠色產業與可持續消費博覽會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於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黃浦區世博園區召開。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ISSB)主席特別顧問兼北京辦公室主任張政偉出席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並做主題演講。

  張政偉表示,在全球綠色轉型浪潮下,可持續信息披露正成為連接資金與項目的關鍵橋樑。ISSB正借鑑國際會計準則的成功經驗,打造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全球統一語言,而中國已明確加入這一全球進程,計劃2030年前建成國家統一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體系與見證業務體系。

  會計領域的全球統一語言已深入人心。國際財務報告基金會旗下的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IASB)制定的國際會計準則,自2007年在中國正式實施以來,已被全球140個經濟體採用,成為會計領域的「通用語」。如今,這一成功模式正被複制到可持續領域——ISSB的核心使命,就是構建一套全球統一的可持續信息披露基準,解決當前市場存在的標準碎片化問題。

  當前可持續信息披露領域面臨三大核心痛點。由於GRI、CDP等主流標準伴隨氣候變化談判進程分階段形成,缺乏統籌協調,導致標準要麼缺失、要麼互不統一。這直接推高了企業的遵從成本,不同地區、不同經營環境的企業需適配多項規則;同時,披露信息的可比性差,難以成為市場決策的有效依據,甚至為「漂綠」行為提供了空間。

  ISSB的成立正是為破解這些難題。與過往自願性基準不同,ISSB準則具備高質量、可驗證、可強制實施的核心屬性,這也是其與其他基準的最大區別。自2021年成立以來,ISSB僅用一年半時間便在2023年6月發佈了基本準則與氣候準則。截至目前,全球已有37個經濟體決定採用該準則,雖數量不及國際會計準則的140個,但這些經濟體覆蓋了全球60%的GDP和60%的温室氣體排放,核心影響力顯著。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已明確納入這一全球體系。張政偉強調,中國在綠色低碳領域的意志堅定,總書記三次在國際場合宣示氣候變化態度,力度持續加碼。未來十五五時期,中國將迎來兩大重要政策變化:一是2030年前完成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體系與見證業務體系建設,二是構建「地方碳考覈、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國家碳雙控」的六環碳管理體系。這兩大體系將覆蓋全行業,無論企業是否涉及出口業務,均會受到直接或間接影響,為2030年碳達峰目標提供製度支撐。

  對企業而言,遵循ISSB準則將帶來實實在在的四大利益。企業可通過準則清晰識別價值鏈中的風險與機遇,做到「心中有數」;更能量化這些因素對企業價值的影響,實現「眼里有錢」;最終通過合規過程錘鍊核心能力,手握「金剛鑽」,在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同時,可持續信息披露報告將正式成為財務報告的一部分,打破「非財務信息」的傳統認知,進一步提升信息質量與可信度。

  面對部分反氣候變化、反ESG的聲音,張政偉認為,綠色低碳轉型是歷史必然趨勢。他呼籲金融機構與企業共同發力,成為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先行者、見證提供方、能力建設的接受者與價值鏈賦能者。正如「獨行快,眾行遠」,可持續信息披露需要多方協同構建良好生態,而所有市場主體都是這一生態中的重要一員,共同推動全球綠色轉型邁向深入。

  2025可持續全球領導者大會由世界綠色設計組織(WGDO)與新浪集團聯合主辦,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Foundation)北京辦公室協辦,新浪財經與世界綠色設計組織北京代表處承辦,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政府支持。大會以「攜手應對挑戰:全球行動、創新與可持續增長」為核心主題,匯聚全球智慧力量,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為全球可持續治理注入澎湃的「中國動能」。

  本屆可持續大會在以往四屆「ESG全球領導者大會」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嘉賓陣容強大,可持續大會組委會邀請約500位中外重磅嘉賓,其中約100位為海外嘉賓,不僅有政要、前政要、國際組織的代表,還包括了諾貝爾獎得主、圖靈獎得主、全球500強企業負責人等國際頂尖學者與業界領軍代表。

  附發言全文:

  張政偉:國際財務報告基金會,今天這個活動我們也是屬於協辦方,這個是我們單位的牌子,在這里大家看到其實是上面説的是國際財務報告基金會,下面有兩個準則制定組織,一個IASB,還有一個是ISSB,IASB的影響大家感受到,中國會計準則也是用的國際會計準則,而且是2005年開始趨同,2007年正式實施,現在全球已經有140個經濟體,真正按照這個口徑來看就是170左右的經濟體有會計制度,這里有140個經濟體用的國際會計準則的準則,這個就是在會計領域的全球統一語言。

  現在可持續準則也正在按照會計準則的思路來形成全球的統一語言,沒有披露資金是找不到項目的,資金跟項目之間缺了一個很重要的連接。

  這個是我們ISSB信奉的信條「眼有明珠,胸有成竹」,資金看不到項目,或者是項目不被資金看到就很難促成好的決策,但是現在的現實的情況是可持續信息的披露標準它的形成不是統籌好的,可持續信息披露的一些重要的標準,像GRI、CDP、ESG理念的提出都是跟人類氣候變化進程的談判在不同階段,不同重點出現不同的規則,這些規則之間沒有協調,而且每個規則是有側重的披露的重點,也是不一樣的。

  這就導致了在可持續信息披露領域面臨三個核心問題,第一是披露的遵從成本很高,企業要遵循很多的原則,馬駿老師剛剛說了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觀點,要麼是沒標準,很多連目錄都沒有,如果有標準也是非常不統一的標準。這一塊就是不同的企業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經營環境會有不同的規則來要求披露信息,成本很高。

  而且很高的成本披露之后信息的可比性也很差,而可比性是信息重要的決策因素,可比性差質量就比較低,這個就是為什麼國際社會決定設立ISSB。ISSB在國際財務報告基金會這個框架下設立,也是希望能夠像會計準則一樣,將來能夠發揮類似會計準則全球統一的作用,在全球的可持續信息披露領域提供一套統一的披露基準,今天還有一個院士在問我,説你們這個基準跟別的基準有什麼區別?我説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個基準可以被各監管部門強制實施,而過去的很多披露的基準都是自願的,可以自願採用,而我們這個準則的設置本來一開始就是爲了可驗證可強制實施,還有一個內涵就是高質量,高質量可驗證可強制實施是ISSB準則的非常重要的屬性,也是作為全球可持續信息質量提高,包括大家討論的漂綠的問題,都希望這次來解決。

  ISSB成立一年半的時間在2023年的6月發佈了兩個準則,其中一個是基本準則,一個是氣候準則,因為氣候的議題是全球影響的議題,氣候也是需要全球行動的,這兩個準則到現在,現在全球已經有37個經濟體決定採用這個準則,這37個經濟體比着會計準則140個還是有差距的,但是看它的效果,這37個經濟體佔到了全球GDP的60%,也佔到全球温室氣體排放的60%,這樣的話對於可持續議題來説氣候議題,這個温室氣體排放是非常重要的參數,所以這個是達到了2個60%。

  我們説財務報告大家過去非常熟悉,根據國際會計準則出來的財務報告,根據國際可持續準則理事會的可持續準則發佈的可持續信息披露報告也本身是財務報告的成員,這一點過去很多方面沒有重視,很多把這個作為非財務信息,從名字而言就證明對這個信息的規範性和質量跟財務信息區別開了,我們的理念是作為財務報告的一部分,就是要進一步提高信息的質量,還有可信度,這個現在整體的概念框架和理念都是這樣的,而且也一步一步會走到這個方面。

  這37個經濟體中有中國,中國國家統一的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體系和見證業務體系都在構建之中,都是在2030年之前要完成,所以2030年是什麼概念?就是我們下一個十五五,所以這是未來十五五時期企業面對第一個重要的政策變化。

  這個是我們2020年到現在總書記三次在國際場合宣示對氣候變化的態度,一次比一次更堅決,所以我們在綠色低碳上,在中國來説這一點意志非常堅定,步伐和方向是非常非常堅決的,這一點不管國際怎麼變化,我們是行動不停止,力度不減弱,非常明確。

  十五五我們要推行的是這樣的,地方碳考覈,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國家碳雙控,這個服務於2030年碳達峰,不管企業在什麼行業還有你是不是有出口業務?但是我想這六個環總有一環適合你,會對企業產生影響,所以十五五時期,一個是可持續信息披露準則的體系建立,還有一個是碳管理非常緊密的六環體系要建成。

  用ISSB的準則給企業帶來四個利益:

  企業對自己價值鏈面臨的風險心中有數,這個準則跟別的最大的區別除了心中有數風險和機遇還要報告風險和機遇對企業價值的理解,這個就是眼里有錢,這兩個都還不是最終目的,而最終的目的是要服務於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以企業要做到手中有鑽才能在市場上攬得了瓷器活。

  現在也有反氣候變化的,也有反ESG的,但是他們説的時候本身就有壓力,哪一個是站到歷史正確的一面,哪個是歷史倒退的一面不需要很多的判斷就應該看出來了。

  希望無論是金融機構和企業在4個方面做出表率,成為可持續信息披露的先行者,要麼是作為見證的提供方,或者是我們自己接受競爭,就像今天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沒有説不經過審計就發佈的,將來這個也會走到這一步,剛纔幾位領導談到能力建設的問題,特別強調了能力建設,我們優秀的企業也要成為價值鏈的賦能者,你自己接受能力建設的培訓,但是像金融機構更應該對我們的價值鏈中的客户,尤其是綠色貸款轉型貸款涉及到的客户進行能力的培訓,最后我們一起共同塑造一個良好的可持續信息生態。

  這個就是獨行快,眾行遠,可持續信息披露需要非常良好的生態,而我們大家都是這個生態中的重要一員,謝謝大家!

  聲明:本文由AI大模型生成。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着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責任編輯:常福強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