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張仲麟:特朗普「搬起石頭砸波音腳」,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2025-10-16 10:47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仲麟】

隨着中國商務部出臺對美反制政策,美國總統特朗普又氣急敗壞地要對中國重啟關税戰並徵收100%關税。雖然這些都是已經看了無數次的把戲,但特朗普這次顯然玩了些新花樣出來:威脅稱要對中國實施波音飛機零部件的出口管制,以作為對中國稀土出口管制政策的反擊。

説實話,當天一早我看到新聞時由於還沒睡醒,把這條新聞給看成了「威脅要對中國商飛飛機零部件實施出口管制」,還嘀咕着這套嗑不是五月底就嘮過了麼,怎麼現在還來炒冷飯了?而等到當天下午認識的記者來採訪我對此事的看法時,仔細一看才發現這威脅的主體是「波音飛機的零部件」,一時之間我臉上的表情無比精彩。在搖頭感慨特朗普又在玩某種我看不懂的抽象藝術之后,我無奈地給記者朋友回覆道:我覺得這老頭應該是瘋了。

因為這一威脅,不僅在戰術上極為弱智,在戰略上也極度瘋狂。它不僅打破了過去數年中美貿易摩擦中某種不成文的默契,更是將美國碩果僅存的高端製造業的代表以及美利堅合衆國的北方工業長子——波音公司直接架在了火上烤,上演了一出「搬起石頭砸波音腳」的荒誕劇。

2017年,特朗普在波音公司位於南卡羅來納州北查爾斯頓的工廠揭幕式上發表講話。 資料圖 2017年,特朗普在波音公司位於南卡羅來納州北查爾斯頓的工廠揭幕式上發表講話。 資料圖

被摧毀的默契

特朗普的這一威脅,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徹底打破了中美貿易戰以來雙方心照不宣的一條底線:不將普通民用消費品的售后和維保體系武器化。

自貿易摩擦開始,美國的「小院高牆」策略一直聚焦於高精尖技術領域,比如芯片、高端製造設備、人工智能算法等。這些制裁雖然蠻橫,但邏輯尚且自洽——即遏制對手的科技發展和產業升級能力。然而,波音飛機是什麼?它本質上是一種交通工具,是承載着億萬旅客安全出行的消費品。從產品屬性上看,一架波音737和一輛凱迪拉克汽車並無本質區別。將民航客機的零部件供應作為制裁大棒揮舞,其性質就如同宣佈「禁止向中國出口凱迪拉克汽車的剎車片」一樣,顯得莫名其妙且荒誕不經。

到目前為止只有面臨美國最嚴厲、最全面制裁的國家,如俄羅斯、伊朗、古巴等,纔會「享受」到民航領域被全面封鎖的「待遇」——這幾乎等同於將一個國家從全球航空體系中開除。但美國與這些國家要麼處於戰爭/準戰爭狀態,要麼處於相互敵視狀態。而將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全球最大航空市場之一、並且是波音最重要客户的國家,因為貿易爭端就「享受」與俄羅斯、伊朗相同的待遇,這本身就釋放了一個極其危險且不負責任的信號。

而且這麼早就把這張牌給打出來只會導致后面無牌可打,畢竟這種牌打出來的時間應該是「千軍萬馬過海峽」的時候。而特朗普如果真輕易打出這種底牌,會讓人不由得反向思考:既然已經這樣了,那也不會更糟糕了,索性「萬里驚濤把路開」,迎接東亞新秩序吧!

美國人對這種事也不陌生

更深遠的影響在於,這種行為嚴重動搖了商業合作的基石——信任。現代大型工業品,尤其是飛機、高鐵這類生命周期長達數十年的產品,其價值不僅在於產品本身,更在於其背后持續數十年的零部件供應、技術支持和維護保障體系。任何一個理性的買家,在採購這類動輒數億美元的昂貴資產時,都必須確保其在未來的運營中能夠得到穩定可靠的支持。

特朗普政府的威脅,等於是在向全世界所有波音的客户宣告:你們今天購買的波音飛機,未來隨時可能因為華盛頓的政治風向,變成一堆無法維護、無法飛行的廢鐵。售后服務和零部件供應不再是商業合同的承諾,而是可以隨時被收回的政治籌碼。這種做法,無疑是在為波音公司在全球市場埋下了一顆巨大的信任地雷。一旦真打出這張牌,那麼未來各國的航空公司在進行機隊採購決策時,將不得不增加一個全新的考量維度:地緣政治風險。這對波音而言,絕對是一場噩夢。

換言之,這種事屬於「能做不能説」。如果真要用航材來拿捏下中國,那完全可以「供應鏈緊張」、「產能不足」、「戰爭影響」等理由故意不交貨。畢竟先前確實有部分飛機耗材嚴重斷貨,甚至一度影響到了機隊運行,背后原因雙方都心知肚明。但一旦把這事擺檯面上、臺下的默契被打破,那事情就不一樣了,成了「不上秤四兩重,上秤千斤打不住」。

中國的波音機隊與航材耗材

雖然我個人的判斷是這張牌不可能打出來,但不妨礙我們分析下如果打出這牌會不會造成影響。要分析斷供波音航材及零部件潛在的破壞力,首先得先説下中國民航的波音機隊情況,以及航材對於維持機隊運作的作用。

在2018年開啟中美貿易戰之后,中國大幅削減了波音飛機的訂單,使得波音飛機的佔比從半壁江山逐漸開始下滑,但依然有着極爲龐大的規模。在2025年中國民航的機隊總規模有四千多架飛機,而其中有一千八百多架是波音飛機。

特朗普威脅要斷供的「飛機零部件」,並非普通人想象中的螺絲螺母,而是統稱為航材。對其進行分類的話,基本上可以不那麼嚴肅地分為三類:

以上三類航材中,低值易耗品對中國航空工業來説生產起來技術上沒有難度,只需要考慮是否獲得適航認證。

而關鍵部件這一塊,屬於通過這幾年的努力有相當一部分達成了國產化,並且也能應用在飛機上,但是波音飛機的相關設備部件不見得有對應型號。

至於最后一個高價值核心資產,目前依然是歐美的強項,也是我們這幾年重點攻關的領域。但攻關也主要是針對國產大飛機的相關配套,而非針對波音,畢竟我們不會閒着沒事給長江1000A做波音737的適配對吧。不過好在這些高價值核心資產也是耐用品,只要維護得當,一般也不會出什麼大問題,非常耐用。

而且上述這些航材都有個繞不開的問題,那就是需要通過適航認證才能用在飛機上。以中國當今的工業能力,仿製出外形和尺寸相同的部件並非難事。但問題的關鍵在於「適航認證」。現代民航業是一個建立在極度嚴苛的安全法規和標準之上的行業。任何一個安裝在飛機上的零部件,無論大小,都必須經過設計、製造、測試、驗證等一系列複雜流程,最終獲得由美國聯邦航空局(FAA)、歐洲航空安全局(EASA)以及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等權威機構頒發的適航認證,才能被合法合規地裝機使用。

適航認證不僅僅是個證,也是對航空安全的保障。這方面,俄羅斯的遭遇就是最慘痛的教訓。自2022年遭受全面制裁以來,俄羅斯的航空公司無法獲得正規的波音和空客零部件,被迫「拆東牆補西牆」,從現有飛機上拆卸零件來維持其他飛機的運營,甚至開始嘗試使用未經認證的國產或伊朗產部件。其直接后果,就是近年來俄羅斯民航飛機的故障率和事故徵候急劇上升,飛行安全狀況堪憂。

架在火上的波音

在特朗普這一輪的「瘋狂哈氣」中,首先被嚇到的不是中國,而是波音。

斷供航材這一威脅將直接扼殺波音飛機在中國市場的未來。中國是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航空市場,未來二十年預計需要數千架新飛機。這塊巨大的蛋糕,是波音和其唯一競爭對手——空客都志在必得的。就在不久前,外媒還一度傳言中國將採購多達500架波音飛機。雖然這個協議哪怕存在也註定還在很早期的接洽階段。但當零部件斷供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時,想要中國下如此龐大的訂單?做夢去吧!還不如我自己造C919去呢。什麼?還想嘮卡C919零部件的脖子這套嗑?真當我們沒有全自主方案?

有些東西就藏在公開的細節之中 有些東西就藏在公開的細節之中

其次,這將沉重打擊波音利潤最豐厚的業務板塊——全球服務集團(BGS)。賣飛機本身雖然收入巨大,但利潤率相對有限。和汽車4S店一樣,真正為波音帶來源源不斷現金流的,是出售航材、提供維護維修、升級改裝等售后服務,這部分業務的利潤率遠高於飛機制造。

根據波音的財報,全球服務集團常年是其最穩定、最主要的利潤來源,尤其是在737 MAX危機導致飛機交付停滯的幾年里,正是服務業務的強勁表現,才幫助波音渡過了難關。禁止向中國出售零部件,等於親手砍掉了自己最賺錢的業務之一,這種「自殘式」制裁,在全球商業史上也實屬罕見。

最后,也是最致命的,是對波音品牌商譽的永久性損害。作為美國工業皇冠上的明珠,波音的成功建立在近一個世紀的技術積累、安全記錄和商業信譽之上。客户購買波音,買的是一份安心和保障。但特朗普政府的行為,卻將這家百年老店變成了地緣政治的工具和犧牲品。這種損害是全球性的,也是長期的。其他國家的客户,尤其是那些與美國關係微妙的國家,都會因此對波音產生疑慮。畢竟,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中國」。

當政治的非理性凌駕於商業的邏輯之上,當短視的選舉考量壓倒了長遠的國家利益,最終上演的,必然是一場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鬧劇。而這一次,被砸的,是波音的腳,是美國製造業的腳,更是全球航空業賴以生存的信任基石。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閲讀趣味文章。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