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中原化工】基礎化工行業月報: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出臺,推動行業進一步提質升級

2025-10-16 07:30

(來源:中原證券研究所)

投資要點:

2025年9月份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5.02%,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7位。子行業中,鋰電化學品、電子化學品和改性塑料行業表現居前。主要產品中,9月份化工品價格延續下跌態勢。2025年10月份的投資策略,建議兩個維度佈局,關注農藥、滌綸長絲、煤化工、磷肥和鉀肥行業。

市場回顧:根據Wind數據,2025年9月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5.02%,跑贏上證綜指4.38個百分點,跑贏滬深 300 指數1.82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7位。最近一年來,中信基礎化工指數上漲28.23%,跑贏上證綜指11.86個百分點,跑贏滬深 300 指12.73個百分點,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0位。

子行業及個股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9月,33箇中信三級子行業中,16個子行業上漲,17個子行業下跌。其中鋰電化學品、電子化學品和改性塑料行業表現居前,分別上漲32.82%、12.09%和11.91%,其他塑料製品、食品及飼料添加劑、複合肥行業表現居后,分別下跌7.61%、5.72%和5.57%。2025年9月,基礎化工板塊524只個股中,共有215支股票上漲,309支下跌。其中藍豐生化天際股份*ST亞太天賜材料湖南裕能位居漲幅榜前五,漲幅分別為103.92%、84.82%、77.79%、77.45%和66.95%;安利股份阿科力驅動力奇德新材蘇州龍傑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4.95%、22.28%、20.47%、19.93%和19.88%。

產品價格跟蹤: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2025年9月國際油價延續下行態勢,其中WTI原油下跌2.56%,報收於62.37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下跌1.61%,報收於67.02美元/桶。在卓創資訊跟蹤的319個產品中,93個品種上漲,上漲品種較上月減少27個,漲幅居前的分別為電解鈷、鈷酸鋰、無水氫氟酸、苯磺隆和螢石,漲幅分別為25.70%、19.50%、16.46%、15%和13.08%。175個品種下跌,下跌品種環比提升19個。跌幅居前的分別是氧氣、異丁醛、二氯甲烷、氮氣和硫酸,分別下跌了17.90%、16.26%、13.60%、13.39%和11.30%。總體上看,基礎化工產品價格延續下跌態勢。

行業投資建議: 維持行業「同步大市」的投資評級。隨着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的出臺與推進,行業總體供需有望改善,推動行業進一步提質升級。2025年10月份的投資策略,建議兩個維度佈局,關注農藥、滌綸長絲、煤化工、磷肥和鉀肥行業。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行業競爭加劇、下游需求下滑。

1. 市場回顧

1.1. 板塊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9月中信基礎化工行業指數上漲5.02%,跑贏上證綜指4.38個百分點,跑贏滬深 300 指數1.82個百分點,行業整體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7位。最近一年來,中信基礎化工指數上漲28.23%,跑贏上證綜指11.86個百分點,跑贏滬深 300 指12.73個百分點,表現在30箇中信一級行業中排名第10位。

1.2. 子行業及個股行情回顧

根據Wind數據,2025年9月,33箇中信三級子行業中,16個子行業上漲,17個子行業下跌。其中鋰電化學品、電子化學品和改性塑料行業表現居前,分別上漲32.82%、12.09%和11.91%,其他塑料製品、食品及飼料添加劑、複合肥行業表現居后,分別下跌7.61%、5.72%和5.57%。

2025年9月,基礎化工板塊524只個股中,共有215支股票上漲,309支下跌。其中藍豐生化、天際股份、*ST亞太、天賜材料和湖南裕能位居漲幅榜前五,漲幅分別為103.92%、84.82%、77.79%、77.45%和66.95%;安利股份、阿科力、驅動力、奇德新材和蘇州龍傑跌幅居前,分別下跌24.95%、22.28%、20.47%、19.93%和19.88%。

2. 行業與公司要聞回顧

新一輪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發布。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提出,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經濟效益企穩回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精細化延伸、數字賦能和本質安全水平持續提高,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明顯,化工園區由規範建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聚焦石化化工行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挑戰,《工作方案》圍繞強創新、提效益、拓需求、優載體、促合作等5方面部署10項重點任務。

一是強化產業科技創新,支持電子化學品、高端聚烯烴等關鍵產品攻關,推動塗料等具有比較優勢的大宗產品提質升級,做好化肥生產保供,優化中試項目管理,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二是擴大有效投資,嚴控新增煉油產能,科學調控乙烯、對二甲苯新增產能投放節奏,防範煤制甲醇行業產能過剩風險,加力推進老舊裝置更新改造,實施「人工智能+石化化工」行動,加快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相關標準制修訂。

三是拓展市場需求,挖掘建築、汽車等傳統領域消費潛力,培育新能源、低空經濟等新興領域應用場景,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四是壯大發展載體,組織開展化工園區競爭力、智慧化水平分級評價,引導化工園區對標改造、提級進步,推動化工園區聚焦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培育一批先進製造業集羣、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羣及龍頭企業。

五是深化開放合作,落實好穩外貿政策措施,穩妥推進海外油氣、鉀等資源開發利用合資合作,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強化外資項目服務保障,加強精細化工、綠色低碳、人工智能等領域交流合作,完善與國際接軌的標準體系和產品認證制度。

為確保主要目標和工作舉措順利完成,《工作方案》提出加強組織保障、加強政策支持、加強監測調度等3方面保障措施。

工信部原材料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工信部將會同相關部門強化政策宣貫解讀,組織有關地區和企業抓好落實,促進行業平穩運行,加快推進結構優化升級。

8月份原油生產增速加快,天然氣生產平穩增長。國家統計局9月15日發佈數據顯示,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以下簡稱規上工業)原煤生產降幅收窄,原油生產增速加快,天然氣、電力生產平穩增長。

原煤生產降幅收窄。8月份,規上工業原煤產量3.9億噸,同比下降3.2%,降幅比7月份收窄0.6個百分點;日均產量1260萬噸。1—8月份,規上工業原煤產量31.7億噸,同比增長2.8%。

原油生產增速加快。8月份,規上工業原油產量1826萬噸,同比增長2.4%,增速比7月份加快1.2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8.9萬噸。1—8月份,規上工業原油產量14486萬噸,同比增長1.4%。

原油加工較快增長。8月份,規上工業原油加工量6346萬噸,同比增長7.6%;日均加工204.7萬噸。1—8月份,規上工業原油加工量48807萬噸,同比增長3.2%。

天然氣生產穩定增長。8月份,規上工業天然氣產量212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9%;日均產量6.9億立方米。1—8月份,規上工業天然氣產量173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1%。

規上工業電力生產平穩增長。8月份,規上工業發電量936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日均發電首次突破300億千瓦時,達302.0億千瓦時。1—8月份,規上工業發電量6419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5%,扣除天數原因,日均發電量同比增長1.9%。

前8月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460.8億元。9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929.7億元,同比增長0.9%。其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企業利潤總額2364.7億元,同比下降12.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企業利潤總額2460.8億元,同比下降5.5%。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5156.5億元,同比下降1.7%;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4931.9億元,增長1.1%;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1723.6億元,增長0.9%;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3076.1億元,增長3.3%。

1—8月份,採礦業實現利潤總額5661.1億元,同比下降30.6%;製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5233.5億元,增長7.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6035.1億元,增長9.4%。

1—8月份,主要行業利潤情況如下: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利潤同比增長13.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2.7%,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11.8%,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增長11.5%,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增長7.2%,專用設備製造業增長6.9%,通用設備製造業增長5.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同比減虧,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由虧轉盈,汽車製造業下降0.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下降2.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下降5.5%,紡織業下降7.0%,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下降12.4%,煤炭開採和洗選業下降53.6%。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9.62萬億元,同比增長2.3%;發生營業成本76.70萬億元,增長2.5%;營業收入利潤率為5.24%,同比下降0.06個百分點。

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185.08萬億元,同比增長5.0%;負債合計107.34萬億元,增長5.4%;所有者權益合計77.73萬億元,增長4.4%;資產負債率為58.0%,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

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27.24萬億元,同比增長6.6%;產成品存貨6.73萬億元,增長2.3%。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為85.58元,同比增加0.19元;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為8.37元,同比減少0.08元。

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營業收入為74.0元,同比減少2.0元;人均營業收入為183.5萬元,同比增加5.7萬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20.5天,同比增加0.1天;應收賬款平均回收期為70.1天,同比增加3.7天。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由上月下降1.5%轉為增長20.4%。

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業上榜2025中國企業500強。9月15日,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發布「2025中國企業500強」,60余家石油和化工企業榜上有名。

以「500強」為代表的大企業交出亮眼成績單:2024年,中國企業500強營收總規模為110.15萬億元;資產總額為460.85萬億元,較上年增長7.46%。其中,石油和化工企業上榜數量佔總榜單的12%,充分體現了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發揮着工業經濟穩增長的「壓艙石 」作用。

石油和化工上榜企業中,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分列第二、三名,營業收入超過2萬億元,分別為29690億元和29320億元。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恆力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榮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司、陝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浙江恆逸集團有限公司、陝西延長石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入前100強。

此外,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桐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利華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山東東明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弘潤石化(濰坊)有限責任公司、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傳化集團有限公司、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新奧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鳳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新疆中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北鑫海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衞星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鵬飛集團有限公司、陝西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中景石化集團有限公司、旭陽控股有限公司、恆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永榮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重慶化醫控股(集團)公司、山東壽光魯清石化有限公司、齊成(山東)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富海集團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雲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三房巷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農業生產資料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海科控股有限公司、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齊潤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山東東方華龍工貿集團有限公司、杭州東恆石油有限公司、山東金嶺集團有限公司、華勤橡膠工業集團有限公、勝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金誠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華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宜昌興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山東墾利石化集團有限公司、福佳集團有限公司、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峰集團有限公司、貴州磷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金澳科技(湖北)化工有限公司、天津渤海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伊泰集團有限公司、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萬通海欣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淄博鑫泰石化有限公司、道恩集團有限公司等一批石油和化工企業上榜。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命脈。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華魯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龍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賽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等石化企業位列2025中國大企業創新100強。

在「全球賽場」上,石化企業持續推進國際化經營,加快全球資源配置。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海外資產達1萬億元,位居2025中國跨國公司100大榜單首位;中國石油和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的海外資產均突破5000億元。此外,浙江恆逸集團 有限公司、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化企也進入榜單。

「十四五」以來,中國企業500強整體規模邁上新臺階,入圍門檻提高了逾87億元,營收總額、資產總額分別增長超過22%和34%,千億規模企業數量增至267家,有15家企業的營業收入超過萬億元,我國企業已成為世界大企業集羣的重要力量。

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取得重大里程碑。10月7日,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取得兩項重大里程碑:丙烯酸丁酯裝置順利投產、乙烯聯合裝置以及所有一體化石油化學品裝置完成機械竣工。這些成就標誌着該生產基地正穩步朝着 2025 年底全面投產的目標推進。

早在8月11日,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的丙烯酸丁酯裝置正式投入運營,較原計劃提前完成,並保持零安全事故的卓越記錄。8月17日,湛江一體化基地通過槽罐車運輸成功交付首批丙烯酸丁酯,完成新裝置投產后的首次客户交付。該丙烯酸丁酯裝置設計年產能約40萬噸,將進一步鞏固巴斯夫在丙烯酸市場的領先地位,為膠粘劑、工業塗料和建築塗料行業的客户提供關鍵原材料。

此外,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的乙烯聯合裝置以及所有下游石油化學品裝置已完成機械竣工,包括環氧乙烷、羰基合成醇、合成氣和高密度聚乙烯裝置,標誌着該項目從建設階段正式轉入運營準備階段。這一里程碑確保所有系統已完成安裝、連接和測試,為計劃於2025年底前的調試和投產奠定了堅實基礎。

巴斯夫高級副總裁、負責亞太區石油化學品業務部的梅貝瑞(Bir Darbar Mehta)表示:「湛江一體化基地取得的進展,印證了巴斯夫致力於強化在亞太區的業務佈局、併爲客户創造長期價值的堅定承諾。該世界級的綜合生產基地將顯著提升我們的生產能力和供應鏈韌性,助力巴斯夫向客户提供廣泛的高品質、可靠且具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隨着該基地按計劃於2025年底投產,我們將能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以更短的交付周期和更高效的效率助力客户取得成功。」

巴斯夫高級副總裁、中國新一體化基地兼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有限公司總經理馬誠柯(Marko Murtonen)表示:「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取得的卓越成就,彰顯了巴斯夫與合作伙伴以及當地政府之間的緊密協作。各方的大力支持對我們安全、高效且提前實現多項關鍵里程碑至關重要。憑藉這一堅實基礎,我們將全力推動可持續增長,為本地及全球市場客户提供高品質的‘湛江製造’產品。」

湛江一體化基地地理位置優越,緊鄰客户羣體,是巴斯夫推動亞太區石油化學品行業增長的戰略基石。作為一個全面向后整合的一體化綜合基地,該基地擁有一套年產100萬噸的乙烯聯合裝置,以及配套的下游石油化學品裝置。這些裝置預計將在2025年底投入運營,全面滿足該地區各行業客户的多樣化需求。

盛虹石化10萬噸/年POE項目投產。9月4日,盛虹石化10萬噸/年POE項目成功投產新聞發佈會暨長期供貨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在江蘇連雲港舉行,首批320噸優等產品同步發車交付。

盛虹石化POE(聚烯烴彈性體)工業化裝置於8月17日一次開車成功並實現量產,投產過程平穩順利且創造多項紀錄:粒子的白度、透光率及黃色指數全部合格,密度優於行業標準;核心指標體積電阻率為10¹⁷Ω·cm,領先國際頂流品牌足足一個量級;已開發出18個不同牌號的產品,可廣泛應用於光伏膠膜、汽車製造、聚合物改性等高端領域。。

盛虹技術團隊潛心鑽研,在中試裝置上反覆開車測試,模擬工業化裝置逐一驗證、確認各項生產條件。兩年多的時間里,盛虹石化歷經70多次開車和50余次工藝、設備技改,極大提升了裝置運行的穩定性和連續性,為工業化裝置的一次性開車成功夯實了根基。

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POE產品全球市場需求約為112萬噸,未來十年預計將以5.72%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在多個新興領域扮演關鍵角色,其中光伏封裝膠膜是當前POE增長最快的下游應用,佔比接近40%。據專業預測數據,2025年全球光伏用POE需求將突破50萬噸。

從發佈會上獲悉,目前,盛虹能同時自主供應EVA和POE兩大光伏封裝關鍵材料,高端EVA新材料項目、鞋材發泡及汽車改性POE項目、聚烯烴塑性體POP項目、碳酸二甲酯綜合利用項目等一系列中試項目孵化進展良好。

盛虹相關負責人表示,隨着盛虹石化的POE量產,中國光伏產業將告別「天價進口膜」的歷史。僅此一項,每年可為下游企業節約成本超50億元。

萬華化學子公司獲科威特石化戰投。近日,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佈公告稱,科威特石化工業公司向其子公司萬華化學(煙臺)石化有限公司增資6.38億美元,獲得后者25%股權。

公告顯示,科威特石化於8月28日完成付款,相關工商變更登記已於9月3日完成。此次變更后,萬華石化註冊資本由29.79億元增至39.72億元。股權方面,萬華化學持股75%,認繳出資額29.79億元;科威特石化持股25%,認繳出資額9.93億元。伴隨股權結構調整,萬華石化高層人員同步變更。

萬華化學表示,本次合作旨在提升公司石化業務原料供應安全性,分散石化業務運營風險,加快公司國際化步伐,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助力科威特石油公司「油轉化」。

2025年3月,萬華石化增資擴股項目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掛牌。4月25日,萬華化學與科威特石化正式簽署合資協議,在此之前科威特石化已在山東產權交易中心完成摘牌程序。

萬華化學(煙臺)石化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是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旗下核心資產包括環氧丙烷、叔丁醇、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等高附加值化學品生產裝置。

科威特石化工業公司母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是科威特的國家石油公司,位列全球前十大石油生產商,負責勘探、生產、銷售科威特境內所有碳氫化合物資源,目前液化石油氣(LPG)出口量約450萬噸/年、石腦油產量約1000萬噸/年,業務遍及六大洲。科威特石化主要負責科威特石油公司石化業務的經營及拓展。

我國新增1.58億噸頁岩油探明儲量。大慶古龍陸相頁岩油國家級示範區新增1.58億噸頁岩油探明儲量,為我國陸相頁岩油開發突破提供關鍵支撐。

大慶古龍陸相頁岩油國家級示範區地處松遼盆地北部,位於黑龍江省大慶市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境內,覆蓋面積2778平方千米。目前,大慶古龍頁岩油日產超3500噸,實現了從「探明儲量」到「有效開發」的快速跨越。

大慶油田2021年啟動古龍頁岩油國家級示範區建設,2022年示範區進入規模化試採初期,全年產油近10萬噸。2024年全年產油超40萬噸,實現連續三年產量翻番的跨越式發展。截至目前,示範區累計完鑽水平井398口,累產油超140萬噸。

此次新增探明儲量將為2025年百萬噸級國家級示範區建成提供核心資源保障。2025年,中國石油頁岩油預計年產量將突破680萬噸。

IEA油氣投資立場發生重大轉變——全球需開發新的油氣資源。國際能源署(IEA)近日發佈報告稱,由於現有油田產量下降速度加快,全球需開發新的油氣資源以維持供應穩定。這一表態標誌着國際能源署立場發生重大轉變。該機構曾在2021年指出,為在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無須對新的化石燃料項目進行投資。

IEA在新報告《石油和天然氣產量下降的影響》中分析稱,為維持當前的生產水平,到2050年,需依靠新常規油田實現每日超過4500萬桶石油和約2萬億立方米天然氣的增量供應。報告指出,儘管一批項目正加速推進或已獲批准,但仍存在巨大供應缺口,需要新的常規項目填補。

IEA署長比羅爾表示,目前上游油氣投資中近90%用於彌補現有油田產量遞減。他承認投資不足已對能源供應構成實質威脅,並指出「在上游領域,投資短缺導致全球市場每年損失相當於巴西和挪威總產量的供給,油氣行業必須加快投資才能維持現有平衡」。

亞洲石化行業面臨多重挑戰。近期,需求疲軟和供過於求的市場基本面、地緣政治波動疊加原油價格震盪的原料採購不確定性,以及關税爭端下不斷變化的貿易流向,讓亞洲石化行業面臨重重挑戰。

亞洲石化業各行業中,烯烴行業的低迷最讓人擔心。過去數年,亞洲烯烴利潤率一直處於負值區間。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烯烴與衍生品部門總監保羅·朱表示,隨着新增產能投資放緩,亞洲烯烴市場產能過剩問題或需再用3至4年時間才能解決。

保羅·朱指出:「化工行業經歷了數年的艱難時期后,終於開始看到一絲曙光。但與此同時,亞洲烯烴利潤率有望轉為正值的時間點,很可能要等到2030年之后。」各國已經開始清理落后產能。日本至少有3套石腦油蒸汽裂解裝置計劃在2028年前關停,分別是丸紅的千葉乙烯工廠、出光興產的千葉工廠以及JX能源的川崎工廠。這些舉措預計將使日本乙烯產能減少約20%。韓國也在推進烯烴行業重組,近期韓國政府建議本土生產商將乙烯總產能削減270萬至370萬噸/年。

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化工、衍生品、塑料與材料部門副總裁安德魯·尼爾也認為,2026至2027年,「高成本地區」的行業整合以及旨在解決全球裂解裝置產能過剩的增效行動預計將進一步加快。尼爾指出,儘管近期已有約400萬噸/年的裂解裝置產能關停,另有100萬噸/年產能可能面臨關停風險,但除非關停20套及以上裂解裝置,否則現有的這些關停舉措難以對全球烯烴市場供應格局產生顯著影響。他表示,歐洲已有多套裂解裝置關停,但僅此一項不足以大幅降低全球產能。

尼爾提到,長期來看,化學品需求預計將保持增長,但2025年的石化行業面臨阻力:受關税持續引發的波動與不確定性影響,2025年化學品需求增幅預計將下降25%。

在原料採購方面,行業專家與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分析師表示,地緣政治波動與貿易緊張局勢加劇,疊加原油價格震盪,導致亞洲石化生產商在原料採購方面面臨不確定性。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技術研究副總監April Tan以原油為例指出,油價已從2024年的近100美元/桶跌至過去幾周的70美元/桶以下。她強調,這種波動對石化生產商影響顯著。April Tan補充道,預計2026年油價將在65美元/桶左右徘徊,因此生產商在原料選擇上需更加謹慎。

一種解決方案是建設原油制化學品(COTC)項目。標普全球商品洞察公司亞太地區C4與彈性體部門副總監安東尼·曾表示,絕大多數COTC項目都在藉助一體化優勢。他指出,一體化工廠具備物流流程簡化、成本降低的優勢,且近50%至60%的此類COTC工廠專注於化學品生產。COTC工廠還能讓生產商在燃料、化學品等不同產品之間靈活選擇,根據當前市場需求調整生產方向,為生產商提供了更高靈活性。不過,雪佛龍國際產品總裁布蘭特・菲什警告,石化行業的持續下行周期正影響下游投資。目前亞洲石油行業正爭相投資將煉油轉型為生產更輕質產品的項目,即使有原料成本優勢,但從中短期來看,這類投資仍難以獲得回報。

與此同時,過去5年全球石化品貿易流向已發生顯著變化。道達爾能源亞洲貿易公司石化貿易總經理甘尼什·戈帕拉克里希南指出,全球貿易量下降了近35%,其中芳烴產品尤為明顯。這一下降反映出產能格局的轉變:亞洲已成為芳烴生產的領導者,而美國則將重心轉向乙二醇與聚合物。甘尼什提到,亞洲芳烴基聚合物出口量不斷增加,這一戰略轉向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美LNG出口熱恐以供應過剩收尾。美國液化天然氣(LNG)出口熱潮或在2030年前面臨國內外市場的雙重挑戰。市場人士預測,來自美國和卡塔爾的大量LNG新增出口產能,最快將於明年使全球LNG市場陷入供過於求的局面,這不僅會壓低價格,還將侵蝕美國LNG出口商的利潤空間。與此同時,在美國國內市場,LNG出口行業將不得不與日益增長的發電用天然氣需求展開更激烈競爭。目前,美國數據中心擴張及製造業迴流所催生的新增電力需求中,有一部分預計將由天然氣來滿足。

LNG供應激增態勢明顯。2025年,特朗普政府解除了拜登政府此前實施的新LNG項目暫停令后,美國LNG開發商隨即開始批准了多個新項目投資。截至目前,澳大利亞伍德賽德能源公司已宣佈為路易斯安那州LNG項目做出最終投資決定(FID),計劃於2029年投產。美國LNG出口商Venture Global則在7月完成最終投資決定,併爲其第三座項目CP2 LNG的一期工程及配套的快速輸氣管道敲定了151億美元的項目融資。美國最大LNG出口商切尼爾能源公司也已為科珀斯克里斯蒂中型生產線8號和9號及產能瓶頸緩解項目做出積極的最終投資決定,再加上科珀斯克里斯蒂三期工程,2030年科珀斯克里斯蒂LNG終端的總液化產能有望超過3000萬噸/年。

隨着LNG提議項目增多,預計2025年及未來幾年還將有多個項目完成最終投資決定。「美國LNG項目完成最終投資決定的產能越多,供應過剩的規模就越大,價格下跌的時間可能越長、降價幅度也可能越深。」伍德麥肯茲的分析師本月早些時候表示。

到2030年,全球兩大LNG出口國美國和卡塔爾的供應量將大幅增長:美國多個LNG項目將陸續投產,而卡塔爾史上規模最大的LNG擴能計劃也將於2027年前完成。國際能源署(IEA)指出,2025年至2030年期間,已完成最終投資決定和正在建設的LNG項目預計將新增近3000億立方米/年的LNG出口產能。該機構強調,這是LNG市場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產能增長潮。

據路透社能源專欄作家羅恩·布索估算,隨着所有新增產能陸續投產,全球LNG市場將從2025年的基本平衡狀態,轉變為明年近500億立方米的供應過剩,並在2030年進一步擴大至過剩2000億立方米。

儘管預計至2030年全球LNG市場出現供過於求、價格下跌等潛在風險,伍德麥肯茲的分析師仍指出,美國LNG仍是能源領域最熱門的投資方向之一。伍德麥肯茲認為,美國LNG出口將受益於全球需求增長。此外,該能源諮詢公司表示,從長期來看,美國LNG合同對買方仍具有商業吸引力;同時,越來越多投資者希望分一杯美國LNG市場的羹,這也使得美國 LNG行業能接觸到更廣泛、更深厚的資金池。

美國擴大LNG出口的理由也依然充分:國內頁岩氣產量充足,能為出口提供穩定供應;全球對美國LNG的需求不斷增長;加之美國政府推行的「鑽、鑽、鑽」政策,也在支持國內油氣產量及海外出口的提升。

中期來看,全球LNG供應過剩可能會降低美國出口商的利潤,但出口產能的擴張勢必會推高美國國內天然氣價格。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測,亨利港天然氣現貨價格將從8月平均2.91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升至第四季度的3.7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並在明年進一步升至4.3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更高的價格可能會刺激美國國內天然氣產量增加。而產量提升不僅是爲了滿足LNG出口需求,也是爲了應對人工智能熱潮推動電力需求增長后新增的燃氣發電需求。屆時,美國天然氣生產商的產品需求將來自兩方面:國內燃氣發電需求增加,以及LNG出口增長。

贏創下調三季度業績預期。贏創發佈了對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的預期,預計調整后息税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將在4.2億至4.6億歐元之間。2025年8月初公佈第二季度業績時,贏創曾預計下半年會出現些許經濟復甦,但目前並未出現。客户在所有業務板塊和幾乎所有終端市場中均表現出高度謹慎。

受此影響,贏創2025年第三季度業績預計將低於第二季度,而第二季度受益於4月份的強勁表現,調整后EBITDA達5.09億歐元。資本市場目前預計贏創三季度調整后EBITDA為5.01億歐元。去年同期業績為5.77億歐元。疲軟的經濟發展情況也影響了銷售額,第三季度銷售額預計約為34億歐元。

贏創目前預計需求疲軟將持續至年底,因此將2025年調整后EBITDA預期下調至約19億歐元。此前的預期區間為20億至23億歐元,最近一次的預期是達到該區間的下限。目前市場預期為19.6億歐元。

贏創目前預計現金轉換率將在30%至40%之間。疲軟的需求不僅影響盈利,也導致營運資金的減少幅度低於原計劃。

以上新聞資訊來源: 中化新網 上市公司公告

3. 河南上市公司行情及行業要聞

3.1. 河南上市公司行情回顧

2025年9月,17家河南基礎化工行業上市公司中,9家上漲,8家下跌,其中多氟多建龍微納天力鋰能新鄉化纖力量鑽石表現居前,分別上漲51.96%、17.29%、12.15%、9.57%和5.11%,利通科技瑞豐新材惠豐鑽石風神股份東方碳素表現居后,分別下跌14.59%、14.05%、9.83%、5.83%和3.75%。

3.2. 河南省化工行業近期要聞

河南能源集團和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將戰略重組。9月25日,平煤股份神馬股份易成新能硅烷科技大有能源發佈公告,河南省委、省政府決定對河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施戰略重組。

「河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平煤神馬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戰略重組不僅是兩家企業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更是河南石化及相關產業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關鍵一步,其意義深遠且重大。」河南省石化協會常務副會長蘇東表示。

近期公佈的中國企業500強數據顯示,中國平煤神馬集團位居159位,2024年營業收入達1688.4億元;河南能源集團位居221位,營業收入達1210.5億元。若戰略重組成功實施,將進入中國企業百強行列。

從產業發展層面看,此次重組是推動河南能源化工產業「強鏈補鏈延鏈」的核心舉措。兩家集團在能源開採、化工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各有優勢,重組后能實現資源深度整合——一方面可集中技術、資金與人才力量,突破高端化工材料、綠色能源等領域的關鍵技術瓶頸,減少同質化競爭;另一方面能構建從能源生產到化工產品加工、再到循環利用的完整產業生態,提升河南在全國能源化工產業格局中的話語權與競爭力,助力河南省打造國家級能源化工產業集羣。

「從企業自身發展角度而言,重組為兩家集團破解發展瓶頸、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路徑。」蘇東認為,當前,能源化工行業面臨綠色轉型、成本壓力等挑戰,單一企業應對難度較大。重組后,企業資產規模、抗風險能力將顯著增強,可通過統一規劃佈局生產基地、優化供應鏈體系,降低運營成本;同時,能更高效地推進綠色低碳改造,比如集中開展煤炭清潔利用、化工園區循環化改造等項目,符合國家「雙碳」目標要求,為企業贏得更廣闊的市場空間與政策支持。

河南能源集團官網顯示,該公司先后經過2008年12月和2013年9月兩次戰略重組,註冊資本金210億元,現有職工13.7萬人,產業涉及煤炭、化工新材料、電力及新能源、現代物貿等,擁有煤炭資源儲量284億噸,化工產品產能近1000萬噸。現有生產礦井52對,產能8865萬噸;規模以上化工企業34家,化工裝置94套。控股大有能源、九天化工2家上市公司。

中國平煤神馬集團由原平煤集團和原神馬集團兩家中國500強企業重組而成,資產規模超2800億元,控股平煤股份、神馬股份、易成新能、硅烷科技4家上市公司,6家專精特新企業掛牌新三板。主要產品主焦煤品質、輪胎骨架材料產能世界領先,尼龍66鹽、工程塑料產能位居亞洲第一方陣,硅烷氣、單晶硅電池片、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產能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大力發展以煤鹽為源頭的尼龍和硅碳材料、新能源等新興未來產業,力爭到2030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0億元,利税總額300億元,工業產值超2000億元。

河南能源集團、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將進行的戰略重組,並非個例。放眼全國,地方能源類國企正掀起一輪專業化重組浪潮。2020年7月,原兗礦集團和原山東能源集團聯合重組成立新的山東能源集團;2021年8月,福建石化集團與福建能源集團整合重組為福建省能源石化集團;2023年6月,廣西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廣西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南寧揭牌成立;2023年7月底,原新疆能源集團與新疆新能源集團合併重組成立了新的新疆能源集團;2024年3月,湖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2025年2月,四川能源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2025年4月,重慶發展能源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心連心集團江西基地二期大項目一次開車成功。  9月22日18時26分,河南心連心化學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基地二期大項目實現一次開車成功,心連心集團「三年兩大戰役」之四大項目建設首戰告捷。

據心連心集團黨委副書記、江西心連心化學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尚德偉介紹,2022年12月,江西基地二期大項目能耗審批通過后,建設團隊以「基於一期 優於一期」為目標,堅持「成本是設計出來」的理念,深耕設計環節。2023年4月,建設團隊創新採用長周期設備三基地集採節降成本,並派駐專人全程監造確保設備質量。2024年5月,項目正式破土動工,江西基地、各施工單位以及集團各基地的五千余名建設者,投身到這場「大戰役」中。

面對裝置規模大、工藝技術複雜、邊生產邊建設、高温酷暑多雨等重重挑戰,各級干部緊盯現場協調資源,項目與生產系統全面推進「一區一策+一時一策」矩陣式安全管控模式,展現出了卓越的系統作戰與攻堅能力——2024年6月份,連續19天的強降雨天氣影響了土建進度,建設者們頂着高温酷暑用50天追回了70天工期;鍋爐水壓試驗高標準完成;S98、S40蒸汽管線提前11天完成吹掃;110kV變電站供電系統一次投運成功並實現快速倒電;在史上最熱夏季,高質量實現六大機組全部一次聯動試車成功,接連攻克大修與開車難關……近三年來,全體項目參戰人員以責任擔當攻堅克難,以非凡毅力一體化協同作戰,經過一千多個日夜的艱苦奮鬥,最終奪取了二期大項目的全面勝利。

尚德偉指出,這場攻堅戰的勝利,是江西基地嚴密策劃、高效執行、各系統一體化協同的優異答卷,也是全面踐行「吃苦耐勞、愈挫愈勇、永不言棄」創業精神的生動體現。全體項目參戰人員懷揣着「自己艱苦奮鬥、滿足別人需求」的心連心之魂,把客户放在心里,把規律攥在手中,把責任扛在肩上,把一個又一個困難踩在了腳下,在長江之畔譜寫了心連心集團發展的新篇章。江西基地二期大項目的竣工投產,是心連心集團戰略升級的重要里程碑,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極大提振了全集團決勝「兩大戰役」的信心和士氣。

尚德偉表示,心連心集團江西基地將以此次開車成功為新起點,持續優化生產運營,推進新項目開發落地,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向着「百億基地」目標加速邁進。

平煤神馬尼龍科技己內酰胺改造項目開始階段試車。9月16日下午,中國平煤神馬集團尼龍科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禹保衞深入己內酰胺車間開展現場辦公,針對車間綠色化改造收尾階段的難點問題現場協調、精準破題,為項目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作為公司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重要舉措,此次己內酰胺車間綠色化改造項目總投資達2.1億元,當前已進入關鍵試車階段,經過整體優化,預計10月底全面完工,11月啟動性能考覈。

該項目引入先進技術,對二期氨肟化、重排單元進行深度技術革新,通過優化反應路徑簡化工藝流程,減少設備投入與運營成本;依託先進節能設計降低裝置能耗,顯著提升產品成本競爭力;同時大幅提升生產安全性,降低單位產品污染物排放指標,真正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雙贏。

據悉,改造完成后,尼龍科技公司將具備年產40萬噸己內酰胺的能力,且能耗與成本優勢突出:成品己內酰胺噸蒸汽消耗降低55%、循環水消耗降低35%、電耗降低20%,酮耗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按年產40萬噸產能計算,每年可節約成本約1億元。

能夠取得如此顯著的效益,離不開尼龍科技公司在己內酰胺生產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該公司現有兩套己內酰胺裝置均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一期10萬噸/年裝置於2021年完成節能環保升級后,產能提升至18萬噸/年,能耗與排放顯著降低;二期20萬噸/年裝置自2020年投產以來持續突破技術瓶頸,電、蒸汽、循環水單耗較設計值分別降低20%、6.8%、7.9%,兩套裝置協同發力形成38萬噸/年總產能,為此次改造及產能提升奠定了堅實基礎。

此次綠色化改造項目的穩步推進,是尼龍科技邁向高端化、綠色化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其技術路徑與實施經驗具有極強的可複製性和推廣性,為化工行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寶貴實踐參考。展望未來,項目全面投產后,尼龍科技公司將充分發揮40萬噸/年的產能優勢,以更低能耗、更優品質搶佔市場先機,同時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更多企業踐行綠色製造,為行業實現「雙碳」目標、構建經濟與環境協同發展新格局貢獻積極力量。

新聞及公司資訊來源:中化新網 公司公告

4. 產品價格跟蹤

4.1. 產品價格漲跌幅排名

根據卓創資訊數據,2025年9月國際油價延續下行態勢,其中WTI原油下跌2.56%,報收於62.37美元/桶,布倫特原油下跌1.61%,報收於67.02美元/桶。在卓創資訊跟蹤的319個產品中,93個品種上漲,上漲品種較上月減少27個,漲幅居前的分別為電解鈷、鈷酸鋰、無水氫氟酸、苯磺隆和螢石,漲幅分別為25.70%、19.50%、16.46%、15%和13.08%。175個品種下跌,下跌品種環比提升19個。跌幅居前的分別是氧氣、異丁醛、二氯甲烷、氮氣和硫酸,分別下跌了17.90%、16.26%、13.60%、13.39%和11.30%。總體上看,基礎化工產品價格延續下跌態勢。

4.2. 重點產品價格走勢

5. 行業評級及投資觀點

5.1. 行業投資評級

根據Wind數據,截止2025年10月14日,中信基礎化工板塊TTM市盈率(整體法,剔除負值)為28.50倍。2010年以來,行業估值平均水平為29.32倍,目前估值水平略低於歷史平均水平。與其他中信一級行業橫向對比,基礎化工行業估值在30個行業中位居19位,維持行業「同步大市」的投資評級。10月份的投資策略,隨着各行業反內卷整治的進一步深入以及穩增長措施的出臺,化工行業供需格局有望進一步優化,建議兩個維度尋找投資機會。

5.2. 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發布,有望推動行業供需改善

2025 年 9 月 25日,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促進石化化工行業平穩運行和結構優化升級,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應急管理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金融監管總局、供銷合作總社等七部門聯合印發《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簡稱《工作方案》)。該方案是繼 2023 年七部委聯合印發的《石化化工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2023-2024 年)》后又一個兩年期的行業穩增長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制定了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業的主要工作目標,確立了行業平穩增長的大方向和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具體為:石化化工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5%以上,經濟效益企穩回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精細化延伸、數字賦能和本質安全水平持續提高,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明顯,化工園區由規範建設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工作方案》圍繞強創新、提效益、拓需求、優載體、促合作等5方面部署10項重點任務。

具體來看,《工作方案》一方面在供給端強化產業科技創新,提升電子化學品、高端聚烯烴等新材料的有效供給能力;對傳統產業新增產能進行管控,包括加強重大石化、現代煤化工項目規劃佈局引導,嚴控新增煉油產能,科學調控乙烯、對二甲苯新增產能投放節奏,防範煤制甲醇行業產能過剩風險等。通過制定實施《加力推進石化化工行業老舊裝置更新改造行動方案》,推動存量產能的的優化與升級。另一方面在需求端挖掘傳統領域消費潛力和新興領域應用場景,開展非糧生物基材料典型案例徵集推廣,推進綠氨、綠醇在船用燃料市場應用,加快完善綠色產品認證。着力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幫助外貿產品拓展國內市場。

在行業穩增長方案的推動下,未來化工行業反內卷整治有望進一步深入,推動行業進一步提質升級。部分子行業產能重複建設、無序過度競爭的局面有望緩解,迎來景氣的階段性好轉。建議一方面關注供給端改善空間較大,行業盈利彈性較大的板塊,包括農藥、滌綸長絲、煤化工行業,另一方面關注美聯儲降息背景下,具有較強資源屬性的鉀肥和磷化工行業。

6. 風險提示

原材料價格大幅下跌;行業競爭加劇;下游需求下滑;

證券分析師承諾: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分析師執業資格,本人任職符合監管機構相關合規要求。本人基於認真審慎的職業態度、專業嚴謹的研究方法與分析邏輯,獨立、客觀的製作本報告。本報告準確的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本人對報告內容和觀點負責,保證報告信息來源合法合規。

重要聲明: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