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硅谷AI圈最「硬核」的華人女CEO,憑什麼讓製藥巨頭排隊合作?

2025-10-15 18:05

還記得2014年夏天那場席捲全球的「冰桶挑戰」嗎?

當商界領袖、影視明星和普通人將一桶桶冰水從頭頂澆下,感受瞬間的「凍結」時,這場現象級的網絡狂歡,也讓一個殘酷的疾病——肌萎縮側索硬化(ALS),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漸凍症」,第一次如此大規模地走進了公眾視野。

這是一個真正的醫學「絕症」。患者的大腦會逐漸失去對肌肉的控制,意識卻無比清醒地看着自己的身體被一寸寸「凍結」,最終走向呼吸衰竭。

一個多世紀以來,ALS始終是新葯研發領域的「死亡之谷」——研發失敗率超過90%,新葯問世動輒需要十幾年、耗資數十億美元。即便是全球頂尖的製藥巨頭,也在此屢屢折戟,束手無策。

然而,就在這個幾乎被宣判「無解」的領域,一位年輕的華人女性創始人——Alice Zhang,和她的公司Verge Genomics,正試圖用一種全新的武器——AI + 人類基因組數據——來正面挑戰這個「不可能」的任務。

這家流淌着華人血液、誕生於硅谷的AI新貴,究竟在做什麼?面對百年難題,他們做得怎麼樣了?與本土的生物科技巨頭相比,他們優勢又在哪里?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Verge Genomics的故事,探尋這些問題的答案。

面對ALS這樣的「不治之症」,傳統方法顯然已經走入了死衚衕。想要破局,就必須換一套全新的打法。Verge Genomics的答案,既大膽,又閃耀着理性的光芒。

核心理念:「All-in-Human」,徹底告別小鼠

首先,讓我們直面一個在藥物研發領域困擾了科學家數十年的靈魂拷問:為什麼一款藥物,在老鼠身上明明效果顯著,到了人體臨牀試驗階段卻屢屢失敗?

這就是著名的研發「死亡之谷」。無數充滿希望的候選藥物在此折戟,耗費了製藥公司數十億美金的投入和十幾年的寶貴時間,也一次次澆滅了患者的希望。

問題的根源,就出在對動物模型的過度依賴。

Verge Genomics的創始人Alice Zhang和她的團隊認為,人和老鼠的基因差異巨大,用一個錯誤的模型去求解一個正確的問題,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於是,他們提出了一個極具顛覆性的核心理念——「All-in-Human」(全人類數據驅動)。

簡單來説,就是徹底跳過動物實驗這個中間環節,從源頭開始,就直接讓人工智能學習真實世界里的人類疾病。

爲了實現這一設想,他們傾力打造了公司的核心技術引擎——CONVERGE®平臺。

這個平臺不做別的,只做一件事:從海量的、真實的人類患者(包括已故捐贈者)的腦部和脊髓組織樣本中,提取包括基因組、轉錄組在內的多維度生物數據,然后將這些數據「喂」給強大的AI。

這就像,爲了治好一個人的病,我們不再讓AI去讀一本翻譯過來的、錯漏百出的《小鼠疾病指南》,而是直接遞給它一本高清原版的《人類疾病説明書》。

通過學習海量真實患者的數據,AI能夠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找出與疾病真正相關的基因靶點,並預測哪些藥物能夠對這些靶點產生作用。這從根本上提升了藥物研發的成功率和效率。

而提出這個顛覆性想法的,並非某位頭發花白的資深製藥專家,而是一位年輕的華人女性創始人——Alice Zhang。

她的履歷堪稱學霸典範:本科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專業,隨后進入了全美頂尖的UCLA-Caltech聯合培養的MD/PhD(醫學博士/哲學博士)項目。

按照這條金光閃閃的學術路徑走下去,她本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或科學家。但在此期間,她敏鋭地察覺到了一個巨大的「斷層」:一邊是飛速發展的AI和大數據技術,另一邊卻是進展緩慢、壁壘森嚴的傳統生物學實驗室。兩者之間彷彿有一道無形的牆。

她不甘心只在象牙塔里發表論文,她更渴望親手「推倒那堵牆」,用最前沿的技術去解決最棘手的醫學難題。

於是,她做出了一個勇敢的決定:離開頂級名校的博士項目,在2015年創立了Verge Genomics。

可以説,張愛麗的「跨界」基因,從一開始就注入了Verge的DNA中。她既懂得前沿的生物科學,又堅定地擁抱AI和大數據。正是這種獨特的視野,讓她和她的團隊能夠打破常規,用一套全新的邏輯,去挑戰「漸凍症」這座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山。

在硅谷,一個顛覆性的理念或許能幫你拿到融資,但只有硬核的戰績,才能讓你在巨頭林立的牌桌上贏得真正的尊重。對於身處新葯研發這個「九死一生」領域的Verge Genomics而言,尤其如此。

那麼,這家華人創立的AI公司,究竟做得怎麼樣?答案就寫在它的研發管線和「朋友圈」里。

里程碑式管線:從0到臨牀,只用4年

衡量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價值最核心的標尺,就是其藥物研發管線(Pipeline)的進展。在這份成績單上,Verge交出的答卷堪稱驚艷。

Verge的領頭羊項目是一款名為 VRG50635 的候選藥物,它所瞄準的,正是我們開篇提到的世紀難題——「漸凍症」(ALS)。

最令人震撼的是它的速度:從AI在海量的人類基因數據中鎖定一個全新的藥物靶點,到將其開發成候選藥物並送入人體臨牀試驗,Verge只用了短短4年

這是什麼概念?在傳統制藥行業,走完同樣的路,平均需要超過12年。Verge將這個周期縮短了三分之二,這不僅是時間的勝利,更是對其AI平臺 CONVERGE® 預測能力和效率的終極驗證。目前,VRG50635已經順利進入臨牀試驗階段,正在驗證其在真實患者身上的安全性與有效性,為全球數百萬患者帶來了新的曙光。

更重要的是,Verge的平臺並非一次性的勝利。他們迅速將這套「AI尋藥」的能力,從神經科學這個「硬骨頭」,成功複製到了另一個全球矚目的藍海市場——肥胖症與代謝疾病。

其第二個候選藥物 VRG201 正是為此而生,目前已進入臨牀前(IND-enabling)的最后衝刺階段。這充分證明了Verge的技術平臺具有極強的延展性,它不是一個只能解決單一問題的「專才」,而是一個能夠賦能多個疾病領域的「通才」。

如果説自研管線的推進速度展示了Verge的「內功」,那麼其星光熠熠的「朋友圈」,則代表了整個行業最頂尖玩家用「真金白銀」投出的信任票。

這些製藥巨頭擁有世界上最頂尖的科學家團隊和最嚴苛的評估標準。當它們決定向一家初創公司伸出橄欖枝時,意味着這家公司的技術已經通過了最嚴酷的考驗。

聯手禮來(Eli Lilly): 2021年,Verge與全球製藥巨頭禮來達成合作,共同開發針對「漸凍症」的新療法。這項合作不僅為Verge帶來了前期資金,后續的里程碑付款和潛在的銷售分成更是高達數億美元。這無異於禮來承認:Verge的AI平臺,能找到我們自己都難以發現的寶藏。

牽手阿斯利康(AstraZeneca): 繼禮來之后,另一家全球頂級藥企阿斯利康(通過其子公司Alexion)也向Verge拋來了橄欖枝。雙方達成合作,利用Verge的AI平臺尋找針對罕見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神經肌肉疾病的新靶點。

這些頂級合作的意義,早已超越了資金本身。它是一種最強有力的背書,向全世界宣告:Verge Genomics不僅擁有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更擁有一個被行業巨頭驗證、能夠持續產出高價值成果的強大引擎。

在硅谷,Verge Genomics並非孤軍奮戰。AI製藥的賽道早已羣雄逐鹿,明星公司雲集,比如由斯坦福「AI女神」達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創立的Insitro,以及已經成功上市的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它們與Verge一樣,都高舉AI大旗,致力於顛覆傳統漫長而昂貴的藥物研發模式。

那麼,同台競技之下,以Verge Genomics為代表的華人AI公司,其獨特性體現在哪里?它又是如何構建起自己的護城河的?

1. 策略對比

所有AI製藥公司的共同點,是認識到傳統研發模式的低效。但在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上,路徑卻不盡相同。

美國本土的普遍路徑: 以Insitro為例,它通過在實驗室中對人類誘導多能干細胞(iPSC)進行大規模、高通量的實驗,生成海量用於AI模型訓練的數據。這無疑是一大進步,因為它擺脫了動物模型,但其數據本質上仍源於「體外(in-vitro)」的實驗環境。

Verge的差異化優勢: Verge的「all-in-human」策略則更為極致和決絕。它選擇直接跳到最接近終點的源頭——真實的人類患者組織樣本。通過分析海量的人類大腦和脊髓組織數據,Verge的AI從第一天起,學習的就是在真實人體複雜環境中發生過的、導致疾病的完整生物學故事。

這不僅僅是數據來源的差異,更是從第一天起就無限接近臨牀真實的哲學差異。它賭的是,直接從「終局」反推,能夠最大程度地繞開藥物研發中最大的陷阱——「轉化鴻溝」(Translational Gap),即實驗室成果無法在真實患者身上覆現的難題。

2. 閉環對比

AI模型的預測能力,需要通過真實的生物學實驗來驗證和迭代。如何構建這個「計算-實驗」的閉環,是所有公司的核心命門。

美國本土的合作傾向: 部分AI公司更傾向於扮演「平臺」角色,即利用AI找到潛在靶點后,將其授權或出售給大型藥企進行后續開發。這種模式較輕,但反饋鏈條長,AI模型的迭代速度會受制於外部合作。

Verge的差異化優勢: Verge從創立之初就堅持構建一個從「AI靶點發現」到「內部藥物化學」再到「早期臨牀開發」的強大內部閉環。這意味着,當CONVERGE®平臺預測出一個新靶點后,Verge內部的科學家能立刻在自己的實驗室里進行驗證和藥物設計。這種模式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極速迭代: 成功或失敗的實驗結果能被迅速反饋給計算團隊,用於優化AI模型,形成一個高速旋轉的「學習飛輪」。

知識內化: 所有研發過程中的寶貴經驗和數據都被沉澱在公司內部,成為持續強化的核心資產。

減少摩擦: 避免了與外部夥伴合作時,因溝通、優先級和知識產權等問題造成的延迟與損耗。

Verge的成功標誌着一個重要的轉變。過去,硅谷華人的創業故事更多集中在應用軟件或商業模式的創新。而Verge則證明,華人羣體完全有能力在AI+生物科技這種需要極高技術壁壘、深厚科學底藴和長期主義的「硬核」領域做出世界級的原創性突破。

當然,Verge的征途遠未結束。其首款藥物VRG50635的臨牀數據,將是檢驗其平臺成色的最終「大考」。但這不僅是對一家公司的考驗,更是一個觀察時代的絕佳窗口。

透過Verge,我們看到的是AI與生命科學結合的無限可能,更是看到了一股華人創業新勢力,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重塑着全球前沿科技的版圖。他們的故事,值得我們持續關注和期待。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