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每天瞭解一家公司:瑞浦蘭鈞

2025-10-15 17:58

(來源:儲能產業網)

10月15日, 瑞浦蘭鈞股價漲0.56%,報收14.33港元,成交金額5718.2萬元,換手率0.46%,總市值:326.3億。

10月14日早間,瑞浦蘭鈞公告,集團2025年第三季度出貨量超23GWh,創集團單季度出貨量最好記錄;其中,單月出貨量最高超8GWh,創集團單月出貨量最好記錄。

一、公司簡介

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是世界500強企業青山實業在新能源領域佈局的首家企業。主要從事鋰離子電池的研發、生產、銷售,為新能源汽車動力及智慧儲能提供解決方案,攜手客户一起加速全球綠色能源轉型。

公司在上海、温州、嘉興設有研發中心,在温州、嘉興、柳州、佛山、重慶、印度尼西亞設有生產基地,截止2024年底,總產能為79GWh,預計2025年產能將達到90GWh+。

2025上半年,瑞浦蘭鈞户儲細分領域儲能電池出貨量全球第一。2024年,瑞浦蘭鈞儲能電芯出貨量全球第五,磷酸鐵鋰動力電芯出貨量國內第六,新能源重卡車型裝車量排名第三。

二、公司高管團隊

1、曹輝博士:董事長(2024年薪酬為4764.1萬元)

出生於1978年,於2017年10月25日獲委任為本公司董事長兼總裁。2024年10月29日辭任本公司總裁。曹博士負責制定本集團的戰略方向及本公司的日常管理。

曹博士在鋰電池行業方面擁有超過20年經驗。於2017年10月加入本公司前,曹博士先后自2006年3月至2009年2月擔任上海空間電源研究所高級工程師,並自2009年2月至2017年10月擔任上海航天電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副總經理。

曹博士分別於2000年7月及2003年6月於中南大學取得有色金屬冶金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並與2006年3月取得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材料物理與化學博士學位。他於2014年8月獲上海航天局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評為研究員。

2、馮挺:總裁(2024年薪酬約為120萬元)

於2024年10月29日獲委任為本公司總裁,負責制定和實施本集團戰略規劃,統籌管理日常運營事務。畢業於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美國西北大學及哥倫比亞大學,曾任信達證券及上海希格瑪高技術有限公司高管。

3、黃潔華女士:執行董事

於2021年8月1日獲委任為本公司財務總監。黃女士負責本集團的會計及財務管理。2022年8月4日獲委任為董事,2022年11月11日調任為執行董事。黃女士負責本集團的會計及財務管理。

在2021年8月加入本集團之前,黃女士就職於瑞浦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先后自2011年8月至2016年4月擔任財務部副經理,並自2016年5月至2021年7月擔任財務部經理。

黃女士通過遠程教育於2008年2月取得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學大專學位。

4、胡曉東:執行董事

於2020年6月12日獲委任為董事,2025年3月26日調任為執行董事。

胡先生於1994年7月取得温州大學行政管理系中文祕書大專學位;通過遠程教育於2005年7月取得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以及通過遠程教育於2012年7月取得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碩士學位。

5、吳艷軍:執行董事,聯席公司祕書,董事會祕書

於2022年3月31日獲委任為董事兼董事會祕書。並於2022年11月11日調任為執行董事及獲委任為聯席公司祕書之一。吳博士負責制定本集團的企業發展戰略、對外合作、融資及投資。

在2022年2月加入本集團前,吳博士先后自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擔任加拿大英可金屬(上海)有限公司市場經理,自2009年3月至2010年2月擔任淡水河谷英可金屬(上海)有限公司市場經理,以及自2010年2月至2010年10月擔任上海金研商務諮詢事務所(普通合夥)的鎳和不鏽鋼行業顧問。

隨后,吳博士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擔任上海鼎唐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自2011年6月至2013年3月擔任陽江世紀青山鎳業有限公司(現稱為廣東世紀青山鎳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自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擔任青拓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現稱為青拓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以及自2014年3月至2022年2月擔任上海青山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

吳博士於1998年7月取得中南工業大學(現稱為中南大學)金屬材料與熱處理學士學位,於2001年6月取得中南大學材料學碩士學位,以及於2005年3月取得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博士學位。

6、曹楷:副總裁

曹楷先生,於2018年2月1日獲委任為本公司的系統技術總監,並於2022年4月20日獲委任為本公司副總裁,負責本集團技術中心的乘用車電池包及BMS技術研發,及分管本集團系統製造相關工作。

自2022年4月起擔任賽克瑞浦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董事。曹先生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曾在睿勵科學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工作。其后,彼自2009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擔任專業技術崗位。自2016年4月至2016年8月,彼於常州杜瑞聯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曾擔任多個職務,包括動力電池總工程師助理。

曹先生於2002年7月取得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學士學位,並於2005年7月取得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學工程碩士學位。

7、侯敏:副總裁

於2017年11月1日獲委任為本公司副總裁,負責本集團的單體、模塊、系統技術研發和檢測及試驗試製平臺管理。自2017年11月以來,侯博士亦擔任瑞浦青創總經理。

於2017年11月加入本集團前,侯博士自2003年至2005年擔任中國科學院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並先后自2006年至2009年擔任上海南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工程師及研發主管。隨后,他自2009年至2017年擔任上海航天電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技術中心經理。

侯博士分別於2000年7月及2003年7月取得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學學士學位及應用化學碩士學位。他於2022年1月取得哈爾濱工業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博士學位。

8、余招宇:副總裁

於2017年10月8日獲委任為本公司副總裁,負責建設本集團的生產設施及生產運營。他自2018年1月起亦擔任瑞浦青創董事長,自2019年12月起擔任浙江瑞旭董事兼總經理,自2022年4月起擔任瑞浦賽克董事長兼總經理。

在2017年10月加入本集團前,余先生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擔任浙江南都電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300068)工藝工程部總監,以及自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擔任上海航天電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製造中心經理。

余先生於2003年6月取得中南大學冶金工程學士學位。

9、易輝瓊:儲能事業部總經理

中南大學碩士,深耕新能源領域10余年。2019年組建瑞浦蘭鈞儲能團隊,主導海外儲能市場開拓,推動公司户儲和大儲業務快速發展,使瑞浦蘭鈞成為全球户儲電芯出貨量領先企業。

三、業務板塊

1.動力電池系統

主要產品為磷酸鐵鋰材料及電芯、三元材料及電芯、動力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等。與全球眾多新能源汽車生態鏈企業建立了長期的戰略合作關係,產品廣泛應用於純電動乘用車、商用車、專用車以及混合動力汽車等新能源汽車領域。

2.儲能電池系統

擁有成熟的技術體系、完整的產品矩陣和綜合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儲能電芯、標準化電池箱、電池簇、電力儲能用鋰離子電池艙、工商業儲能用鋰離子電池户外櫃、户用儲能系統、模組等,滿足集中式電力儲能、工商業儲能和家用儲能等各種場景應用需要,並已通過國家強制標準GB、美國UL安全標準、國際IEC等標準認證。重點佈局發電側、電網側、電源側和用户側四大儲能領域,儲能客户已覆蓋全球。

四、主要股東

五、財務表現

2025年上半年,瑞浦蘭鈞實現營業收入94.91億元,同比增長24.9%;毛利8.29億元,同比大增177.8%,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9%提升至8.7%。期內虧損0.63億元,同比收窄90.4%,逼近盈虧平衡。

其中動力電池營收40.27億元,同比增長40.9%;儲能電池營收50.83億元,同比增長58.4%。

其他業務營收3.82億元,同比下降75.0%,毛利率13.5%,同比增加4.4個百分點;其中廢棄物銷售2.25億元, 同比增長16.6%【按照營收比,電芯良品率有提升】,其他營收【電池模組、電池包等】營收1.41億元, 同比下降89.3%。主要是因為受限於關税政策的不確定性,海外客戶暫緩了電池組件訂單。

報告期內,本集團共銷售32.4GWh鋰電池產品,較上年同期增長100.2%。其中,儲能電池出貨18.87GWh,同比增長約119.3%;動力電池出貨13.53GWh,同比增長約78.5%。

在儲能業務領域,作為行業的領軍者,以大電芯技術為驅動,引領大容量系統及長時儲能發展潮流。旗下「問頂®392Ah」電芯及其配套「PowtrixTM 6.26MWh」儲能系統,通過結構與化學體系創新,在關鍵性能維度實現更優平衡,並順利通過多項極端安全測試,於儲能安全標準升級及全球化市場開拓方面達成雙重突破。

報告期內,與客户M、客户N所等頭部儲能集成商深化戰略協作,同時成功進軍海外市場,融入國際主流儲能企業以及區域龍頭供應鏈體系。此外,還先后與客户O、客户P、客户Q等企業簽訂超過20GWh儲能電芯採購協議,彰顯在儲能市場的強勁競爭力與廣泛市場認可度。

2025年10月10日,在SNEC2025國際儲能展首日,瑞浦蘭鈞儲能系統大規模火燒測試頒證儀式舉行。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