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熱門資訊> 正文

果然財經|黃金「熱浪」席捲:金價飆漲下的市場百態

2025-10-16 08:16

轉自:大眾新聞-大眾日報

國際金價如脱韁野馬,一路狂飆。10月15日,Wind數據顯示,倫敦金現貨價格歷史首次突破4200美元/盎司關口,再創歷史新高。這場「金色風暴」正以驚人速度席捲各個角落,從珠寶櫃檯到銀行櫃檯,從普通消費者到上市公司,無一不被捲入這場前所未有的黃金熱潮中。

圖片來源:Wind

圖片來源:Wind

一夜漲24元,黃金「一口價」 調價潮來襲

受國際金價持續走高的影響,國內金飾價格在10月15日迎來新一輪顯著上調。主流品牌中,周大福足金首飾價格由前日的1215元/克上漲至1235元/克,單日漲幅達20元;周生生由1213元/克上調至1227元/克,上漲14元;老鳳祥則從1206元/克攀升至1230元/克,單日上調24元,漲幅居前。

與此同時,「一口價」黃金飾品也即將迎來新一輪調價。濟南周生生門店一位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我們品牌將於10月16日正式上調‘一口價’產品價格,漲幅在15%到20%之間。」她進一步表示,「新價籤前天就已經到店了。對照了一下,漲得真的很多。一般來説,1萬元以下的產品至少要漲一兩千元,而1萬元以上的基本上要漲3000到5000元不等。」同樣,周大福也將在本月20日起對「一口價」金飾進行調價,漲幅區間為10%-30%。

記者梳理發現,這已是多家珠寶品牌年內的第二輪甚至第三輪調價。例如,周大福在今年3月已完成一輪10%至20%的調價,而老鋪黃金已在今年2月、8月完成兩輪調價。

上市公司重金「搶礦」,銀行購金門檻三連升

黃金價格的持續走高,不僅點燃了消費市場,更讓資本市場掀起 「淘金熱」。10 月 14 日晚間,盛屯礦業發佈重磅公告,擬以 13.5 億元人民幣現金收購加拿大 Loncor 公司全部股權,從而掌控其核心資產 —— 剛果(金)阿杜姆比金礦。據披露,該金礦控制資源量達 188 萬盎司黃金,推斷資源量 209 萬盎司,「資源規模在同類項目中不遜色」。盛屯礦業表示,此次收購將 「大幅度提升公司黃金儲量,夯實黃金業務基礎」,預計投產后對業績產生積極影響。

無獨有偶,10 月 8 日,四川黃金就以 5.10 億元競得新疆高昌區庫格孜 — 覺北金礦普查探礦權,而該探礦權起拍價僅 354.3 萬元,溢價高達 143 倍。四川黃金坦言,公司長期依賴四川梭羅溝金礦,如今該礦已進入殘採期,原礦品位下降,「資源接續壓力大」,此次收購是爲了補充資源儲備,避免 「單一礦山依賴」 風險。

事實上,從去年下半年以來,伴隨金價持續攀升,多家金礦公司開始持續買礦增產。例如,去年 7 月,山東黃金以 13.47 億元收購甘肅省西和縣大橋一帶探礦權,溢價超 648%。廣東黃金協會副會長兼首席黃金分析師朱志剛曾表示,像山東黃金、山東招金、紫金礦業等黃金企業在拿到探礦權以后,再去申請採礦權,才能不斷地完成資源整合,進行黃金資源儲備。要是沒有相應的資源可以開採,那整個企業就沒有發展了,「畢竟資源是礦產企業的命脈。」

此外,銀行也在調整黃金投資門檻。10 月 11 日,工商銀行率先公告,將如意金積存業務最低投資金額從 850 元上調至 1000 元;10 月 14 日,中國銀行跟進,宣佈自 15 日起將積存金最小購買金額從 850 元調整為 950 元。記者梳理發現,這已是年內第三輪積存金起購點上調,目前工商銀行、光大銀行寧波銀行興業銀行等多家銀行的購金門檻均已升至 1000 元。

圖片來源:中國銀行官方網站

圖片來源:中國銀行官方網站

消費糾紛 【下載黑貓投訴客户端】頻發

在金價節節攀升的刺激下,黃金投資成為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小紅書、抖音等平臺上,「積存金」「黃金ETF」等相關內容討論度持續攀升。不少用户曬出收益截圖,還有新用户急切詢問:「現在是否還來得及上車?」10月14日下午,甚至有投資者反饋支付寶平臺上的工商銀行積存金產品一度顯示「暫不可開户」,雖然后來頁面恢復正常,但這一插曲折射出市場熱度的空前高漲。

然而,在投資熱情高漲的同時,黃金消費市場卻暗藏隱憂,相關消費糾紛呈現上升趨勢。據媒體報道,河南漯河的王女士最近花 9000 多元買的戒指和耳環,回家后才發現是 「一口價」 產品,覈算下來每克高達 1400 多元,而當時市場價僅 1100 多元 / 克,「買的時候沒人説這是一口價,也沒提克重」。安徽黃女士的遭遇更典型,她特意強調 「要按克重計價」,卻仍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買到 「一口價」金飾,「從頭到尾沒看到標牌,也沒人告知克重」。

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輸入「黃金一口價」關鍵詞發現,相關投訴高達8900多條,核心問題集中在商家隱瞞信息 —— 不明確標註克重、折算克價遠高於市場價、置換規則模糊。由於消費者大多沒有保留商家 「未盡告知義務」 的證據,維權往往陷入困境。

針對這些問題,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祕書長陳音江在接受採訪時指出,「一口價」銷售或是以克重來銷售,都沒有問題,關鍵在於銷售時不要誤導消費者。他強調,即使是「一口價」黃金,其成分、重量等信息對消費者作出購買選擇起到關鍵作用,應該明確標註。

此外,銀行業也在加強風險提示。工商銀行在10月10日對貴金屬價格波動進行了風險提示:近期影響市場不穩定的因素持續增加,貴金屬價格波動較大。建議客户關注市場變化,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基於財務狀況及風險承受能力理性投資,合理安排貴金屬資產規模,守護自身財產安全。

建設銀行也發佈類似公告,提醒投資者近期國內外貴金屬價格波動加劇,市場風險提升。建議投資者提高風險防範意識,合理控制倉位,及時關注持倉與保證金變化,理性投資。

理性購金,警惕潛在風險

在當前黃金市場的狂熱氛圍中,地緣政治變動、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加劇、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全球央行持續購金等關鍵因素共同助推了這輪歷史性行情。面對持續走高的金價,專家們一致建議投資者保持理性。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胡捷提醒:"黃金市場波動較大,投資黃金並不是穩賺不賠。"這一觀點得到光大期貨研究所有色金屬研究總監展大鵬的呼應,他強調黃金更應被看作是長期資產配置工具,而不是短期投機品種。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星展銀行投資策略師鄧志堅則給出了具體建議:最好避免黃金的槓桿交易,應以直接跟蹤金價的ETF或者大型銀行的紙黃金和實物金交易為主。同時,投資者需要深入瞭解黃金相關投資渠道和產品風險,分清投資品、紀念品、飾品等區別,做到理性參與、量力而行。

(本文僅供個人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推薦)

大眾新聞·齊魯壹點記者 尹睿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不代表華盛的任何立場,華盛亦無法證實上述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華盛不提供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