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6 09:25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能源新媒 作者:王海濱
2025年8月15日,美俄總統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會晤。之后俄烏衝突非但沒有緩解,反而有所加劇,烏克蘭無人機頻頻攻擊俄羅斯煉油廠、油庫、輸油管道、石油出口終端等能源設施。這些對國際油價起到了推漲作用。油價上漲對「民粹主義總統」特朗普總體不利。因此,特朗普本應該勸阻烏克蘭對俄羅斯的「能源戰」。然而,實際上,近期特朗普不僅不反對,反而鼓勵烏克蘭升級對俄羅斯能源設施的打擊。這是為什麼呢?
在美國,汽油價格向來是一個政治問題。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宮,之后至今美國普通汽油全國平均價始終高於每加侖3美元,而這一價格足以引起任何一位美國總統的警覺。
在特朗普的第一個總統任期內(2017年至2020年),美國普通汽油全國平均價的最高值為每加侖2.90美元,平均值為2.48美元。即便如此,特朗普還多次通過在推特上發帖公開要求沙特阿拉伯等歐佩克國家增產以壓低油價。比如,2018年7月,特朗普發推文稱:「歐佩克這個壟斷組織必須注意了,汽油價格還在上漲,他們目前做的遠遠不夠,美國保衞他們的成員,他們卻讓石油漲價,付出努力必須是雙方向的。現在就降價!」又如,2018年9月,特朗普在推特上發文:「我們一直在保護中東國家,如果沒有我們,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會安全,但他們仍在繼續推高油價!我們會記得這一切。歐佩克的壟斷者現在必須降低油價!」再如,2019年2月,特朗普發推文稱:「油價漲得太高了,歐佩克。請放輕松,世界負擔不起價格高漲——脆弱!」。
通過推特外交等方式,特朗普成功打造了低能源價格堅定維護者和美國普通民眾利益捍衞者的「人設」。
然而,「二進宮」以來,特朗普「低油價維護者」的「人設」逐漸坍塌。
「二進宮」后,特朗普向歐佩克施加的壓力變小。一個重要表現是,雖然美國國內汽油價格始終比特朗普1.0時更高,但是他幾乎不再通過在社交媒體上——不論是X,還是他自創的社交媒體平臺真相社交(Truth Social)——發帖表達對歐佩克的不滿。
此外,除了支持烏克蘭打擊俄羅斯能源設施外,特朗普其他一些政策也可能推漲美國國內汽油等能源商品的價格。
第一,要求印度停止購買俄羅斯原油。俄烏衝突爆發后,俄羅斯原油的價格出現較大折扣。印度抓住機會,大幅增加俄羅斯原油採購量。2024年,印度購買了8,750萬噸俄羅斯原油,佔其進口總量的36.7%,同時佔俄羅斯原油出口總量的36%。因印度購買俄羅斯原油,特朗普政府自2025年8月27日起對印度所有輸美商品加徵25%關税。假如未來印度抵擋不住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大幅減少甚至停止進口俄羅斯原油,那麼俄羅斯原油出口量可能會減少,世界原油供求關係可能會在目前基礎上趨緊,國際油價或許會上漲。
第二,要求歐盟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商品。2025年7月27日,美歐達成貿易協議,內容之一是歐盟將在今后三年內購買價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商品。這一協議可能將刺激美國對歐洲的石油、液化天然氣等能源出口量的增長。這雖然會讓美國能源公司受益,但是可能會加劇美國國內油、氣、電力供求關係的緊張,並導致價格進一步上漲。
第三,恢復對伊朗的極限施壓。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特朗普曾對伊朗實施極限施壓。拜登時期,美國放松了伊朗的制裁,對后者石油業的恢復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結果伊朗石油產量和出口量明顯回升。根據英國能源學會數據,2024年,伊朗石油日均產量和出口量分別達到506萬桶和198萬桶,與2020年相比,分別增長57%和189%。這些對國際油價的上漲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特朗普「二進宮」后,重新加強了對伊朗石油的制裁,再加上2025年9月聯合國和歐盟恢復對伊朗的制裁,伊朗石油生產和出口的前景不妙。
最后,特朗普的「對等關税」等政策推高美國國內商品價格。儘管美國民眾已經感受到能源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但是特朗普似乎仍然樂此不疲,並繼續推出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能源有多重屬性,既有經濟屬性,也有戰略屬性。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特朗普偏重能源的經濟屬性。「二進宮」后,由於國際大環境發生了重要變化,特朗普在壓力下選擇了強調能源的戰略屬性。
在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特朗普沒有遭遇重大且急迫的戰略衝擊。當時,特朗普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應對國內問題(包括國內能源價格問題)上。
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時任美國總統是拜登。在爭取重返白宮的過程中,特朗普曾多次放言,一旦當選,他將在24小時內解決俄烏衝突。但是,衝突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他當初的想象。俄烏雙方都努力要達到戰略目標,併爲此採取任何可用的手段。其中烏克蘭意識到能源設施是俄羅斯的「阿喀琉斯之踵」,打算通過摧毀俄羅斯的石油等能源設施,讓后者屈服。
從全球大戰略角度出發,美國政府需要儘快結束俄烏衝突。而從個人角度出發,特朗普也想通過終結俄烏衝突來為自己贏得諾貝爾和平獎以及無可置疑的崇高聲望。特朗普原本幻想通過其與普京的私交來終結俄烏衝突,但最近認為俄方停火的誠意不足,並轉而考慮主要通過強硬手段來迫使俄方做出讓步。那麼,用什麼手段可以讓俄方同意停火呢?特朗普看似受到了烏方和歐盟的影響,認為重創俄能源設施是不二法門。儘管這可能會導致美國和世界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商品的價格上漲,但是爲了達到美國地緣政治目的和個人目標,特朗普不惜讓美國普通民眾做出一些犧牲。
此外,目前特朗普壓低能源價格的意願減弱,與美國的選舉政治有關。美國大多數選民比較務實,主要關注實際利益。鑑於此,歷史上大多數美國總統在第一個任期內,會主要把注意力放在國內經濟、社會方面,以爭取連任。而在第二個任期內,由於已經沒有競選連任的壓力,美國總統不用再緊盯選民的利益關切,往往會嘗試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特朗普看似也不例外。
特朗普能源政策已經發生明顯變化,對此中國政府和相關企業需要有清晰認識,並宜採取有效應對措施。
首先,需要改變「特朗普總是打壓能源價格」的思維定勢。在其第一個總統任期內,特朗普的確曾頻頻打壓油價,而期間美國和世界石油、天然氣價格確實較低。但是,不能想當然地認為,隨着特朗普重返白宮,那樣的能源市場狀況就一定會迴歸。
其次,還需要更新對美國油氣行業創新力的認識。2008年至2020年,美國頁岩油氣行業高歌猛進,並助推美國油氣產量和出口量快速增長。10多年的狂飆突進,在能源行業內外催生了一種迷思,認為美國頁岩油氣的成功會長期慣性地延續下去。然而,近幾年美國頁岩開發的放緩證明,儘管美國「頁岩人」具有突出的創造力,但是頁岩油氣業的發展仍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金融等因素的掣肘。
最后,中國能源企業需要堅定以我為主的方針,大力發展本土能源,把能源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國際能源形勢複雜多變。有時候,國外因素客觀上對中國能源安全有利,但有的時候又不利於中國能源安全。「打鐵還需自身硬」、「我命由我不由天」,中國能源企業不能指望總有好運氣,相反需要時時刻刻積極創新,不斷增強自身實力,做到在任何市場情況下都能主宰自己的命運,併爲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做出貢獻。
注:本文來自能源新媒《特朗普能源政策「翻車"?》
作者:王海濱 中化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級經濟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