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資訊> 正文
2025-10-16 07:33
□洪觀新聞記者 萬曉霞 文/圖
近年來,南昌「青」其所好,從就業、創業、志願服務等多維度關注青年發展,厚植青年成長沃土, 千方百計為青年辦實事解難事,想青年所想所急,讓越來越多青年在南昌綻放出屬於自己的「花樣年華」。
温暖的洪漂驛站
在南昌丁公路,一棟新潮建築格外醒目——洪漂驛站,這里已成為許多外來青年落腳南昌的「第一站」。
推開驛站玻璃門,政策宣傳架上南昌新「人才10條」格外吸睛,青年卡申領指南等資料整齊陳列,為初來南昌的青年打開一扇瞭解南昌的窗口。房間雖小卻温馨舒適,獨立衞浴、高速網絡、空調洗衣機等一應俱全。驛站還貼心推出「水電補貼包」,免水費贈電量,公共區域的健身器材和書吧,更為這個臨時落腳處增添了家的暖意。
「外地大學生求職,住所選址是關鍵。」已入住驛站4天的山東大學畢業生王安煒感嘆,他已拿到南昌多家單位面試通知。驛站離地鐵僅150米,步行5分鍾到公交站,便捷交通讓外地青年快速串聯起住宿、面試與生活的「城市動線」。從黑龍江來昌求職的大學生李華感慨:「免費住7天,不僅省下上千元住宿費,更讓我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温度。」這種「雪中送炭」,讓驛站從提供「一張牀」的歇腳處,變成了連接青年與城市的「一座橋」。
除住宿外,驛站還提供就業指導、政策諮詢、城市融入等綜合服務,切實緩解青年「求職難、住宿難、融入難」的問題。
如今,洪漂驛站已成為南昌招才引智的亮麗名片。數據顯示,2024年南昌常住人口增加10.22萬人,在全國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五;連續三年每年引進大學生和技能人才超14萬人。而驛站建設被納入全市人才政策體系,今年團市委協調財政資金70萬元用於驛站運營補貼。目前全市已建成30個洪漂驛站,累計接待來自全國86個城市、215所高校的2197名申請者,累計入住天數5085天。
廣闊的創業舞臺
從浙江紹興、温州的智能車間,到南昌廣州路、紫陽大道的江西柔控智能科技公司,一股青春創業熱潮正澎湃湧動。 得益於南昌青年創客樂香愉團隊研發的柔控智能機器人和優化系統,千里之外的製造工廠生產線效率飆升70%。「一臺機器人68萬元,一套系統12萬元,如今銷路越來越旺。」來自農村的23歲小夥樂香愉坦言,是南昌這片創業沃土讓他敢想敢為。
就在去年,樂香愉憑藉研發的柔控智能項目在「紅谷灘杯」第十二屆南昌市青英人才創業大賽中獲得初創組冠軍。大賽不僅是展示青年創意的舞臺,更是全方位的青年賦能平臺——團市委第一時間組織專家團隊為孵化項目把脈,針對青年們資金、市場等創業痛點精準施策。「通過大賽,我找到了9位志同道合的夥伴,依託南昌新‘人才10條’政策,團隊獲得近10萬元創業支持。」樂香愉説,更難得的是,大賽背書帶來了銀行貸款和行業資源對接,讓創新成果加速走向市場。如今,樂香愉在南昌有了自己的公司,實現了19人就業,員工平均年齡23歲。
樂香愉的故事是南昌青年創業羣體的生動縮影。這項連續舉辦了十二載的賽事,已匯聚近7000名創業青年,孵化項目3300余個,培育出「頂易中國」「美翻網」等26家領軍企業。如今,第十三屆大賽再度啟航,35萬元創業獎金虛位以待,持續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動能。
從「一樞紐四中心」的穩步建設,到「8810」行動計劃的紮實推進,在政策陽光與市場雨露的共同滋養下,南昌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搭建起青年建功立業的廣闊舞臺。當青春夢想遇見城市機遇,無數個「樂香愉」在南昌把創意轉化為產值,用智慧、勇敢書寫着新時代的創業傳奇。
動人的志願星光
今年,國慶假期的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人流如織。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大學生黎鑫瑤和夥伴們在萬壽宮治安崗亭、新華書店(南昌書城)愛心茶水站前忙碌的身影,宛如一道清涼的風景線。「每天要準備20桶16升的茶水,紙杯根本停不下來。」她擦拭着汗珠笑道,這朴實的話語,恰似志願服務中最動人的星光。
青年志願服務的星光在各處閃耀。西湖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夥伴計劃」重點項目——「廣潤天下客」志願服務活動讓大學生深入街巷,東湖區光明社區、青山湖區上坊路社區的「夥伴計劃」持續推進,點點星光匯聚成照亮城市的文明之光。
專業培訓讓志願服務更有力量。150名西部計劃志願者經過系統培訓,帶着「三農」知識奔赴鄉村振興一線;團市委搭建的「新老接力」平臺,讓經驗的薪火代代相傳;農業產業園里的實地教學,讓知識在實踐中綻放光彩。
這股温暖的力量同樣在各縣區呈現。南昌縣組織150余名返鄉大學生開展青春行動,他們化身多重角色:七星灣畔,「河小青」志願者躬身清理垃圾,守護碧水清波;交通路口,文明勸導員耐心引導秩序;社區街巷,防溺水宣傳員逐户普及安全知識。
無數志願者用點滴奉獻傳遞温暖,以專業詮釋擔當,讓志願星光匯聚成照亮城市文明的璀璨星河。